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专题 / 相关文件

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州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8-28 10:24:06
信息来源: 通州区委员会
【字体:

各镇(区、园、街道)党委(工委)、人民政府(管委会、办事处),区各委办局院社,区各群众团体,区各直属单位,区管企事业单位:
  现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州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员会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15年6月24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州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创业促创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效率,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根据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统领,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体系为目标,动员和集聚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推进以南通高新区为主阵地、科技新城为核心引领区、南通家纺城为示范集聚区的各类众创空间建设,弘扬创新文化,整合创新资源,集成政策扶持,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形成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二、总体目标
  实施“创新创业行动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全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0人,新增创业人员20000人,使各类创新主体在创业中各显其能、各展其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释放创业活力,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高地。
  1.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浓厚。打造“创新通州”品牌,实现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放大“坚苦自立、创新致远”通州企业家精神,举办各类活动超过100场,形成人人关注创新创业、个个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众创空间载体特色鲜明。构建一批基于互联网,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和开放式、体验式创新为重点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建成国家级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10家,各类众创空间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3.创新创业队伍持续壮大。推动青年及大学生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等创业“新四军”的快速集聚,形成本土化和精英化两支队伍,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0人以上,其中“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市“江海英才”等领军人才100人以上。
  4.创新创业资源加速集聚。设立投资引导资金,壮大种子基金,放大担保基金,打造从创业项目植入到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投融资服务链条,促进创新创意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全区创投规模达到50亿元,引进创业服务机构100家,新增创业导师100人。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创业文化培育行动
  1.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社会力量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各类公益活动,通过演讲、沙龙、论坛、创业大赛、媒体访谈等方式向社会传播,重点挖掘、传承、培育新一代通州
  创业家精神,树立一批新时代创业楷模。营造“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业理念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放大“坚苦自立、创新致远”通州企业家精神,培育创客文化、极客精神,加大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注创新创业、个个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打造“创新通州”活动品牌。策划举办具有产业特色、国内品牌、国际影响,跨地区跨领域的全国性、国际性创新创业活动,吸聚国内外一流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知名创业导师汇聚通州,与创业者互动,分享创新创业发展趋势。举办“创业在通州”主体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开设创业知识课堂、创业橱窗展览,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企业实践联动,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广大青少年创业认知。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提高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发挥“童声里的中国”少儿创研活动基地效应,全面展开“基地”运作和品牌运行。
  (二)众创空间载体建设行动
  3.推进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推进南通家纺城整合资源、融合产业,构建传统产业的转型空间、新业态的延展空间,深入开展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中国创纺e站等特色空间建设,放大“张謇杯”设计大赛、画稿交易会等品牌活动效应,实施“互联网+”六大行动计划,开展电商营销培育、智慧物流建设、创新创意孵化、互联网金融体系构建、智能制造应用、电商平台搭建,探索“众创、众筹、众包”模式。发挥江苏省(南通)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通州家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用,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众创孵化平台,强化创新创意孵化功能,各类众创空间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入驻创业人员1万人以上,引进创业服务机构50家以上,使南通家纺城汇聚政策支持、专业创业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培训机构等多种要素,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大规模集聚早期创业要素的特色示范区。
  4.发挥科技新城引领作用。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加快对接“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资源充分流动,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区。支持建设以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和先进制造产业为主导的南通高新区众创空间,支持建设“江海圆梦谷”等新型科技孵化器,形成一批线土线下结合、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加快核心区“科技之窗”建设,打造功能更加齐备的创业社区。鼓励科技新城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加强与民营资本合作,采取“创投+孵化‘的发展模式,拓展创新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服务,培育一批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一批创业公寓,搭建一批创业服务平台,聚集一批信息、投融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机构,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打造国家级平台5个以上,使创新创业种子全面播散,充分带动本土创新创业热情。
