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石港镇政府工作回顾
2015
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通州北部发展主引擎目标,抢抓市级中心镇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园区、镇区、景区和生态农业区“四区联动”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聚合力,攻坚克难求突破,锐意进取促转型,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2015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对经济形势研判和运行调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区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6.1
亿元,同比增长
15.8%
;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
65.3
亿元,增长
10%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9100
万美元,增长
12.1%
。剔除政府工程税收及一次性增长因素,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029
万元,增长
13.9%
,增幅位列全区第二;实现工业应税销售
27.6
亿元,增长
2.5%
;实际到账外资
812
万美元,增长
35%
,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增亿元以上企业
4
家,规模企业总数达
54
家。
一、抓项目、促转型,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园区“
3+3
”产业定位
[1]
,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发展能力。稳妥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拆迁扫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好功能提升“攻坚战”,富港路石江公路至通富路段全线通车,极大改善了我镇对外交通条件。加快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相继完成凤凰路、凤凰二路等园区内部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推进
50
亩标准厂房、新兴机械
35KV
供电专线、污水管网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进年”活动,千方百计抓招商,攻坚克难促落户。组建四个招商小分队专业招商,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促进招商,政企、镇村联动招商,上海、深圳等地推介招商,全年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信息,新签约项目
20
个,总投资达
24.5
亿元。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紧盯意向项目抓签约,紧跟签约项目抓落地,紧催开工项目抓投产,努力催生投资效益。多途径推进政企良性互动,对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和成长性强的企业,镇领导全员挂钩帮扶,为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
7
个,其中超
5000
万元项目
5
个,超亿元项目
3
个,总投资达
5
亿元。博强机械、天昌祥玻璃制品、贝思特石墨、时代科技等项目成功落户,江华纺织二期、新兴机械、山剑防腐科技、中群机械、立广食品等项目加快推进,准信自动化、鸿盛装饰、江南汇、百盛精密机械、汉迪自动化、喜沁家纺、源佑纺织、斐乐机械等项目全面投产,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创新转型取得新进步。依托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40.4
亿元,增长
22.3%
;完成新兴产业产值
31.3
亿元,增长
22.4%
;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家,认定
1
家;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
8
个,认定
7
个;申请专利
200
余件,其中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4
件。扎实开展政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企业与江苏大学、复旦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密集对接,新增合作项目
6
项,提升了企业的科创意识,加强了校企之间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我镇成为上海市委党校第五分校现场教学基地。
二、抓建设、强管理,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品质提升。完成镇区护城河两侧景观绿化及绿地公园规划,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申报。加强与省规划设计院、南通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等部门对接,统筹推进村镇布局“四规合一”
[2]
、广济桥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渔湾景区等重点片区发展规划编制。
镇区功能日趋完善。完成平五路大修、公交客运站、消防站、石东居民宴席服务中心等工程,实施米市桥南路、渔湾路改造提标工程。组织开展九圩港“一河两岸”整治。实施镇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持续巩固集镇环境整治成果,镇区形象持续改善。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米市桥南路污水管已接入主管,老镇区居民小区污水纳管处理。新增城镇公共绿地
10.3
公顷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特色旅游蓄势勃发。全力推进渔湾水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精心打造
“农家乐”、烧烤等服务,开通散客接待服务。渔湾景区自
7
月份正式恢复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
1.6
万余人次。突出渔湾水道生态游的主题,打造集石港小学文正书院、文博苑、石港老街等具有古镇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承办“万人看通州”、南通市机关幼儿园亲子自驾游等系列活动。加强与通旅联盟、上海锦友等旅行社对接,上海、苏州等客源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石港特色旅游被纳入通州“两日游”线路。在“畅游江苏,美丽乡村”首届网络乡村旅游评选中,渔湾水道入选江苏最具特色乡村生态园。
三、抓基础、提质效,生态特色农业规模初显
基础配套更加完善。全年共投入
3140
万元,改造农桥(涵)
36
座,新建农村道路
46
公里
、标准化泵站
26
座、防渗渠
64
公里
。全镇疏浚河道
26
条(段),疏浚土方
20
万立方;整治河坡
44
公里
,完成造林绿化
1900
余亩。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按时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启动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四港村、渔湾居、马道村、睹史院村河道整治整村推进工作。统筹推进拆坝整治、种植绿化等工程,打捞沉船
136
条,拆除“三网”约
1180
口,拆除坝头坝埂
38
座,配套建设桥涵
3
座,建设绿色生态河道
2.6
公里
,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环境。四港村依托五窑中心横河建成“善水文化广场”,打造江苏省“水美村庄”。
深入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
,持续完善农村“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
