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园区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园区抢抓园镇合一的重要机遇,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平稳,体制机制优化
园区主动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中心工作,深入落实市、区稳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稳中有升。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紧环境下,园区围绕“抓存量、扩增量”,有效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0.87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工业应税销售42亿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9亿元,同比增长3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和10%。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二是社会建设有效。2015年,园区各部门各单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工作成效明显,部分特色亮点工作得到市、区层面的认可和肯定。经多方努力,园区管理机构经省编委明确,为园区提档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被评为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先进集体”,农村“四位一体”考核跃升全区第三名;政法工作业绩突出,张芝山镇被评为“2014年度区法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张芝山法庭被评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张芝山派出所被评为“区2015年度先进集体”;社会建设工作亮点频现,张芝山小学被评为“全国跳绳示范学校”,通海中学评为“江苏省生态示范学校”,国税、地税分局分别被评为“南通市2015年度文明单位”,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镇妇联获得“南通市维护妇女权益示范岗”称号,计生办被评为“区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这些荣誉的获得,都是我们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结果,是对我们园区工作的充分肯定。
三是体制机制调优。2015年,园区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机制调整,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去年初,两地党委政府为促进园区发展的提速提效,对合作机制进行了优化,调整后有效促进双方优势的发挥。园镇合一运行,发展的空间全面拓展、资源快速集聚;建设团队整合,力量全面集中,发展的合力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有效解决原来园镇“两张皮”、工作不同步的现象。政企分开运作,提升平台公司能级,使得政府机关和实体公司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功能更为清晰,定位更为准确,机制更为灵活,效率更为高效,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园区通过管理体制的调整,运行机制的完善,为今后加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规划全面统筹,配套能力增强
园区以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加快总体规划调整,促进发展格局科学合理。坚持高点定位,加速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一是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根据区“十三五”发展定位和园镇合一发展的新格局,对园区现有发展规划体系进行回顾评估。对照区域协调发展要求,主动对接周边园区,立足辖区50平方公里范围统筹规划。规划定位上,主动接受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以产业发展为主体,作为开发区中心城区发展的辅助卫星城镇,在南通南翼新城建设中,形成产业特色、城镇特色明显的亮点板块。立足于片区统筹发展、错位发展,对园区主导产业、新城建设、生态农业等板块布局全面优化,对部分功能区的规划适当调整,切实增强园区发展的科学引领。
二是路网体系加快完善。为全面放大园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发展形象的快速提升,促进发展比较优势的快速形成。园区坚持高标准、快节奏地推进路网建设,截至目前,南部片区已建成“五纵五横”的主干道和“五纵六横”的次干道路网架构,与周边区域形成一体化的交通格局。2015年,园区新建的含笑、彩林、香梅、银杏等内部支线道路,已竣工验收;南一环道路简易通车,西一环、张江路、槐杨路道路正在施工,合欢路正在井点降水。北部片区,加速推进主体骨干道路建设,3条主干道中枫林路、榆林路已完工,竹林路开始灰土施工,生态景观按计划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逐步增强。
三是功能配套日趋改善。园区按照“九通一平”的要求,深入推进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平台承载能力。2015年园区香樟公寓、机械制造类标准厂房、锡通创业园等一批功能设施投入运营,较好地解决了投产企业的配套需求,搭建了成长型企业发展平台。实施天星横河、竖河等一批生态景观水体的改造提升,全面改善区域生态体系,为新城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完善社会公用配套设施,启动张芝山小学建设,实施公交回车场、污水管道、小游园、公用停车场、监控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园区开发平台体系全面完善,锡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实行实体化开发运作,锡通新农村基础设施有限公司升级为市级平台公司,同时新组建锡通科技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形成了科学高效投融资运作体系。
三、项目建设升温,转型升级加快
园区坚持项目建设的突出地位,树立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理念,切实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升温,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发展,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项目落户加快。坚持龙头型项目和创新型企业两手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成功积蓄一批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和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资源。目前园区在谈项目20个,在建项目15个,总投资约50亿元。去年,园区签约艾伯勒科技、宝湾物流、优科机电等10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今年1月份园区举行一季度集中签约仪式,成功签约台湾颖盛抗菌新材料、万科云产业园、苏州合金置业、上海锦宝包装机械、江南集成发电等8个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其中合金置业、华盟机械、帅龙特钢、鼎纳视觉机器人、海昌机械等重点项目可望于今年上半年能开工建设,园区项目集聚速度不断加快。
二是产业雏形初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定位,强化落户项目跟踪推进,锐深环保、航泰新材料、艾斯帝钢构等一批项目开始量产,东方泵业、阿库玛、石岛玻璃等项目正抓紧建设,中航孵化器、中日韩产业园、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正在跟踪推进。通过项目的分类集聚,加速落户企业投产运营,逐渐形成园区特色产业板块;在北部片区,围绕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开发建设,积极开展与中铁集团、万科地产等央企及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全面合作,建设互联网产业园,推动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数据中心等项目的进驻,加快发展新型城市社区。
