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水利系统认真贯彻“十六字”治水方针,严格遵照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全面持续深化河长制为统领,以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河湖行动为抓手,脚踏实地真实干,砥砺前行谋发展,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生态治理,推动河长制工作发展高质量。统筹推进河长制断面长制。有效整合河长办、攻坚办以及各相关部门治水力量,明确河长、断面长由同一党政领导担任,统筹推进河长制断面长制各项工作。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及时解决河道治理、保护、管理问题。1119名河长全年开展巡河50066次,发现问题3522个,整改问题3229个,问题处理率92%。区河长办被评为2018年度“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全省3家)。有序更新、增设河长公示牌。根据市河长办最新要求,对全区河道河长公示牌进行了更新、增设,所有河长公示牌均公示镇级及以下河长手机号码;对河长及职务、电话,保洁单位、人员等公示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更新;对公示牌面板损坏、埋设不牢的,存在涂鸦、小广告及污渍等问题的,做好清理、修复,确保美观牢固;对村级河道以下面广量大的泯沟、村庄河塘,增设片区河长公示牌。编写印发2019年河长制工作手册。根据2019年河长制工作重点、区级河长职务调整等,编写印发了新版通州区河长制工作手册,手册分河长、治河、制度三个篇章,进一步细化河道管理、治理和保护等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打造生态样板河道。聚焦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突出水环境问题,印发《2019年生态样本河道打造名录》,自我加压,完成125条生态样板河道建设,其中镇级27条(段)、村级98条(段)。试点推进黑臭河道治理。为了摸索农村黑臭河道整治经验,确保整治质量,先行对刘桥镇凤王河、兴仁镇兴仁横河、平潮镇沈脚界河、九圩港横河、胜利河等5条问题相对比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的河道进行了综合试点整治。同时,根据市河长办统一部署,出台了《通州区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对首轮排查出的77条农村黑臭水体列入2019~2020年整治计划,列入今年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河道及集镇区河道整治任务已完成。扎实推进河道“两违”整治。河道“两违”整治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专项大行动,列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我区在上级部署的20条省级骨干河道的基础上,又将30条区管河道及3条镇管长江支河(大李港、公字河、虹闸港)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按照“属地负责、分类负责”的原则,印发了《通州区河道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采用“1(属地)+1(河长联系部门)+N(相关执法部门)”整治模式,制定拆除取缔5类标准,对通吕运河、九圩港河、运盐河、江海河、兴石河等整改规范类项目开展防洪影响论证,对通启运河、张芝山竖河开展了“两违”攻坚战。
(二)聚焦基础保障,推动重点水利设施建设高质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城区地下应急水源地建设顺利竣工。总投资约4255万元的余丰河治理工程完工,对全线18.2公里实施了综合整治,清淤土方10.7万方。有序推进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工作,涉及18条骨干河道和4座涵闸,导线测量627公里,地形测绘面积21.9平方公里,埋设界桩3059个,制作安装告示牌575块,并完成信息化数据入库,11月底完成了区级验收。按照《南通市通州区水利桥梁管理与养护实施细则》的要求,充分调动各镇(街道)对210座区办农桥维修养护的积极性,按季考核并拨付管护经费,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利桥梁的管护问题。根据《关于加强通启运河全流域水质应急管控的通知》(通指办发〔2019〕4号)的通知精神,对通启运河支流现状进行全面勘察,编制了整治方案,完成河道整治9条20公里、建设闸站1座、污水管网13公里。
(三)聚焦节水优先,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高质量。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了2018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自查报告和有关支撑材料的报送,下发了《关于下达通州区2019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的通知》,顺利接受了南通市2018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列南通市第一名,获优秀等次,实现“六连冠”。加大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征缴力度,全年征收水资源费1100万元,征收农业水费469万元,工业水费42万元。开展南美白对虾规范化整治回头看,对十总镇4家养殖户4眼深水井实施封填,对3家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取用地下水立案调查。开展第一农贸市场小眼井整治工作,封填小眼井5眼。加快推进镇(街道)地下水应急工程建设,农历年底左右完成建设任务。加强深井水位监测,安排专人每月对全区深井水位定期监测,目前我区地下水位全面回升至-20以内。落实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维护单位、省级节水型企业和学校创建单位,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率达92%以上。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开展法治水利专题系列宣传活动,举行了“建设节水城市,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城市宣传周启动仪式,建成区节水文化主题广场,进一步拓宽了节水宣传渠道。
(四)聚焦依法治水,推动河道空间资源管护高质量。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落实责任。全年受理各类水行政许可申请事项20件,按规定即时办结,无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事项;接待咨询200余次,无越权许可,无超范围许可。依法开展了施辉凿井取水行政处罚案的听证工作。窗口工作人员多次被区行政审批局授予“月服务之星”、“红旗窗口”荣誉称号。及时调整了局法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年度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深入开展水事执法活动,开展了长江采砂执法禁采、河道综合执法巡查、南美白对虾养殖取用地下水专项执法检查、营船港河拆违、违建别墅清查、张芝山“两违”整治等专项执法活动,查处水事案件8起,调处水事纠纷近40件,拆除先锋街道营船港河沿河违章70多户、张芝山竖河沿河违章48户。组织对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疏浚弃砂横港沙吹填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实施采砂吹填现场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管,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有违反水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进行提醒予以纠正,完成224万方的采砂吹填。