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立足生态水利建设,尽职担责强化河长制工作重心。一是有效加强河长制组织领导。坚持以河长制为引领的治水体系建设,区副总河长通过听取专题汇报,对河长制工作进行部署。印发了《2022年通州区河长制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奖补办法》,将河长制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镇街及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为督促各镇街、各部门能够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以划定时间节点方式下发区管河道年度整治任务48项。持续履行好河长责任,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5万余次,累计交办问题4130项,解决问题4002项。二是探索实施跨界河道协同共治。我区与海门等周边7个县(市、区)接壤,有跨界河道70条(段)。为实现跨界河道联合河长制全覆盖,落实专项整治资金400万元,出台《通州区县界河道协同共治工作方案》,联合治理跨界水系。三是强势推进农村黑臭河道再排查再治理。扎实开展主城区周边问题河道综合治理,投资2000万元完成兴仁横河贯通工程;协调十总、石港两地协同共治老九圩港,落实跨镇区河道有效治理;实施志南北横河综合治理,将该河道纳入通吕运河南部区域治水工程,进一步改善家纺城水环境状况。四是试点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印发《通州区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以打造“看得见景、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美丽幸福河道为目标,计划今年打造7条骨干河道,5条城市建成区河道以及17条农村河道。目前骨干河道完成5条,建成区河道全部完成,农村河道完成14条,累计投资13928万元。五是着力攻坚河道管理提质增效暨水葫芦专项清理行动。因今年气候异常,我区水域发生水葫芦大面积爆发,我们及时召开全区河长办主任会议,专题部署河道管理提质增效暨水葫芦专项清理行动。各镇(街)高度重视,组织人员、机械实施打捞,截至10月中旬,全区累计清理水葫芦57.6万平方,浮萍67.4万平方。继续推广“以河养河,生态护河”的河道管护模式,目前在刘桥、石港、二甲等镇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刘桥镇等级河道“以河养河”比例已经达到80%,大大提高了刘桥的河道长效管护水平。金新、金沙、东社也开始部分河道“以河养河”试点,河道面貌有效改善。
(二)立足基础水利保障,提质提效深化民生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多措并举推动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落细落实。对通州区沿江生态景观带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提升改造,按照“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工作要求,实施小李港闸、公字涵洞、大李港涵洞三座出江涵闸拆除重建,总投资5800万元,11月底前实现示范段全线贯通;实施1.5公里碾砣港支堤和新捕河闸改造工程,总投资2230万元,确保年底完成对长江(通州段)堤防和穿堤建筑物的防洪能力提升改造,大幅提升防洪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攻坚克难确保区域治水工程见质见效。今年我区区域治水范围为211平方公里,按照“实现片区内三级以上及重要的四级河道实现有序流动”的治理目标,根据片区水系特点,因地制宜明确建设项目。巩固提升一区试运行成果。重点治理运盐河支流,贯通3条北排,整治8条四级河,新建1条生态河道,促进运盐河片水体流动和水生态恢复。提升主城区水系活水畅流效果。一片区、主城区水系整治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于10月初全面开工,目前已完成河道50%木桩。进一步研究主城区与一区联动调度,协调好防洪、活水、亲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成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的提高和水质的提升。实施通吕运河南部区域治水工程。家纺城片区水系整治补助2000万元,结合水环境整治污染攻坚,恢复片区内河网的纵横联通,协调海门民诚竖河闸站与浒通河北闸调度,以家纺城水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改善川姜地区水环境状况。实施平五片区域治水工程。平五片区面积98平方公里,结合沿江景观带3座出江涵闸的建设,完成通扬运河沿线新建5座控导工程,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实现联合调度试运行功能。10月初对东风船闸上下游进行全面整治,为平五片与如皋进一步联合调度创造条件。建设2条输水生态河道。三是精准发力促进民生水利工作提速增效。深入践行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思路,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切实承担起建设管理职能。投资130万元实施了通西堤防涵闸的岁修工程;投资650万元实施通州区横港沙水系规划和横港沙水利工程,新建出江排涝闸一座,6月中旬完成建设,实现正常引排。各镇(街道)切实承担水利工程及农桥的建设与管理,合力打造“安全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品牌。由区水利局牵头组织,各镇(街道)配合拆除重建桥梁工程,拆除危桥2座。扎实推进骨干河道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以生态河道建设为骨干,整村推进、集中治理,投资500万元对九圩港、新捕河(平潮段)部分坍塌河段进行桩板式护岸防护,目前项目进展均已过半,预计年底前完成所有建设内容。
(三)立足节水社会创建,创新赋能优化水资源管理思路。
