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韦堂军 | 建议/提案号: | 18 | |
标题: | 关于有序推进安装城市智能红绿灯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城市的高速发展最大的标志便是汽车的快速增加带来的道路拥挤,而道路的信息流通速度又是限制民众生活出行的重要因素。效率,永远是广大民众生活的首要需求指标,而在当前效率就是生产力,效率就是生命力,大家的出行对于道路的畅通程度变成了必须关注的问题,这将直接关系到民众生活工作的质量。尽管我们已经将交通工具的速度提升到了一个很大的程度,但是瓶颈问题始终是道路问题,因此,使得道路保持畅通,提高出行效率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热心问题。 调研发现,在市区道路的各主要骨干上,在重大的交通路口,红绿灯堵塞问题较为严重,尤其上下班高峰。而在实际的路口中,有丁字型路口与十字型路口,这两种路口流通特点不同。丁字型路口,往往有一方向的车辆、人群流通数量较少,堵塞几率也较少,十字型路口则各方向较为均一。另外,所有的路口在不同的时间段,路口的净流通量也不一样。综合调研情况,提出在不同的路口安装智能红绿灯,根据人流量自动识别红绿灯的时间,或在一些重大的路口,尽量实现人工调控红绿灯时间,以最大可能提高效率,较少红灯等待时间。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1.丁字型路口,对于人、车辆流通较多一侧,适当较少红灯等待时间,延长另一侧通过时间;在部分人、车流较少的路口,当直接调整为另一个方向的黄灯“观察通过”,进一步缩短不必要的红灯等待时间,提高出行“舒适度”。 2.十字型路口,根据实际人、车辆通过情况,调整相应方向的红绿灯时间,避免出行一侧道路空旷无人,另一侧道路还在“漫长等待”,这将极大影响出行效率,增加出行不愉快情绪。这种情况是极为常见的,拥挤不堪的一侧道路被一条空闲的道路耽搁,就因为一个漫长的红灯时间。 3.在夜间时间段,各道路口,应该根据道路情况,对红灯时间进一步调整。当前,在夜间等待一个漫长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 4.有序推进智能红绿灯与人工控制红绿灯的设置,以求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给民众的出行带来便利。同时,注意道路红绿灯的损坏维修,在重要的道路口,红绿灯的损坏将带来严重的交通风险。 从提高道路使用安全、提高民众出行效率与便利考虑,同时结合城市的发展实际,以及红绿灯更换成本问题,建议逐步有序推进安装,避免给一些人、车辆本就较少的路口“换装”从而增加财政支出。我们追求莫要形式主义的安装一条街,也不要一如既往的让一些路口成为高峰出行“噩梦”。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公安局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23-06-30 | |||
答复内容: | 韦堂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有序推进安装城市智能红绿灯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机动化快速推进,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自江海大道东延工程高架通车以来,极大提高了道路快速通行能力,强化了通州与南通主城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区域间互联互通。与此同时,通州城区主干道沿线的交通流发生了显著变化,潮汐性、高密度集中出行需求给交通承载能力和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严峻挑战。 一、影响交通信号灯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受包括交通规划、设计、建设、服务、管理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顽疾。道路交通信号灯是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策略,对缓解交通拥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城市路网的交通运行中,交通信号控制是唯一可以灵活调整的,经常被当成“救世主”,其实并非如此。当前,制约通州主城区交通信号灯控制效果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路网结构不合理。时光回溯至2021年底,当时,江海大道高架东延段试通车,地面道路及部分出入口仍在施工,并未完全开通。仅新世纪大道、希望路西侧上下匝道及扬子江落地处开放了地面交通。其中,希望路路幅较窄,通行能力有限。而扬子江路又较为偏远,进出主城区的车流不愿绕行至此,分流作用不大。唯有新世纪大道路幅相对较宽,是主城区车流的“必经之路”。由于沿线居民小区比较密集,交通流出行又相对集中,使得原本宽敞的新世纪大道也变得十分拥挤。再加上世纪大桥是连接主城区和高新区及家纺城地区最重要的跨河交通枢纽,是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车流在此成倍叠加,道路处于过饱和状态,交通拥堵加剧。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新世纪大道行根路口已成为“交通瓶颈”。