三是转型升级提速。抓住当前钢丝绳行业不景气、电镀企业污染治理的时机,加快推进园区存量企业的转型,近来年,园区关闭金通、银河、泰源等钢丝绳企业近50家,关停飞明镀锌及造纸企业4家,拆除10吨以下燃煤锅炉32台,有效转变原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企业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园区各类企业完成技改投入近5.5亿元,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卡特彼勒、华尔泰等企业的科技型人才加速集聚,紫罗兰等传统产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经营模式日趋成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正逐步形成。
四、坚持民生优先,惠民发展提效
园区始终坚持发展与惠民同步推进,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加大民生建设投入,通过园区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村集体级经济发展加快。园区围绕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入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给予扶持。引导村集体参与园区开发中的劳务输出、物业管理、标准厂房建设和租赁、招商引资等工作,促进村集体开展土地整理、土地规模化经营,盘活闲置资产,加大资产经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考核激励,村干部创业兴业意识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去年,园区 10个村居中有5个村经营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天星村达到264万元。
二是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扎实推民生工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近2万人进入模拟失地农民保障系统。全面启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完成南兴小学实验楼加固改造工程,完成星河幼儿园全面扩招工作,张芝山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加大农村卫生室的管理力度,加快推进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通海、凉棚两个卫生室改造。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不断规范,服务功能、服务机制逐步健全,服务内容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参合率达到99.8%,35名重大疾病患者纳入慈善助医范畴。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完成镇敬老院异地选址工作,八字桥村升级为“省3A居家养老服务站”。同时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劳资纠纷等民生工作力度。
三是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加大对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技防工程建设,全面充实治安、交巡警等执法部门力量,切实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群众的安全指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百场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夯实基层文化基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大宣讲活动60场次,全年共组织各类安全检查600多家次,排查隐患1600多个。有效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稳定。
五、重视生态文明,美化人居环境
园区坚持深入推进生态创建,加大镇区综合治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共建同享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一、坚持拆违治乱,净化发展环境。园镇合一后,园区高度重视张芝山地区违章建筑的蔓延趋势,及时抓住卫片图斑拆违契机,统一全员思想,整合全园力量,主要领导亲临村居一线指挥,全面整肃不良风气。对少数思想顽固、影响恶劣的“钉子户”,开展定点攻坚,在思想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整合多部门力量,开展综合执法,坚决强行拆除。园区先后开展综合执法行动10多次,在面上形成强烈的震慑效应。在集中拆违行动结束后,及时建立村居、部门相结合的长效监管体系,保持控违高压态势,促进发展正本清源。园区着力通过此次行动向全社会展示,新的领导班子动真碰硬的决心和信心,向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告知“有规必依、违法必惩”的执政理念。
二是现代农业提速,形成地方特色。不断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农业种源、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等重点领域打造现代农业。南兴片围绕高压线拆迁的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力争新增规模种养殖面积400亩。充分发挥各村经济合作社功能,大力度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苗木和经济作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以决心村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各类农业示范园建设。同时,根据园区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非城镇规划建设区,通过土地流转,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苗圃项目。
三、强化综合管理,美化城乡环境。围绕区域水系微循环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水系治理,结合园区开发,实施张芝山横河、竖河等重点河道提升和支线河道疏浚,坚持重点生态工程和区域生态水系同步建设。全面优化镇区生态环境,科学整合社区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打造集文体、服务、宜居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型社区。针对交通挤、停车难问题,加快提升老镇区交通体系规划,结合周边交通干线完善路网。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改造扩建小区停车场所,新增停车位1800个,切实解决乱停车问题。针对镇区水系生态较差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污染源的整治,加快污水管网的建设,切实改变污水直排、乱排现象。
2015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进步。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快,中心商务区公共配套相对滞后,消费潜力和人气较弱;二是新建项目投产运营不多,新兴产业集聚度不高,招商项目规模和层次均有待提高;三是镇区管理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问题由来已久,整治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四是机关作风效能不适应园区加快发展的要求,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工作推诿扯皮、落实不力、求稳怕事,中梗阻现象较为严重;五是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较大,现代农业发展缓慢,部分村居集体经济薄弱,为民办事和管理能力较弱;等等。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信念,摈弃旧思维、老习惯,把心思、精力全部聚焦到谋发展、促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