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司法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
年通州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力实施四大行动计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通州“两年争先、四年领先、六年率先”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年我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单位,区法律援助中心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张芝山镇司法所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2012
年是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一年,我们以加强“法治通州”建设为重大责任,大力实施“法治文化润民心”工程,健全普法组织、强化普法措施、加大普法力度、创新普法载体、构筑普法合力,有效推进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
科学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建立健全普法组织网络体系,协助各地、各部门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服务企业发展普法同盟,充实调整普法联络员队伍和普法志愿者队伍,3月份还组织开展了“六五”普法宣传月活动,确保“六五”普法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组织、有保障。
二是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和方法,建设通州法治文化广场,开展优秀法治书画摄影作品评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年、“普法名嘴”评选、“2002—2012年十大法治人物和法治事件”评选等多项活动,活跃普法氛围,繁荣法治文化。
三是分类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创新开展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举办全区“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班、领导干部“菜单式”选学普法讲座,推行党委(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核、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继续开展公务员党政网邮箱普法,优化邮箱普法的内容和形式,全年共发送普法邮件70余期。青少年普法,我们开创家校通普法模式,组织开展学法小童星、知法守法青少年评选活动。积极推广镇工会QQ群普法模式,推进五接镇、国税局等镇区条线单位成立QQ普法群。推进农民和流动人员普法,举办农民工学法活动周,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镇村农家法治书屋。
四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我们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通普法专栏,做到普法工作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字、宣传有声势。组织实施多种形式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学雷锋日、妇女节、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节日法制宣传活动,协调开展科技先锋超市、科普宣传周等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全年,通州城区、各镇主要街道共张贴、悬挂法制宣传标语、横幅180余幅。各地各部门开展了法律咨询活动315场,发放宣传资料85000余份,举办法制文艺演出300余场、播放法制电影120场,营造了“六五”普法良好氛围。
二、着力抓好基层基础,强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
我们以创建部级“五好司法所”、省优秀司法所和南通市星级司法所为抓手,不断巩固提升司法行政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科学预防和化解矛盾能力。
一是创新思路,实现司法所建设大发展。
实行局领导、机关各科室与司法所挂钩共建机制,通过现场指导、现场座谈、现场协商,共同破解创建过程中的难题,进一步提升各镇司法所创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区司法所办公用房总面积由2002年
640平方米
增加到了
4760平方米
,增长了7倍多,张芝山镇司法所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司法所,金沙、张芝山、五接、兴仁、东社、西亭、骑岸镇司法所等7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优秀所,张芝山镇司法所被命名为“南通市五星级司法所”,金沙镇司法所被命名为“南通市四星级司法所”,我局被表彰为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单位。
二是创新方法,提升特殊人群教育管控水平。
健全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实现组织网络的全覆盖。全力抓好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和镇(区)社区矫正执法中队建设,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层次和实战能力。上半年,通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我局设立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各镇区司法所增挂社区矫正执法中队牌子。强化源头管理,建立每月释放情况通报制度,全面推进移动监管平台,制定移动定位管理办法,对重点监控人员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实施文化疗愈项目,建立分类教育工作机制。对重点管控人员逐个分析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实施重点谈话、重点回访,建立动态分析制度,促进分类教育工作经常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三是创新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升镇级调处中心和调解队伍规范化水平。实施干警业务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全区司法所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培训班,组织专职调解员集中轮训,灵活实施年度轮训、分片培训、专题培训、系列培训,培养一批“说得到话、调得动人、用得到钱、办得成事”的镇区调处中心主任和“勇于担当、善于倾听、勤于学习、精于分析、巧于引导、敢于拍板”的合格调解员,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实行“以奖代补”绩效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措施,制定完善《通州区大调解绩效考评办法》、《通州区专职调解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目标考核。扎实推进“四项排查”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预警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保稳定、促和谐,喜迎十八大”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活动,全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
三、规范拓展法律服务,大力提升服务经济保障民生能力。
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以方便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为宗旨,强化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层次,着力构建管理有序、诚信执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法律服务体系。
一是提升公证律师服务发展能力。
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公证服务进村居”活动和“四进四推”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动员全体律师参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进四推”活动开展以来,全区法律服务人员己走访企业1802家,向企业发送“联系卡”“咨询函”3996个,针对企业开展特色业务或定制业务2128件,组织法律咨询2833人次,办理涉及企业转型升级法律事务587件,所涉金额3203万元。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统一聘请公证与律师行业行风监督员,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重新调整区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推动成立高新区法律顾问团、滨江新区法律顾问团、涉农法律顾问团,成立通州区民营经济协会会员法律维权服务中心、消费者维权律师团。组织律师参与区政府信访接待工作。
二是提升法律援助服务保障民生水平。
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规范对法律援助站的管理。制订了《通州区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办法》和《通州区法律援助站规范化建设意见》,下放法律援助案件初审权到基础法律援助工作站,让符合援助的当事人得到及时的帮助,方便当事人就近申请法律援助。深化半小时法律援助圈,对于确有困难不能亲自前来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的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中心提供上门服务。推进法律援助墙体广告工程,制作发放15000余份法律援助年画,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知晓率。今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先后被被南通市妇联表彰为维护妇女权益示范岗、被通州区委表彰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秀党员示范窗口;被通州区政府表彰为十一五全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着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整体水平。
2012
年我们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核心,大力推进“聚力工程”、“强技工程”、“廉洁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从业水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一是实施“聚力工程”,建设纯洁队伍。
实现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通过推行“轮流主持制”、“恳谈制”、“读书心得交流制”形式,完善了中心组和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例会制度。开展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动,举办专题讲座、集中观看电教片、学习座谈会等多种培训教育,引导干警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围绕政法核心价值观开展读书心得讲坛、职业道德大家谈等活动,并汇编了《区司法局政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征文》一书,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是实施“强技工程”,建设有为队伍。
深入推进“技能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在局机关开展计算机办公应用技能比赛,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电子政务技能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结合岗位、业务、职能实际,在全系统开展了征文、演讲和撰写学习体会文章比赛,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实战能力。
三是实施“廉洁工程”,建设满意队伍。
深入学习《廉政准则》,通过“看教育片、听讲座、递承诺书、发短信、谈体会、比成绩”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纪条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规范“三重一大”事项运行,紧扣“人、岗、事”,扎实开展职务犯罪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通过“廉文荐读”、“算好廉政帐”、廉政教育月、集体宣誓等活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