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王鑫鑫 | 建议/提案号: | 107 | |
标题: | 关于推进运盐河文化带建设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通州运盐河作为大运河延伸段在通州境内的重要分支,与大运河一脉相连,已经静静流淌了千年。它是通州海盐文化、农耕文化、市镇文化、以及近现代工业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见证,是通州的文化意象,是通州的母亲河。 运盐河滋养了通州的土地,哺育了通州人民。保护好、传承好运盐河历史文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我们要将其打造成通州新时代的经济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肩负起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推进通州运盐河文化带建设,正逢其时。因此,建议将运盐河文化带作为“城市名片”,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发挥地域文化的巨大力量,助力“十四五”时期通州发展,助推“强富美高”新通州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建设运盐河生态长廊。保留运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首先要做好保护范围的划定和历史建筑的普查工作,建立保护档案,同时也要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加强对运盐河的整体保护。持之以恒推进运盐河沿线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畅通”行动,加强河道疏浚、修复治理,破解“窄化”和违规占用水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河道内废船及无主船只问题,确保彻底清理,不留后遗症,让运盐河全程“畅起来”。实施“添绿”行动,加大运盐河沿线的生态修复力度,推进两岸绿化景观建设,恢复运盐河的生机与活力,让运盐河两岸“绿起来”。实施“治乱”行动,全面治理运盐河周边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等问题,维持河道生态用水需求,提升河湖水系连通性。加强对水质的监控监测,确保水质优良。 二是打造运盐河文化长廊。突出“水韵通州”这一主题,以运盐河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完善运盐河公园的人文景观,在运盐河周边构建人文景观体系,深度挖掘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沿线打造多个富有特色的运盐河主题文化公园。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加强文化与旅游、交通、水利等方面的融合,将运盐河的文化底蕴融入金沙街道的文化建设中,推动城市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在融合中讲好运盐河故事。同时,推动金沙传统老手艺与文化的融合,谋划好运盐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金沙的清明上河图”,使之成为“最美金沙”美食文化、商贾文化、民居文化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具有金沙特色的文化带的生态人文“项链”,为金沙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是提升运盐河产业附加值。要全面承接南通新机场所产生的辐射效应,确定和发展具有运盐河文化的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合理规划文化旅游线路。同时,将文化带建设与创意产业发展融合,充分结合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书画写生创作、作品展览鉴赏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写生创作基地、教学培训中心、文艺工作室等。做大做强运盐河优势特色产业。将运盐河文化带建设与科技、旅游、商贸、农业、体育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突破行业壁垒,打开产业空间,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文广旅局 | 协办: | 住建局 |
答复日期: | 2023-06-30 | |||
答复内容: | 王鑫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运盐河文化带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通州地域运盐河,由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开凿西亭河,东通金沙场,西接运盐河。明隆庆二年(1568)开凿通州各场的串场河,西亭与石港有运盐河相通。今年我局将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运盐河文化带为重点,以通州张謇历史文化遗存为载体,不断集聚功能项目、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核心吸引景点,实现旅游业从单一发展向多元融合转变。加快通州城东新区运盐河文化长廊升级,加大提质增效,打造成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系统研究,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2018年区住建局开展运盐河及其支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其规划研究。此次规划研究以城区运盐河为主线,西起竖石河,东至金霞路,全长约3600米。研究范围南至虹西巷、新金路和建设路,北至古沙路和为民路,约为180万平方米,其中集中整治地块面积约30万平方米。规划研究旨在通过土地能效升级、居住环境改造、雨污分流、河道整治、绿化提升、道路交通建设、公共配套完善等策略,同时充分挖掘运盐河及其支流的历史文化特色,将运盐河及支流两岸打造为集生态、休闲、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极富文化特色与活力的老城区公共空间。 (二)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文化档次。围绕通州运盐河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一单位一主题,一单位一特色”,共享发展经验、实现互利合作。通过保护性修缮运盐河畔的瞿家园张氏墓祠(张公祠)、西亭张謇祖居,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准展陈”要求,区委区政府拨款1200万元,邀请南通市建筑设计院进行建筑修缮设计,专业多媒体公司负责展陈设计工作,着力打造最能反映张謇青少年时代的文化标志性工程,目前争取年底对外开放。 (三)着力传承,弘扬通州优秀传统文化。组成专门队伍,系统整理研究我区历史文化脉络,重点考察运盐河通州文化段,特别是对二甲老街、余西古镇、金余老街、进鲜港瞿家园、老金沙、西亭老街、石港古镇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找准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研究,为推动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融合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展现特色,大力丰富文旅体验活动。如今旅游已经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游客更多是追求玩得开心、游得舒适,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到一个地方。围绕旅游业娱字要素,让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利用二甲余西古村落文化和休闲观光农业、进鲜港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西亭和石港古镇文化,优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市场化、产业化、集聚化发展,进而带动服务业、农业及文化产业的提升发展。把运盐河建设成为融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消费购物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带。 南通市通州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3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