  5.建设特色众创空间。鼓励有条件的镇(区、园、街道)对现有的工业集中区孵化载体、闲置厂房等进行改造,聚集相关产业联盟、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集公共办公区、会议室、活动区和住宿区为一体的价廉宜居的创业空间。锡通科技产业园、石港科技产业园等主力平台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完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孵化体系,打造园区产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着力加强各众创空间之间的合作联运与资源开放共享,不断完善富有通州特色的创业孵化空间布局。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行动
  6.支持青年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培育通州中专高素质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办创业讲坛,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创业培训教村和课程,制作一批符合通州产业实际的创业课程。鼓励各类青年创业者到南通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南通家纺城创业实训基地创新业。设立创业引导基金,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青年及大学生、大学生村官优秀创业项目,实现创业教育、培训、实践和实战的有机结合。
  7.培育连续创业者再创业。实施领军企业产业生态孵育计划,开展产业孵化和新业态创生,打造开放的产业生态圈。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培养提升100名以上创业企业家,培养引进500名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1000名高技能人才。推荐一批优秀企业家加入全省创业创新培育计划。
  8.招揽高层次人才来通创业。广泛吸引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我区创办、领办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实施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通州区”510英才计划“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发挥科技之窗、科创大厦、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业载体的作用,落实人才扶持政策,设立天使(种子)基金,依托”通州高层次人才智力与项目合作洽谈会“、”留学生创智大赛“等人才节会,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招揽高层次人才落户通州兴业发展。
  9.动员通州籍在外人士返乡创新创业。实施创业富民计划,动员在外工作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有”一技之长“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创办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辅变,持续扩大农村创业规模和富民效应。
  (四)创新创业环境提升行动
  10.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业的助推作用,加速发展以”首投“为重点的天使投资,大力发展以”首贷“为重点的科技信贷,大力推动投贷担联动、联盟运作,实行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基金化管理。依托毅达天使投资基金等现有创投资金,探索建立”众筹“平台。加快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鼓励银行与创投、担保、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紧密合作,联合推出”江风海韵“、”投贷保“等个性化、多元化投贷联动产品,大力推广”苏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南通高新区进一步增加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投入,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鼓励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孵化企业到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四板“市场挂牌。
  11.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科技服务体系,招引一批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组织,为创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融资服务、财务会计、法律维权、知识产权、技术交易等专业化、高端化的协同服务,引导创业企业将披术需求和研发任务,通过”众包“方式开展集成创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导师队伍,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创客提供创业培训。用好创新南通云服务平台和南通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等共享服务平台,为创客群体提供开放式科学文献数据、专利数据信息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为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和托管服务。
  12.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放宽创业企业住所登记条件。设立实行”单一窗口“、推行”三证合一“登记。推行网上登记实施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充分释放市场活力,降低创业成本。采取科技创业补助、创新券等方式,对初创企业和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机构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各镇(区、园、街道)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给予财政补贴,引导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区政府建立由常务副区长牵头,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宣传部,发改委(金融办)、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农委、商务局、文广新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业发展局、团区委、科协、妇联、规划分局、国土分局、人民银行通州支行,各镇(区、园、街道)政府(管委会、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创新创业载体资源的统筹和规划,研究解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环境中的重大问题,对全区各创新创业载体的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创新资源布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等重大事项进行统一研究决策。区科技局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负责大众创新创业日常工作推进。
  (二)分工协作,狠抓落实。各单位要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州行动计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职能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尤其要加强在落实工商注册、税收政策、人才流动和专利成果保护等方面的协作联动。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服务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及时制定支持创新创业的突破性政策,由区政府办汇编成册,集中对外发布。
  (三)加大宣传,加强督导。建立市场主体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创新创业投融资定期统计报告制度,为创新创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工商和投融资等信息。建立创新创业者信用评价体系,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机制。南通高新区要探索研究制定众创空间建设绩效评价办法,针对众创空间特点,突出创新活力与能力,涵盖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标准规范、创业人才引进和企业成长培育等内容,待运行成熟后在全区推广。组织典型经验交流,利用各种媒介适时宣传一批有特色、有创新建树、有引领作用的单位和个人。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根据创业创新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定期组织开展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州行动计划第一阶段(2015-2016年)重点任务分解表(1).docx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