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12451090/2023-00155 | 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区行政审批局 | 文号: | 通协调办发〔2023〕1号 | ||
成文日期: | 2023-04-06 | 发布日期: | 2023-04-06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关于印发《关于成立“商事好通工作室”推动登记服务模式创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有关部门:
现将《关于成立“商事好通工作室”推动登记服务模式创新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南通市通州区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2023年4月6日
关于成立“商事好通工作室”推动登记服务模式创新的实施方案
为持续探索创新审批服务惠企便民措施,全面落实我区“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环境品牌建设要求,区行政审批局成立“商事好通工作室”,推进商事好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服务我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投资创业提供有力支撑,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企业和群众感受度为标尺,商事服务由窗口被动依申请受理向主动靠前关注招商信息和创业需求转变,第一时间提供咨询辅导服务,着力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
坚持招商审批协同。注重审批部门与招商部门的协同联动,对投资人关注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股权结构等提前介入指导,项目招引由招商、审批部门“各管一亩地”向“共下一盘棋”转变,着力提升审批服务的精准度。
坚持信息技术赋能。注重技术应用、模式创新,聚焦市场准入领域的高频事项,积极拓展办事全流程智慧化应用,从申请人申办视角出发,网上办事由“能网办”向“易网办”转变,着力提升用户体验的便捷度。
二、推进商事好通服务标准化
(一)构建标准化的商事工作团队。在区行政审批局,打造一支商事登记领域的“专业型、实干型、服务型”的复合型专班,由6-8名重实干、善沟通、讲奉献的商事登记业务骨干成为“商事好通工作室”成员。在镇街开设服务驿站,选拔联络专员1-2名,负责与工作室的日常对接和工作落实,当好企业和商事登记部门之间的“连心桥”。同时,聘请省市商事登记方面的领导和专家为工作室顾问,对商事登记中的“疑难杂症”实施专家会诊,共同破疑解难、化解风险。
(二)构建标准化的商事服务清单。商事服务清单分基础性服务清单和个性化服务清单两类。基础性服务清单覆盖商事主体登记、变更、备案、注销、迁移等服务全过程,对每项服务“由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结果”等细化具体可操作的标准。个性化服务清单充分整合现有涉企登记服务资源和“一照多址”“集群注册”“一件事一次办”“证照联办”等多项商事改革举措,运用“需求导向、自由组合”的模块化申办平台,深化市场准入领域“套餐办”改革,实现更多行业的“准入又准营”。
(三)构建标准化的区镇联动机制。工作室成员每月5日前主动对接联系各镇街联络专员,征集该镇街近期拟登记重大招商项目信息,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工作要求,梳理确定当月商事好通服务清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职责、完成时限、工作重点等,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为企业提供商事登记全程化管家式服务。
(四)构建标准化的帮办代办体系。着力提升商事登记帮办代办响应速度和精准解决率,提升帮办服务能级。线上,高频依申请事项开通“专业人工帮办”,实现即时响应;窗口咨询热线由工作室成员负责接听,确保工作时间接通率100%;上线帮办微视频,降低企业群众学习和试错成本。线下,依托区政务服务代办中心和镇街帮办代办队伍,继续推进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建立“办不成事”反映、帮办、整改闭环联动机制,线上设置“办不成事”中途退出的反映渠道,线下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
三、推进商事好通服务规范化
(一)规范商事登记行为。推进商事登记服务依法依规办理,对相关审批制度、审批机制、办事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不得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坚持“先导后办”,优化前置服务,加强商事登记事项申报辅导。
(二)规范窗口办事服务。依托“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合理设置无差别或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对重大招商项目提前介入,推行“专窗+专员”服务模式。设置“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异地办事服务。
(三)规范网上办事服务。规范网上办事指引,在政务服务网通州旗舰店设置情景式引导专栏,规范在线咨询、引导服务,提供更加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和网上办事操作说明,创新在线导办帮办、智能客服等方式,辅助在线办理,解决网上办事看不懂、操作不便、容易出错、系统卡顿等问题,实现“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提升网上办事深度,深化“一网通办”,加大办事环节精简和流程再造力度,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推动更多适合网上办理的涉企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
(四)规范评估评价机制。线下,在区政务中心大厅设置意见箱,每个窗口统一配置评价器,同时邀请镇街联络专员、第三方机构和行风监督员对商事登记服务工作进行评价。线上,办件对接“好差评”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评价全覆盖。工作室对出现的问题要梳理分析并及时整改,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评估评价机制,促进商事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四、推进商事好通服务便利化
(一)推动涉企登记“集成办”。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加快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减少办事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深入推进关联性强的多个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满足企业多种应用场景的办事需求。
(二)推动商事服务“就近办”。依托商事登记银行“一站式”网点、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联络专员,将商事登记业务最大程度下沉,将服务平台从“登记窗口”前移至企业群众“家门口”,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结对服务、免费快递送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商事登记体验。
(三)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办”。合理配置服务资源,融合线下“一站式”和线上“一网通”服务,线上线下同发力,做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构建“线上一张网、线下有大厅、家门口有商事登记驿站”的多维度立体服务格局,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多样化办事需求。
(四)推动审批业务“容缺办”。认真梳理可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的审批事项,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完善容缺受理服务机制,依法实施可容缺受理的审批事项,明确事项名称、主要申请材料和可容缺受理的材料。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要择优选拔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的工作人员担任商事好通联络专员,当好审批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区行政审批局要负责指导、协调和落实商事服务工作,推动解决有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工作室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要强化统筹协调,工作室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确保商事好通服务与相关改革工作协同配套、整体推进。
(二)强化业务建设。组织工作室成员和镇街联络专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召开会商会,制定完善工作方案,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定期汇总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持续迭代更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三)强化工作宣传。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大力宣传“商事好通工作室”服务模式,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亮点、特色和经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推广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