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广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
年,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实施“特色文化、精品文化”战略,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为我区走在新一轮发展前列而努力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着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
从2009年开始,我区每年都把文化惠民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推进,出台《全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竞争立项实施办法》,
对镇、村文化设施建设,业余文艺团队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示范镇等达标(提升)推进项目,采取竞争立项的办法,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扶持。
2015
年,我区安排文化事业发展资金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500万元,
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更加完善。
区委、区政府将大力实施“十百千万”文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及区政府百项攻坚克难任务,确保在全区建成40个村(居)示范性文体广场;组织100场精品惠民演出;举办1000场文体活动;培训10000名基层文艺爱好者,使我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决实行项目进展情况月报制度,文体广场建设也是完成一批就验收一批,既全面掌握了现场建设情况,也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质量。
二、依托新馆搞活阵地文化服务
今年,我区以新建文博中心、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为契机,合理规划,彰显优势,夯实阵地建设,搞活阵地文化服务。
图书馆新馆新增了多项服务功能:24小时自助借还屋、视障阅览室、低幼部亲子阅览室、3D影厅、参考咨询室、多媒体视听欣赏室、通州书缘读书吧、外文阅览室、地方文献展厅、通州名人文库等专题阅览部。新馆创新的软硬件配套建设,切实提高了服务专业化水平。为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还通过强化分馆建设和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分别在通州文峰大世界、通州汽车站、区市民中心等人群集聚点安装了三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实现了读者动动手指即可将“移动图书馆”搬回家。新建文博中心也充分利用新馆回廊、大厅等公共空间,交流文化、展示风采。借助底楼门厅LED大屏,做到文化活动月月公示。利用三楼回廊大厅举办了
“光辉照我永向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中国著名花鸟画家、原徐州国画院副院长周长海个人画展,通州区老干部大学师生书画展等。
同时,新馆还增设了图书、电子阅览室,书画、剪纸、摄影等培训室。文化馆
对业余团队免费提供活动场所由原来的白天开放,提升为“白加黑”;免费艺术培训除少儿培训外,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主流人群,开始举办中青年免费艺术培训班,开设钢琴、民舞、拉丁舞、古筝、书画创作等课程,
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接下来,两馆还将
邀请相关专家对新馆进行深化设计,营造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
忠孝文化园自列为国家级
3A
级景区以后,通过不同层面的推介,游客量比去年有了明显增加,
4
月2
日
,全国最高的孔子石雕像在忠孝文化园顺利落成,并举办了简朴隆重的落成典礼。落成典礼由福建省军区原政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陆凤彬主持。顺利完成了法人治理工作。
三、凸显创新推动文化惠民活动
今年年初,区政府分管区长、局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基层服务单位就下基层调研,明确惠民服务要讲求实效,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一是推动我区品牌文化活动“新常态”呈现。“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活动
自2009年实施以来,迄今已成功演出1000余场,是近年来我区打造的一张亮丽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为了扩大受众面,实现精准服务,今年安排了100场夜场演出,并在下发活动通知时明确要求,各演出单位要精心组织,创作一批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富有通州地域特色,广大农村观众喜爱的各类文艺作品参加演出,其中廉政节目不少于2个。通州歌舞团(通剧团)送戏采用菜单式节目单,大型通剧《范老爷判婚》、儿童剧《回来吧,宝贝》、《综艺专场》等,各镇(区、园、街道)可根据需求选定演出剧(节)目。演出活动现场通过微信实时传送。曾获省五星工程服务奖的“通州之夜”广场文艺晚会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届,为了使这一老的文化品牌活动展现新风采,更具吸引力,区文化馆除了认真策划研究节目形式和内容,对舞台、灯光音响、LED大屏等也都精心设计,力求节目完美呈现。区图书馆今年以推进
