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通州 /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

发布时间: 2023-04-03 13:53:58
信息来源: 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

2022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2个,共保存档案37.7万卷、59.5万件,其中向社会开放档案17.6万卷、50.1万件,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副本共1620万页。全年查档利用6454人次,调卷8462卷(件),出具档案证明5976份。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数字电视用户19.4万户,高清电视用户数8.6万户。

2022年末,全区共有表演团体2个、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全年共组织开展“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通州之夜”专场文艺演出等200场精品文艺演出,举办1100场文体活动,培训1.5万名基层文艺爱好者。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先锋街道周圩村农家书屋、兴仁镇文体中心、忠孝博物馆被列入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石港镇睹史院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川姜镇综合文化站、平潮镇综合文化站等3家单位被授予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2022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448个,其中,医院、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205个。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882人,注册护士 2973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6323张。全年诊疗病人 493.01万人次,出院病人 15.25万人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100.33万份。

2022年,全区新(改)建足球场2片、健身路径20套、健身步道10公里。全年完成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4平方米。先后承(协)办第二届长三角自行车公开赛暨第一届环南通联赛、长三角汽摩场地越野邀请赛(南通站)、省二十届运动会职工部乒乓球赛等多项高水平体育赛事。全年新增3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

2022年,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7家,1个项目获省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1家,省级科技产业园4家,省级众创集聚区1个,省级众创社区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全区知识产权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立项,新增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第23届中国专利奖1项,“二甲蓝印花布”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通市通州区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试点通过验收,通过省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企业1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6.05件。

2022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75所、小学42所、初中24所、高中5所、职业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乒乓球运动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3248人,小学在校学生56012人,初中在校学生2342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490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952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52人。全区幼儿园入园率99.5%,小学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毕业率100%。全区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占比分别为:高中研究生率15.2%、初中本科率99.1%、职中本科率100%、小学本科率94.0%和幼儿园大专率99.5%。

2022年,全区民生惠民实事项目五接学校新建、校园安全提升工程、金沙湾学校和文体中心体育馆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金北学校迁建开工建设,通州中专二期、古沙小学、牡丹江路幼儿园建成投用。1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3所学校荣登全省“两红两优”光荣榜。创成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市级示范校1所、特色学校3所。14所学校创建江苏省智慧校园。新增1个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5个项目成功入围省基础教育项目。新增五年制高职专业3个、省现代职教体系“3+3”项目3个。设立34个免费视力检测服务点,3所学校入选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幼儿园)。

根据住户抽样调查,2022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94元,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671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4元,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为1.89:1。

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191元,增长4.2%。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8800元,增长6.1%;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667元,下降0.4%;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416元,增长7.9%;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930元,增长5.0%;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4978元,增长4.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329元,下降4.2%;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60元,增长5.2%;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111元,增长12.1%。

2022年,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5万人、16.6万人、15.9万人。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26.7万人,参保缴费率达91.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275元提高到294元。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9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7万人,全年为25.1万人次病患支付医疗救助金3200万元。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80元,比上年提高30元,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与南通市主城区接轨。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040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城市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25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集中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2760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到2200元,比上年提高130元。全年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款25694.2万元(含城乡低保特困供养9529.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5295.7万元、临时救助140万元、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728.6万元。全区慈善基金会全年募筹善款1198.41万元,发放善款1088.6万元。全年累计成立登记社会组织13家。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1家,设有公职律师办公室55个;共有律师320名,其中专职律师224名,公职律师84名,公司律师8名,兼职律师4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08人。

(责任编辑:瞿慧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