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通州区两会专题报道
南通市通州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计划安排的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2025-01-08 09:21:05 信息来源: 通州日报

1月7日,在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佘德华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南通市通州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计划安排的报告。

一、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经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票决产生,共10件实事21个项目。在区人大的关心监督下,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总体进展顺利。18个年度项目,均已完成目标任务;3个项目属于跨年度项目,均已达年度时序节点安排。具体情况如下:

1.公共教育建设项目。对实验中学教学楼、宿舍及食堂实施改造提升。对亭西小学实施扩建提升,新建教学楼、食堂及传达室,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校舍和其他设施设备进行改造。

完成情况:实验中学改造提升已完成并交付使用;亭西小学实施扩建,教学楼和食堂均已封顶;校安工程建设涉及45所学校共79个项目,已完成并交付使用。

2.慢病医防融合项目。为全区13家卫生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

完成情况:已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

3.农贸市场提升项目。对21家农贸市场进行“一场一策”改造。

完成情况:20家农贸市场已完成提升改造并交付使用,1家农贸市场关停退出,已完成目标任务。

4.城市片区更新项目。对通海路东侧(通州小学南北两侧)地块内房屋采取整体拆除重建方式实施更新,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住宅楼89栋,建筑面积22.84万平方米。

完成情况:对通海路东侧(通州小学南北两侧)地块内房屋采取整体拆除重建方式实施更新是跨年度项目,片区拆迁签约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已开工,按预定计划2025年12月完工;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目标任务。

5.通吕运河整治项目。对世纪大桥至中石化油库段进行环境整治,总长900米,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完成情况:已完成目标任务。

6.骨干桥梁建设项目。新建扬子江大桥,全长625米,宽42.1米。新建希望大桥,全长735米,宽35米。

完成情况:新建扬子江大桥是跨年度项目,目前正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按预定计划2025年6月完成建设;新建希望大桥是跨年度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按预定计划2026年9月完成建设。

7.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3.66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0.5万亩),其中新建1.62万亩,改造提升2.04万亩。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包含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果蔬加工运输服务中心、园区农业展厅及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场所。

完成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债部分已完成建设并组织四方验收,财政补助部分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时序要求组织推进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已建成并投用。

8.扶老携弱服务项目。为8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等9类对象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全区在册低收入人口(城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特困供养、困境儿童、未纳入低收入人口范围的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等六类困难对象统一购买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保险项目。为全区10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为全区有就业需求的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提供400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完成情况: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9.少年儿童关爱项目。建设10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梦想小屋”。开设15个“爱心暑托班”,开展系列关爱服务活动。建设14个示范性儿童友好实践点。为全区9.5万名中小学生提供视力筛查和健康分析,建立视力筛查档案,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为近视高危群体提供综合治理干预服务5000人次。

完成情况:均已完成目标任务。

10.生态河道建设项目。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长约30.25公里,推动农村河道生态化。

完成情况:已完成目标任务。

二、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计划安排

为科学编排好2025年我区民生实事项目,更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在充分吸收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办理经验基础上,我们做到早谋划、早启动、早部署,使实事项目更切合实际,更符合群众期待。

(一)候选项目安排的程序

一是公开广泛征集。为提高民生实事工作的群众参与度、知晓度,自2024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通过区政府网站、通州日报、“12345”政府服务热线、南通州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广泛征集2025年区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和建议。同步向区人大代表、各职能部门、各相关板块进行征集,确保意见建议征集全面广泛。

二是认真筛选梳理。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共收到民生实事项目各类意见建议122条,其中,政府服务热线11条,来信来电28条,部门报送28条,人大代表建议55条。这部分意见建议主要体现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一老一小”、城市管理等方面。我们对征集到的122条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梳理,将普惠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建议吸收到此次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

三是科学规范编排。为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项目编排过程中,多次征求区四套班子领导意见,就项目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多轮专题研究,最终形成候选项目建议方案,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报请区委常委会审定,并通过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提交本次大会全体代表票决。

(二)候选项目征集的原则

为确保2025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质效,在候选项目编排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项目成熟度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紧贴民意、普惠民生。牢固树立“群众急需和发展必须”的编排理念,民生实事项目编排过程中充分开展调研,认真梳理排定,提高项目编排的科学性、精准性、可行性。

二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项目编排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项目安排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补齐城市功能配套,确保项目可评可检,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紧紧围绕发展需求和重点工作,对照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城建项目计划安排等,通盘考虑、紧密结合,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发挥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三)候选项目安排情况

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共12件,涉及公共教育、医疗保障、交通出行、各类人群关爱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计划总投资约6.8亿元。具体为:

1.校园安全提升项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校舍和其他设施设备进行改造。

2.医疗保障提升项目。新建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医疗服务用房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8964平方米。在全区20个医疗保险经办点,配备OCR智能审核系统,同时建立全区医保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系统。

3.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住宅楼98栋,建筑面积39.74万平方米。

4.道路桥梁改造项目。对海五线(平潮至五接段)进行大修,长5.2公里,宽7米。对通甲路进行改造,长4.8公里,宽7米。对十总镇雁北桥、东社镇一河三桥进行改造。

5.农贸市场提升项目。对第二批19家农贸市场进行“一场一策”改造。

6.供水安全提升项目。对御景湾、汇金苑等12个小区二次供水设备进行改造。

7.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对第6达标区进行污水治理,涉及17个小区、41家企事业单位等,市政雨污管网综合整治约224公里。对渔湾、益民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实施金沙湾片区污水管网建设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康富路(金乐路至新世纪大道段),长约1公里。

8.警务便民服务项目。新建城中派出所、城北派出所及城区交警中队综合业务办事大厅等,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

9.青少年关爱项目。整合全区资源,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专业团队,开发相关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不同需求的青少年提供精准服务。新建设10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梦想小屋”,开展系列关爱服务活动。新开设15个“爱心暑托班”。

10.背街后巷改造项目。对虹西巷(为民路至通掘路段,长300米,宽8米)、邮政巷(长140米,宽8米)进行井盖加固和面层出新;对古木巷(长135米,宽8米)、花行桥巷北段(长140米,宽10米)、五帝观巷(长120米,宽8米)进行整体拆除改造。

11.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8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等9类对象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12.文化服务惠民项目。开展“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南通州嘉年华、“通州之夜”“水街19点乐享南通州”、通剧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