全民阅读和“书香通州”建设为主线,以“古沙读书节”系列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读书方式、丰富读书内容、扩大读者规模。今年还吸引通州各界读书爱好者成立了纯公益性群众组织“通州美诗文吟诵社”,并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另外,
新春文化大舞台系列活动、文化七下乡大巡游活动、“舞动江海”群众广场舞大赛、
古沙舞台周周演、“新通州人”才艺大赛、
群众文化艺术节暨业余文艺团队调演(比赛)
等常规性活动也已形成品牌。面对老百姓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我们认真策划,力求老瓶酿出新美酒。今年
9
月29日
至
10月
28日
,结合
“通州区第二届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我区又
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共组织活动32项 250多场,惠民20多万人次。象“百姓乐”汇演、绿色网络竞技大赛、“线上线下”培训教学等都深受群众欢迎。公共文化服务月活动获得南通市优秀组织奖。
二是将艺术精品与惠民工程相结合。
今年,我区继续组织百场艺术精品惠民工程,有力提升了我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了优秀文艺作品引领风尚、教育大众的作用。同时,优秀作品在高密度的演出中不断接受观众考评、打磨,从而使精品更精,获得双赢。
组织国家级非遗——童子戏传承创新剧目:诙谐通剧《范老爷判婚》在全区巡演60场。
根据江苏戏剧文学奖获奖作品创排的儿童剧《回来吧,宝贝》参加全市少儿艺术精品进校园活动,演出15场。
三
是多形式高效率地开展“金种子”送艺下乡活动。
鼓励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通过以点带面,实施送艺“金种子”行动,把“送”文化变为了“种”文化。今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5次集中培训和60个分点培训,
培训10000名基层文艺爱好者,做到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把先进文化真正传播到最基层。
四、多措并举营造艺术创作氛围
近几年,我局充分发挥艺委会组织作用,结合本地创作队伍实际,精细选定艺术创作题材,通过举办艺术沙龙活动、艺术生产创作季、“请进来、走出去”文化交流活动等推动我区各门类艺术创作有序开展。2015年初就
统筹规划了50件艺术创作任务
,拨出专款组织艺术生产创作季活动。
上半年共举办书画、音舞、戏剧等12期文艺沙龙。下半年
组织小戏小品、曲艺改稿会,音乐新作试听会,舞蹈构思论证会,美术、书法展评审会等活动。还邀请了中国剧协副秘书长周光,中国曲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曲协副主席崔凯,省文化厅剧目室,省文化馆,省曲协的有关专家点评2015年小戏小品、曲艺新作,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艺术精品生产。也为即将由我区和中国曲协、省文联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首届“通州杯”全国曲艺小剧场新作展演、2016年省五星工程奖和其他奖项作好准备。
2015
年,我区还积极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推动艺术创作,宣扬通州文化。
9月
17日
至24日,组织第七届“江苏戏剧奖
•
红梅奖”复、决赛。“江苏戏剧奖
•
红梅奖”是我省戏剧界最高奖项,每两年一届。本届比赛,共有
17
个剧种和门类的近200名演员同台晋级,我区共有10名选手、8个节目入围复赛,5名选手入围决赛,荣
获1金、2铜、2个优秀表演奖、5个表演奖。
通过参赛、观摩、学习,既锻炼了队伍也看到了差距。今年,根据国家级非遗项目——童子戏改编的新编通剧两进上海兰心大戏院,参加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东方电视台录播的《星期戏曲广播会》的全国稀有剧种展演及《歌舞江海千古风》通剧折子戏专场,
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上海观众
。省级非遗项目“荷花盘子舞”、“抬判”受邀参加了2015上海市民文化节·
南翔小笼文化展系列活动的“非遗舞蹈专场”。
文化馆的“茉莉花”艺术团参加了2015上海市民文化节·“缤纷长三角、
浦东潍坊杯”排舞邀请赛
。
2015
年,我区艺术创作异彩纷呈。版画《挡不住的喜悦》、油画《践行·筑梦》入选第二届江苏艺术展演月、第二届文华奖优秀美术作品展。国画《圣地豪气》在国家级美术作品展——“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中获荣优秀作品奖。《寒冬素装图》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高唱八路军歌》入选民革中央、中国美协等组办的“民族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巢之恋》入选中国美协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并被收藏
。
