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区水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遵循与省重点工程相结合、与民生项目相结合、与污染防治攻坚相结合、与上年项目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延续性,以“水建设、水管理、水保护、水生态、水执法、水文化”六大体系为主线,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区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突出巩固优化,全力提升生态水环境治理。
在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着力做好巩固和提升工作。继续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点带面,重点打造水美乡村、生态河道(样本河道)、骨干河道水土流失治理,形成农村水环境治理全覆盖。全年计划疏浚农村河道78条(段)77公里,整治沟塘261处,完成土方120万方,建设1-2条生态示范河道;建设水美村庄5个;对全区一二级河道坍塌严重部位进行应急防护,计划防护长度10公里。
(二)突出建设管理,靠实抓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1)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攻坚战,统筹好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资金和管理协调工作,按时序进度推进,抓好关键节点控制。进一步细化工程建设方案,将责任分解到组、落实到人,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切实落实赶工措施,全力加快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和余丰河治理工程,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积极开展好农村桥梁改造工程,计划2019年改造农桥20座。
(2)把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公益性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大力拓展民生水利范畴。组织实施好2018年小农水重点县奖励资金项目、2019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结合农业项目,对项目区灌溉设施进行节水改造,积极推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改善项目区灌溉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
(三)突出改革攻坚,深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改革。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取水口专项整治。在南通市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实现“五连冠”的基础上再创佳绩。严格地下水保护,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做好水质监测。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确保完成29万亩以上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机制。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和标后监管,健全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继续加大基层水利站建设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切实抓好水利法治建设、水行政效能建设和依法治理能力建设。
(四)突出安全保障,早抓实抓防汛抗旱防台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防患于未然,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始终把防汛抗旱防台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常抓不懈。按照“查严、查细、查实”的要求,组织汛前检查,落实防汛各项责任制,做好防汛物资和抗旱设备储备。优化应急专业队伍和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设,提高预判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优化调度方式方法,做到关键时刻运行通畅、调度精准,能打仗、打赢仗。
(五)突出担当有为,推动“河长制”实现名实相副。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集中开展“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动,系统治理河湖新老水问题,向河道管理顽疾宣战,推动河长制尽快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实现名实相副。对历史存在的涉河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和有序纳规,建立健全开发利用科学有序、执法监管严格高效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继续深入长江生态岸线修复,确保长江通州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