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石港镇政府工作安排
来源: 石港科技产业园(石港镇) 发布时间:2021-02-01 14:48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省市区委全会部署,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争先进、扛红旗”工作主线,加快建设石港新城,推动石港科技产业园创成省级开发园区。

今年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区委全会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四区联动”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增项目强载体、抓生态提品质、亮品牌优结构、聚民生促治理四个方面工作,着力夯实发展后劲,倾力打造石港新城,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努力在“两争一前列”实践中扛起石港担当,加快建设“凤凰宝地、魅力石港”,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建议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增项目强载体,着力夯实发展后劲

精准发力项目招引。聚焦智能制造、大健康主导产业,强化接轨上海、对接苏南招商主方向,采取“借船出海、区镇共用”等方式关注北京、深圳等方向的产业项目,完善“项目信息库”。选优配强专职招商队伍,锻造信息灵敏、紧盯不放的“狼性”招商团队。全年力争签约亿元项目不少于1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2个。用好标龙蓝色智谷高标准厂房等招商载体,引进一批产业高端、对地方贡献较大的中小企业项目,推进产业集约、企业集聚。更大力度招引大体量项目、总部经济项目,推动园区规模扩张、总量提升,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加速推动项目建设。启动园区中心横河以南、洋兴公路以东、凤凰二路以西600亩地块拆迁,加快园区扩张步伐,提升园区承载能级。紧扣全区产业项目任务书交办任务,强化全要素支撑保障,提高签约项目注册率、注册项目开工率,力争2021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10个。突出项目转化达产,紧扣设备投入、产出效益等核心要素,推动友恒色织、固凰材料、拓新智能机械等9个亿元项目投产达效,持续提升项目转化达产率。实施江华纺织、泓琪纺织、帕克医疗等8个技改项目,力争盘活闲置低效用地400亩,持续提高工业用地亩均产出。

全力把稳经济运行。深化党政领导挂钩联系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持续开展“护航企业零距离”专题走访、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等活动,突出全过程、全链条服务,合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梳理完善惠企政策清单,促推银企高效对接,实时跟踪经济运行质态,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挖掘石港张謇文化元素,大力弘扬“坚苦自立、创新致远”通州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持续推动8家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坚持培植财源、抓实税收,增强财税内生动力,力争综合治税全年突破800万元。

二、坚持抓生态提品质,倾力打造石港新城

高起点构建新城格局。深化石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分商住、科教、医疗康养等片区功能配套,推动空间拓展与品质提升。抢抓G345石港段通车、通锡高速建设等契机,加快启动渔湾中路南侧820亩地块拆迁,推动镇区重心南移。同步推进老镇区有机更新,实施东大街地块改造、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古镇历史文化底蕴。实施广慧路东延工程,打通镇区交通“微循环”。启动石南支线全线改造3.7公里,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加快启动颐港三期安置房建设,实施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确保通锡高速拆迁户24个月内住进新房。

高标准抓实镇村管理。统筹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原石南乡、五窑乡集镇环境提升,持续巩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增设石港中学周边停车场,提升农贸市场、小区物业、停车秩序等管理水平,把“严管街”打造成“精品示范街”。压实镇村两级防违治违责任链条,切实发挥快速反应机制成效。实施镇区4.2公里11万伏线路迁移,增购18吨泡沫水罐消防车1辆,以“绣花”功夫推进镇区管理精细化。依托睹史院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品牌,加大渔湾景区“湿地水乡”旅游开发力度,加速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

高质量深化生态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河长制”“断面长制”,整治九圩港沿线码头环境,新建河道护岸1.1公里。实施清水河道提升工程,疏浚农村河道18条段9.3公里,疏浚土方6万方。打造生态样本河道5条段5.5公里,河道护岸、绿化11公里。重点推进亭石河整治5.8公里,河道护岸6公里。新建五平路、石江公路至金枫苑段污水管网,推动石江公路沿线企业污水纳管,提升污水处理实效。因地制宜推广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加快消除区域黑臭水体,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

三、坚持亮品牌优结构,加速推动乡村振兴

着力补齐农业短板。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夯实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根本推动作用,提升农业竞争力。持续稳定生猪、粮食产能,新建存栏5000头猪场1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增做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动2家养殖企业接入省级网络系统。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化种养植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壮大现代农业高素质农民队伍。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改建交通农路3.6公里、桥梁1座,打造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样板。

持续调优农业结构。新建家庭农场2家,争创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推动4个规模农业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联盟,实施品牌提升行动,用好“农产品+互联网”直销模式,加大石港大米、腐乳、黄桃等营销力度,推动本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外闯市场、强势圈粉。发挥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力争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5个。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标准化监管水平,打造五星级监管平台。持续创新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把产业基地推向终端市场,实现产销游三产融合发展。

稳步推动富民强村。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持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集体资产交易,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全部纳入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一二三产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致富。深入开展“村企联建、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动联建项目实质性开展。实施北渡村、新貌村新型合作农场规范化生产管理,新建新型合作农场5个。推动睹史院村、四港村创成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紧盯建档立卡“不稳定人口”,完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四、坚持聚民生促治理,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牢牢把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石港高中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高标准通过三星级复审,持续做优校园周边环境。常态化开展非学历教育机构清理整顿,规范管理社会办学机构。加快推动通州六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200余场,举办戏剧曲艺艺术节、盆景艺术展、群众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做精做优特色文化品牌。规范管理各类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团队,力争再创作一批优质作品。

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举办本土企业招聘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抓好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再就业。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坚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高社会救助的公信力。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提升“残疾人之家”运营水平。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作成果,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推进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加大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力度,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全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倡树文明殡葬新风。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发挥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战功能。高起点启动“八五”普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力争创成南通市平安法治示范镇、省级法治特色小镇。探索非诉讼纠纷化解运行机制,发挥协商议事平台作用,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提升基层协商治理效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深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各位代表,今年镇政府继续按照“群众提、委员议、代表定、政府办”的方式,提请大会在候选项目中票决今年实施的8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我们将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实办好民生工程。同时,我们将坚持把自身建设摆在首位,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力打造“团结、务实、高效、担当、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

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推动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决落实镇党委工作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全局工作,用政治眼光审视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三重一大”事项[8]决策制度,切实提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依法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以及国家监察、司法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界人士意见,为推动石港高质量发展凝聚广泛力量。

始终坚持务实担当。紧紧围绕“争先进、扛红旗”工作目标,强化时间观念、效率意识,持续调优状态、调快节奏、调高标准,让“快速度、高效率”成为政府工作鲜明标识。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发挥“铁脚板”优势,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坚持以民意标尺衡量作风短板,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始终坚持清正廉洁。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将全面从严治党融入全面从严治政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惩治“慵懒散”,破除“中梗阻”。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树牢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