高效深入推进河道长效管理,切实贯彻“全面推进、分级管护、专业承包、按季考核”的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继续对区管一二级河道和部分通航的三级河道推行机械化保洁,指导和督促各镇(街道)管护好三、四级农村河道。升级了河道日常管护监督平台,将河长公示牌更新维护纳入河道管护范围,大力推进水体放养、水面种植等“以河养河”河道养护方式,提高管护效能。积极推进长江(通州段)岸线综合整治,在前阶段长江经济带固废大排查行动的基础上,对长江及堤防管理范围内“回潮、反弹”的固废进一步进行排查,按照“发现一处、处置一处”的原则,由各地及时进行合法处置。按照《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第83号)要求,继续推进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确保列入清单的14个项目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及防洪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上,对长江及堤防管理范围内尚未绿化的地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绿化,4月底已完成长江堤防管理范围内绿化任务。
(五)聚焦转型发展,推动水利改革创新高质量。有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编制了通州区2019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完成改革面积约30万亩。根据全区用水定额及2018年度农业用水情况,推算2019年农业灌溉取水指标及初始水权,会同区发改委将取水指标下达各镇(街道)。积极推进计量设施全覆盖建设,完成典型灌区测流110处、以点折水流量立定灌区800处,全区灌溉50亩以上泵站2213座,已经安装流量计969座,省厅等上级部门支持安装了484座,地方投入安装了485座,覆盖率44%。根据农业水价精准补贴办法和节水奖励办法,通过测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已将363.2万元精准补贴资金下达各有关镇,用于灌溉工程维修、管护。通过对农业节水奖补,促进节水技术推广,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减少农业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六)聚焦民生水利,推动治水惠民高质量。2019年农村桥梁除险安康项目。2019年农村桥梁除险安康工程投资1000万元,实施改造桥梁7座,拆除老桥9座,维修桥梁5座,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骨干河道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通过镇(街道)上报,区水利、财政会商确定了2019年骨干河道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对象为兴石河,涉及兴东街道、兴仁镇,总投资约1000万元,年底前完工。水土保持工作。2019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总投资900万元,项目位于东社镇中和村、陈墩村和白龙庙居,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对三马河、同灶河、三甲河等3条主干河道进行了清杂整坡、木桩护岸、疏浚及水土流失防护,共清杂整坡9.4公里,疏浚河道3.6公里,木桩护岸8.7公里(单侧),建排水涵27座,水保林绿化100亩,水保监测小区一处。农村河道疏浚。积极贯彻落实《全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三年(2018年~2020年)行动计划》精神,有序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削减河道内源污染负荷。今年疏浚乡级河道9条(段)11.25里、村级河道71条(段)78公里,整治沟塘251处,总土方约123万方,项目涉及12个镇(街道),建设生态河道2条。水美乡村创建。今年继续开展水美乡村创建工作,投资900万元,对兴仁庵东村、西亭李庄村、石港新貌村3个村实施水美村庄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
(七)聚焦风险防控,确保水安全保障高质量。防汛保安全,责任重如山。从严落实防汛责任,健全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防汛责任制,区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调整到位,江堤和重点防洪城镇防汛防旱行政和技术责任人落实到位。扎实开展汛前检查,对发现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各镇(街道)、各防指成员单位及沿江各企业,认真部署度汛准备工作。各相关部门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堤防、涵闸和河道上的违法占用,制订清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着力强化汛期应对能力。各地按照“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要求,切实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组织修订了区级防汛防旱应急预案、防御台风应急预案,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原则,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对设备进行例行维护保养。成功抵御了第9号台风“利奇马”、第13号台风“玲玲”、第18号台风“米娜”等对我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升防汛防旱信息化应用水平。对防汛防旱信息化工程设备进行维护,自动采集主要河流监测点的水位,共享气象局的雨量数据,通过区防汛防旱指挥信息系统(含手机版)随时随地了解全区水情、雨情,为科学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加大水利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实行差别化管理,加强对重点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特别是“3.21响水化工厂爆炸事故”后,注重查找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交办整改。全年监督在建项目8处,组织检查组14个,检查50次,查出安全质量隐患60条,发出书面整改令25份。接受施工单位工程报检8项,竣工工程报检率100%,受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全区各工程均处于受控状态,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区水利局在2018~2019年度南通市质量考核中获A类等次。
(八)聚焦责任落实,促进机关自身建设高质量。加强党组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理清班子成员和机关各科室抓工作落实的责任。积极推行“党建+”,把党建工作具体落实到水利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引领作用,带动落实机关集中学习,先后组织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机关集中学习10次、党组书记、副书记上专题党课4次,选派相关领导及科室人员参加各级培训学习30多次。认真、积极、有效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功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征文和“我和我的祖国”演讲比赛,多角度展示了通州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组织机关支部党员赴浙江嘉兴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接受党风廉政教育,追寻红色经典回忆;赴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缅怀周总理淡泊名利、心怀国家、忘我工作的高尚情怀。进一步深化落实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完善教育、管理、监督并举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机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每月工作例会坚持分析“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开展领导班子成员廉政约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对省委巡视组巡视南通、通州发现的涉水问题,积极有效进行整改。顺利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和区政协民主评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0件建议提案全部按时办结。