[4]
,建成花市街、乐观、北渡农民集居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明显。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建设,努力实现农业招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9800
亩,新建农业项目
7
个,扩建农业项目
5
个,实现总投资
1.1
亿元。生物质秸秆碳燃料、馔玉食品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成功签约,江海特种水产养殖、北渡千亩蔬菜、马道林果产业、乐观绿色菜园成为农业新亮点。通过
2
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组织实施了部级小麦高产增效创建项目、省级水稻高产创建整镇推进项目。全镇粮食总产量达
7
万余吨,位列全区第一。大力支持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
22
家,成功创建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3
家。在全市率先实现“全托管”服务全覆盖,服务面积超
1
万亩。农机推广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四、抓保障、惠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得到落实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活动,新增就业
756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
以内。落实农业保险补偿等惠民政策,发放涉农补贴
3900
万元。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村营收入平均达
85
万元。充分发挥好传统特色“四大宝”的优势,举办石港镇第十六届花木盆景展览,首次开辟交易区,国庆黄金周交易额近
20
万元,逐步将盆景制作推向市场。“
1:13
”致富理念
[5]
渐入人心。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依托景区开发、微信平台等渠道,引导农民将地产大米、鸡蛋等农副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创收能力。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石港小学、石南小学顺利通过南通市级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验收;石港中学、五窑小学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南通市级验收。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推进石南幼儿园、五窑幼儿园回购工作,完成石南幼儿园身份转变。努力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健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南通市卫生应急示范镇。规范管理村级卫生室,区第六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封顶。数字电视“双向化”改造逐步开展,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完善村(居)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深化“文博舞台百姓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成全国首家乡镇生肖博物馆。石港武术队在中国南通武术文化节比赛中获得二人组第一名。石港文化活动中心在全省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培训班上被作为案例进行推广。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石港窨糕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名民间艺人入选第二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会居家养老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提升敬老院管养水平,新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三位一体”养老格局基本成型。继续抓好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
97.8%
、
99.2%
。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全镇
501
户、
825
名符合低保对象足额发放低保金
364
余万元。扎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实现农村年收入
5000
元以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目标。全面推进安置房建设,全年新建安置房
9.8
万㎡,交付
6.7
万㎡。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
70
户。功德园主体工程竣工即将启用。
五、抓稳定、促和谐,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全力破解管理难题。污水处理厂收回运营权,重新组建员工队伍,新建一座污水调节池,全面维修更新设备,目前运行负荷已达到设计能力的
80%
。完成自来水厂审计,提升科学规范运作水平。实施网格化管理,控违拆违保持高压态势,拆除违章建筑
6400
㎡。狠抓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全国土地例行督查中交办
14
宗违法建设图斑全部拆除到位,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整治违建寺观
22
座。
全力保障公共安全。深化平安石港建设,整体推进剩余
11
个村(居)的技防建设,实现了全镇主干道路技防全覆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大宣讲
57
场,受教育职工超
7000
人,组织开展推磨式大检查,责令“三停”企业
12
家,实现全镇所有企业安全排查整改全覆盖。构建镇村两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体系,启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受理来电
880
余件,办结率达
98.1%
,单位办结满意率达
99.7%
。发挥镇村两级调解组织作用,调处矛盾
528
起。落实党政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大力开展信访维稳和包案化解工作,全年受理“阳光信访”事项
59
件,办结率
100%
。组织人大代表、党代表评议,综合施策,一批老大难信访积案得到了彻底化解。
一年来,我们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强化“目标、路径、攻坚、担当”四种意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将全年目标分解为
8
大类
26
项和
42
个重点工程,实行“月计划、周安排、日落实”工作制度,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有问效。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坚持领导带头、一线推进、集体研究、合力攻坚,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完成市级重点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了“七局两中心”
[6]
的扁平化管理格局。承接区级职能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89
项,行政处罚事项
156
项,接办各类事项
4
万余件,完成
50
万元以下项目招标
119
项,行政效能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快创建“三清示范区”
[7]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21
件,满意率达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