一是全面构建水资源基础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取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完成35个取水工程规范化整治任务。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到我区调研取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对取水工程规范化管理表示充分肯定。顺利接受了南通市2021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优秀等次,实现水资源考核的九连冠。规范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出台了《通州区公共供水企业水资源费征收意见》,征收水资源费近1900万元,其中水利工程农业水费约450万元,工业水费约120万元。二是持续完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加强计划用水户规范化管理,将1.2万吨以上的非居民生活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对用水超过计划80%的13家单位发出用水情况警示函,7家单位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对二甲中学、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两家用水户进行用水审计。在张謇学校、金沙小学开展节水征文、节水主题班会、节水知识竞赛、节水小卫士等系列节水宣传活动。有效组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宣传活动,悬挂宣传标语200多条,发送手机短信15500条,参加网络“中国普法”民法典竞答活动150多人次。积极开展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建设,创建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1家,节水型企业2家,创建省级节水型学校2家,百威(南通)啤酒有限公司获得省级水效领跑者单位命名。
(四)立足依法治水方针,对标对表细化涉水事务监管任务。一是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标准再提高。对照全省水行政执法技能竞赛要求,制定主题教育学习计划、撰写学习笔记、认真梳理水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风险点并制定精准防范措施,促成学习成果转化,提升执法效能。组织水利系统人员学习《反有组织犯罪法》,选派10多人(次)参加由省厅、市局、区司法局组织的执法骨干人员业务培训。二是开展依法行政专项任务再聚焦。今年共办理各类水行政许可申请事项64件,全部按规定办结。全年共计出动414车次,63艇次,1588人次,其中日间艇巡49次,夜间艇巡18次,登船检查51条,有效开展了长江及内河禁止采砂执法巡查、汛前河道综合执法巡查、防汛保安和水文监测环境及设施保护、苏通交界水域联合清江、联合登船检查等活动,党的二十大期间组织专项执法巡查,共调处水事纠纷33起,立案查处6起,罚款共计28.1万元,案件办结率100%。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要求,摸排涉砂黑恶势力,发放《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100余份。三是执法主题教育成效再突出。接受依法行政专项巡察,召开专题党组民主生活会,有效提升依法理政能力。扎实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工作,做到动员部署全覆盖、全渗透,全面、深入、精准问题查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畅通常态化的监督举报渠道。
(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倾心倾力实化兴水强基惠民举措。一是扎实开展中小河流整治。全面完成13.8公里的亭石河、4.6公里的九洋河(通州段)整治工程,有效改善了河道引排条件、提升了水环境面貌,发挥了应有的工程效益。高标高质启动省重点项目团结河(通州段)二期工程,投资6007万元疏浚河道12千米,拆建桥梁2座、拆除5座,2023年7月底之前完成建设内容。二是重点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和河道疏浚任务。着力实施列入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共疏浚河道55条(段)、沟塘227处,疏浚土方124万方,进一步畅通了水系、恢复了河道引排能力。全力以赴推进26条(段)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建成生态河道76公里。三是统筹规划灌区建设。我区九圩港灌区、余丰灌区、团结灌区三个灌区成功入选水利部重点中型灌区名录,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完成了九圩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立项申报,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立项审查,已经上报水利部核准。该项目设计涵盖耕地面积22万亩,计划总投资2.26亿,可争取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1亿元。四是全力维护三峡移民群体稳定。我区有原迁三峡移民54户154人,常住通州28户77人,分布四个镇村,我们会同镇村规划建设了三峡移民后扶资金项目3个,总投资770万元。同时联合镇村建立干部移民结对协调互通机制,积极开展走访谈心、移民联谊等活动,及时掌握移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内心诉求,拉近与移民的距离,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群体稳定。五是着力提升水土保持管理及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围绕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工程补短板的总基调,继续深入开展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宣传册,引导企业知法守法,主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违法违规行为较往年明显减少。今年办理发放水土保持行政许可决定67项。按时序完成国家水土保持图斑及省三期水土保持图斑现场核查及查处工作。投资900万元实施202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整治河道6条、新建生态木桩护岸8.27公里、排水涵洞2座,进一步提升项目区水环境质量,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促进项目村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三美一高”示范村建设。
