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耀来 | 建议/提案号: | 8 | |
标题: | 关于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近年来,我区在老小区改造提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城市面貌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导致部分老小区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居民反响强烈。 一、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环境较差。随着房屋使用时间的增加,部分建筑墙体立面剥落,存在坠物等安全隐患;绿化景观面积小,且有些被改做菜园,环境脏、乱、差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配套设施陈旧。小区管网老化,给排水管道、电梯、地下车库不畅;配电、消防等设施落后,失修失养,渗水漏水现象严重;楼梯、电梯间等公共环境破旧,包括道路破损、秩序混乱、私搭乱建等。 三是管理机制不全。由于有的无物业管理,有的物业管理混乱,小区大门敞开,人员庞杂,随意进出;拆迁安置小区有居民搭棚办丧事,占用公共空间,堵住小区主干道,影响消防安全。对此,物业、社区显得无能为力。 二、对策建议 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指数,关系到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打造。为此建议: (一)多元参与,形成合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健全老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好“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走访联系小区、企业和其他服务对象,倾听群众呼声,为小区管理出谋划策。区直各部门领导要通力协作、全程参与、统筹推进,有效协调解决小区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困难问题。 (二)建立机制,明确职责。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后期运维机制。根据市政基础设施需要长期维护的实情,明确政府、原建设单位、专业经营单位以及业主的各自职责,出台融资配套政策,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老旧小区管理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达到统一思想、主动作为、共同推进的良好效果。 (三)因地制宜,长效管理。实现物业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是从根本上改变老旧小区“脏乱差”现状的最佳途径。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老小区管理工作的标准。一是健全制度,强化物业监管。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综合建设、管理体系,制定出台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等制度。二是加大对物业考核力度,对小区考核评比不达标的、业主不满意的实行“淘汰制”。三是建立群众监督和群众参与评价考核的机制,邀请群众参与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全程监督,有效拓宽群众监督面。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住建局 | 协办: | 金沙街道;金新街道 |
答复日期: | 2023-06-30 | |||
答复内容: | 耀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提案中说的一样,近年来,我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使得城市面貌大幅度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老旧小区业主自身观念未及时转变加之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套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老旧小区在日常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旧小区管理难。老旧小区一直是政府兜底提供基础物业服务,小区内违章搭建、毁绿种菜、乱堆乱放、乱张贴等现象较多,社区日常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老旧小区业主的公共管理意识较弱,对物业管理缺乏认识,普遍不愿缴费。 二是物业服务水平不高。部分老旧小区业主由于思想观念、个人认识水平等问题,认为小区的一切事宜都应由社区(居委会)承担,居民的物业有偿服务意识薄弱,物业费收取难,造成老旧小区市场化运作困难重重。另一方面由于属地政府的资金有限所以导致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只能提供基础性服务,造成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 三是物业管理质量粗线条。我区物业管理虽以实现全覆盖,但各镇、街道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档升级。少数镇、街道实施方案操作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资金筹措难、管理人员少、群众工作难等畏难情绪较为普遍,部分业主不缴物业费、毁绿种菜、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依旧存在。 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区、镇(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的物业管理网络,实现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属地政府积极探索“党务、居务、物管”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老旧小区网格化管理。对老旧小区按一定户数划分为一级、二级网络,配齐责任人,每个网格还建立一支由居民小组长、楼道长、党小组长、社区民警、物管人员等共同组成的网格队伍参与老旧小区各项事务的管理。依托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工作,在有条件的老旧小区试点在业委会中成立党支部, 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老旧小区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发动义务监督员、楼栋长、单元长广泛参与到老旧小区日常物业管理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二、完善社区功能服务。建立完善超市、菜市场、公交、医疗卫生站、便民维修服务、水电办理网点等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立图书、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活动室等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形成互帮互助居家养老等特色服务活动,组织文体比赛、利用节庆、周末送戏进社区、创建腰鼓队、广场舞队等居民喜爱、参与度高的业余文化团队,丰富老旧小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三、加大老旧小区物业投入。老旧小区具有特殊性,由于居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原因,入住群众对市场化物业收费管理还不能适应,目前阶段只能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转相结合的物业管理方式,由政府购买物业或组建国有化物业公司进驻管理。区政府高度重视拆迁安置、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区级财政每年投入2500多万元对相关镇(区)给予物管补贴,今后还将根据区级财力情况加大补贴规模和标准,支持镇(区、园)做好物管工作。 四、强化老旧小区教育引导。加强老旧小区文化教育引导,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素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借助广播、电子屏、宣传栏等载体,用群众语言来宣传文明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安全知识,把物业服务的理念传输给他们。由社区经常性地开展各类业主活动,培养老旧小区业主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和融入到社区、小区的建设中来,不断提升业主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南通市通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6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