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区各级通知要求,提高政治站位,领会工作要点,组织开展水利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发动、线索排查、报送报表和工作资料整理,指导水管单位和水利站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督促相关单位组建工作小组,加强宣传,不断细化线索排查,完善工作资料;全力推进水利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向深入,特别是在今年扫黑除恶进入案件攻坚年的转段时期,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指导各水利站开展线索排查,细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线索排查,对历年水行政处罚案卷主动送纪检部门进行线索排查审核;对于区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每一次督查,我们认真准备,此心听取意见,认真落实整改,及时回复。
二、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全区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为指导,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宗旨,牢固树立“一体化”和“一盘棋”思想,统筹“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以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动力,以水利高质量为通州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夯实基础设施,打造安全水利。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着力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防汛抗旱防台组织体制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巩固提高长江堤防防洪能力,科学构筑防洪排涝减灾保障体系。精心组织实施小天生港及庙桥竖河贯通整治工程,有效提升水利调度综合保障能力。全力实施农桥除险安康工程,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全面完成城区地下应急水源地、镇(街道)应急深井调试,确保应急情况下饮用水安全。
(二)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水利。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型、流域性骨干河道综合治理,继续实施河道“两违”整治,编制河道保护规划。按照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生态功能明显提升的要求,大力开展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等工作,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和水美乡村建设,计划疏浚三级河道18条(段),四级河道105条(段),整治沟塘226处,建设生态河道2条,创建水美村庄4个。
(三)注重服务惠民,打造民生水利。群众利益无小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水利服务为民工作。重点实施好2018年小农水重点县结余资金、2017年和2018年千亿斤粮食项目结余资金增做工程。大力加强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工作,争取将水土保持工作列入了对镇(街)工作考核的内容。有效落实全民节水意识,严格节水管理,大力推动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创建更高标准的节水型载体。认真做好三峡移民工作,加强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加大走访力度,确保全区移民工作保持稳定。
(四)依法治水管水,打造法治水利。加强水利政策法规研究,全面开展“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积极配合区人大做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规范水行政许可审批行为。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水事违法案件督办、水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及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严格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确保采砂管理秩序总体可控。加强涉水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大对违反水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提高水行政执法规范化、打击涉水违法行为、维护水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五)创新驱动引领,打造智慧水利。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现代管理理念,利用好基于GIS、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南通市河长制信息化共享平台和通州区河道管护系统,提高河道业务管理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促进水利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打造“智慧河长”。全面推广节水灌溉、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先进技术和各类建筑物中的新结构、新材料及施工新工艺,加快提升全区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六)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廉洁水利。以水利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有关规定,推动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常态化。全面查找水利建设各环节廉政风险,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水利资金监管机制,严明财经纪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按规定使用并接受监督,防止贪污、挪用和挤占、截留等问题发生,合力打造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