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接镇:夏日清凉行,网格员的暖心关怀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当城镇陷入空调房的清凉结界,天后宫村的大街小巷却跃动着一抹抹蓝色身影。身着蓝马甲的网格员们化身夏日“安全卫士”,以“小网格”承载“大民生”,在滚烫的柏油路上踏出坚实步伐,用专业与温情为独居老人织就一张全方位的夏季“安全防护网”。
排查用电隐患,筑牢“清凉防线”
高温季节的用电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基层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晨光熹微,网格员小刘已带着测温仪、绝缘手套等工具叩响独居老人张大爷的家门。八旬的张大爷子女远在他乡,面对网格员关切的询问,老人指着转个不停的风扇笑道:“电费噌噌涨,有点舍不得开空调。”小刘立刻蹲下身子检查空调线路,发现老旧插座已微微发烫,当即联系电工更换。像这样的“电力体检”,网格员们每日要入户进行十余次,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正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管理理论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用专业的排查为老人守住高温用电安全线。
守护“舌尖安全”,锁住夏日健康
夏季高温环境下,食品安全尤为重要,高温炙烤下,食物变质速度成倍增加。网格员小姚带着食品温度计、保鲜盒来到独居老人王奶奶家,看到厨房台面上存放的隔夜菜,她立刻用温度计测得菜品温度高达32℃,随即换上新的保鲜盒密封冷藏:“奶奶,现在气温较高,剩饭剩菜放两小时就不能吃啦!”临走前,小姚还在冰箱贴上醒目提示。这种“入户排查+科普教育”的服务模式,契合了“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从源头阻断风险,让全村独居老人的饮食安全有了看得见的保障,切实将食品安全治理落到“最后一公里”。
科普防暑知识,撑起“清凉伞”
公共卫生教育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走访中发现的防暑知识盲区,网格员们将村居活动中心变成“清凉课堂”。用装满温水的矿泉水瓶模拟中暑患者,现场演示“脱衣、补水、扇风”的急救三步法;把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装进定制的“清凉百宝箱”,手把手教老人如何正确使用。当82岁的李奶奶第一次成功演示中暑急救流程时,网格员们比自己通过考核还高兴:“多教会一位老人,就多了一重安全保障!”这一实践完美诠释了“预防-干预-应急”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通过知识普及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防护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从用电线路到餐桌饭菜,从急救知识到防暑物资,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理论指导实践,将基层治理理论转化为守护群众安全的实际行动,让这个酷暑不再滚烫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