(六)立足安全长远发展,多向发力硬化风险防范责任落实。一是组织领导高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局领导到建设工程施工一线进行“百团进百万企千万员工”安全生产专题宣讲。组织水利系统全体人员参加水利部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提升全体人员的安全素养。与分管领导、主管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递导压力,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二是智能监管高水平。督促相关单位及时组织做好桥梁安全整治工程的扫尾,对维修、拆除桥梁工程及时做好验收工作,对各街镇重建的78座桥梁做好完工扫尾。利用省水利厅“江苏质监app”对沿江生态景观带工程、九洋河治理工程、亭石河治理工程、团结河治理工程进行质量监督18次,查出各类质量问题104条,已整改104条。三是隐患查改高效率。严把水利工程安全红线,对水上施工、起重机械、深基坑、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经评审后实施。多次组织各相关科室对各工程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共查出各类隐患81个,整改完成81个,整改率100%。截至目前,我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零事故,全区水利行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四是防汛抗旱高要求。严格落实以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组织修订区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防御台风应急预案,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积极开展防洪抗旱应急抢险演练。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加强汛期巡堤查险,加强监测预警和水情调控,有效应对第11号台风“轩岚诺”、 第12号台风“梅花”袭击,确保全区未有因台风灾害发生人员伤亡。
(七)立足机关作风建设,驰而不息转化党建业务融合优势。一是强化责任筑根基。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水利系统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局党组研究制定了区水利局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主体责任清单,坚持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班子成员汇报分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形成了“党组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分工抓、党务干部专心抓”的工作格局。二是理论学习提素质。采取“领导学+开会学+专题学+自学”的模式,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积极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原文原著,制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考学赛学评学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10月16日我局集中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实况直播,制定区水利局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活动方案,创新开展宣讲活动、知识竞赛、直播课堂等多种学习形式,切实做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组织生活聚力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时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1次,机关集中学习4次,党组书记上专题党课3次。面对疫情防控,灵活转变学习方式,采取“线下个人自学+线上小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江苏先锋”等党务学习平台优质学习资源,丰富冬训培训内容,使党员干部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创业干事的力量。四是作风建设增效能。2022年申报效能服务品牌“清风”拂江河“智水”惠民生,严格“纪律”效能,打造“廉洁”作风,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十聚焦十查摆”的内容要求,认真查摆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足,列出问题清单和改进措施。结合“5·10思廉日”、“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等活动,在全系统开展个人廉政风险点排查,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强化日常监督执纪,健全内控制度,争创廉洁型机关,以作风建设高标准引领水利发展高质量。五是争当模范起表率。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区水利系统党员干部迎难而上,组建“党员先锋队”,积极助力高速卡口守值、集中隔离点支援、核酸检测标本转运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党建服务品牌“党建引领 兴水惠民”建设,该品牌被评为通州区十佳优秀服务品牌并在“南组工”公众号参加机关党建品牌巡礼。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科积极推进河道治理惠民生、真心关怀稳移民,被推荐为全区“群众满意的机关科室”。以“书记项目”打造优质工程,将阵地建设延伸到项目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队,采取“攻坚支部+指挥部+代建+项目管理”的体制,有力保障了工程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