《晨曦》入选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组办的2014当代百名中国工笔画提名展并被收藏。油画《遥望港的响午》入选“时代足迹——201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小品《二嫂争媳》获中国曲协2015全国曲艺新作大赛优秀作品奖。小品《二嫂争地》获江苏省“中国梦我心中的梦”曲艺作品征集二等奖。小品《救》入选中华颂
•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
舞蹈《花叶》参加了第二届江苏艺术展演月、第二届文华奖舞蹈专场决赛。情景表演《廉字歌》参加全省廉政优秀文艺节目调演。黎化
长篇纪实文学《闯荡南非洲》正式出版,并举办了作品研讨会。文化馆姜冬云撰写的《浅谈曲艺传承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入选“第四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曲艺理论(评论)文章(江苏省仅有2篇入选)。
在南通市戏剧文华奖展演活动中成绩优秀,获优秀组织奖,并获优秀编剧奖1个、优秀剧目奖1个,优秀表演奖5个,优秀作曲奖1个等奖项。
五、深入做好文物和非遗保护工作
为了有序开展非遗和文物保护工作,年初就召开了全区文管员会议和
通州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座谈会
。通过文管员全体会议,
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测评,现场检查《文物保护单位巡查日志》,评定文管员工作实绩,发放工作津贴。会上还通过了《通州区业余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使文管员工作落到实处。年中,文物稽查大队对全区文保单位进行了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初步确定对张謇祖居、陆家老宅、南山五帝观进行抢救性修缮。
着手
编辑出版《通州记忆》丛书系列《通州民舞》专辑,在通州各镇区进行普查调研,进行成品舞蹈的抢救性恢复。
举办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暨我区第五个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
公布第四批通州区级非遗保护项目与第二批通州区级传承人。
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力度,扩大“通州民歌”、“通州民舞”的影响力,选拔全区优秀民歌手和优秀民舞队伍在实验小学大礼堂进行通州民歌民舞展演;并同时举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通州民歌”、“荷花盘子舞”非遗传承基地标牌颁发仪式。
进行
非遗保护成果展与非遗进校园活动成果展示,在校园内举行通州区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宣传展板),现场
发放宣传资料册进行非遗保护与传承知识宣传。
精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童子戏”组成专场演出,送戏下乡,深入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六、文化产业工作取得良好突破
一是做好培训工作。
4月
9日
-12日,和招商局共同举办了一期《通州区招商引资及文化产业实物培训班》,通过三天的培训,丰富了文化产业理论素养,完善了知识结构。二是做好申报工作。牵头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就今年申报南通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了调研和筛选,我区列入南通市文化产业重点推进发展项目15个,重点园区建设2个。三是做好参展工作。
5
月13日
-16日,组织我区有关企业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参加南通市文化产业招商推介活动。
10月
30日
,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化产品博览会”。最重要的是做好了
9月
22日
在北京召开的通州文化产业推介会,8个项目现场签约,宋乐伟书记对项目成功签约表示祝贺。
七、加强稽查执法,文化市场管理循序渐进
一是创建省新闻出版局依法行政示范点工作有序进行,向先进县(市)学习了经验做法,制定了创建目标和任务,确定了完成时间。二是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前后,在音像制品、图书销售、印刷企业等市场开展了5次专项治理行动,共检查音像经营场所、书报刊市场、印刷复制场所600家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2000余张、非法出版物2000多册。三是强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经营业主法律意识。先后举办了歌舞娱乐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书报刊发行单位及印刷企业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六期,培训人员600多人次。四是加强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检查。在春节和五一节、国庆节前后,通过检查共发现安全隐患20多处,执法人员当场要求立即予以整改。
今年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以争创一流、勇攀新高的锐气,敢闯敢试,团结拼搏,进一步提高战斗力和执行力,为通州新一轮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