究其原因,是路网不通,跨河交通偏少所致。随着江海大道高架东延工程的全面开通,金沙湾大桥、扬子江大桥等跨河交通的建成运行,相关路网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广大市民的出行将更加方便,选择也更为丰富,交通流会相对分散,交通拥堵现象将得到改善。 二是车流汇入难消化。江海大道高架东延开通后,新世纪大道行根路口便是通州主城区的“咽喉”之地。当时,世纪大桥北路口为T字型,行根路口为十字型,两相邻路口的距离仅有200多米。大桥路口共3个相位,行根路口共4个相位,行根路口的周期大,大桥路口的周期小,周期小通行效率高,周期大通行效率低,停车等待时间就长。况且世纪大桥南向北设有2股直行车道,高架下来西向东设有3股左转车道,桥南向北车流与高架向北车流在此交汇叠加,5股车流汹涌而至,使行根路口仅有的2股直行车道无法及时消化,车辆经常排队至世纪大桥,车流溢出严重,时常发生交通拥堵等连锁反应,甚至影响高架上车辆的安全通行。为缓解交通拥堵,我们把行根路口南向北右转车道设置为可变车道,在早晚高峰时段直行绿灯时既可直行又可右转。同时,同步加长行根路口南北直行的绿灯时间,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我们认真研究主城区现有路网结构,结合交通流量、流向特点,决定采用以“线”保“点”的信号控制策略,以“缓进快出”为目标,通过干线红波的设置,将车辆截流均衡分配至世纪大桥以南的外围交叉口,降低行根路口的饱和度,减少车辆排队溢出和停车等待次数,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如今,世纪大桥北路口完全开通为十字型交叉,信号周期与行根路口相匹配,车流汇入相对均衡。再加上世纪大桥北进口消减绿化隔离带,开辟延长右转专用车道。行根路口南进口直行车道增加至3股,非机动车道增设右转专用车道,并在行根路以南路段同步安装道路中心隔离护栏。通过上述举措,科学渠化了交叉口,排除了横向冲突,拓展了通行空间,提升了道路承载能力,提高了路段的通行效率,交通拥堵则迎刃而解。 三是规划设计不科学。以新世纪大道为例,它是贯通城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功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作为通州城区门面的主干道也变得拥挤起来,特别是交叉口通行效率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新世纪大道虽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但交叉口进出口段并未展宽,而是采用了压缩车道宽度的同时借用对向少量空间的设计思路,渠化为“四进三出”的布局。“四进”即进口左右转各1股车道,直行2股车道。“三出”即3股出口车道,其中1股为港湾式公交站台。此种设计会导致车流在进出交叉口时运行不畅。行至交叉口时,车流3股变2股,车辆争道抢行、变道加塞,车速陡降,绿波通行体验感差,通行效率降低,增加交通延误,而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出交叉口时,因港湾式公交站停有公交车上下客,“3股出口剩2股”,路口相交方向右转车辆被公交车阻挡,必定向左变更车道,与被放行的2股直行车辆产生冲突,影响直行车辆正常通行,妨碍交叉口及时清空。如果把进出口段适当展宽,渠化为“五进四出”,根据流量情况增减左右转车道,并施划“待行区”,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必然明显提升。因此,在道路的红线规划时就要考虑交叉口的展宽,使路段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并根据道路的等级、流量、功能、周边环境等情况,拓展左转和右转单独设置的空间,科学渠化设计,才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提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近期,我局交警部门联合区住建局对希望路部分路段及交叉口进行拓宽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行效率大为提高,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肯定。 四是进出道口干扰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进出口。新世纪大道作为通州城区的主干路,其道路横断面采用三幅路形式,双向六车道,无中分绿化隔离带,也未设置隔离设施。近年来,新世纪大道沿线的交通流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世纪大桥至行根路路段,车流量接近饱和,交通异常拥堵。然而,南通四建和通州建总均有出入口开设在这一拥堵路段之内,尤其是南通四建有且仅有这一个出入口。虽然,在进出口范围内施划有网状线,但每当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进出两个企业的车辆络绎不绝,车辆在此转弯穿插,自由通行,与主干路内正常行驶的车流在此交会,交通冲突严重,导致进出城车辆无法顺畅通行,世纪大桥和行根路两个路口直行绿灯时间损失严重,通行效率大大降低,车辆排队至交叉口,车流中断、溢出,交通严重拥堵。为减少交通冲突,切实提升该路段通行效率,经与区相关部门现场会商,决定增设中分隔离护栏,对进出南通四建和通州建总的车辆实行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该路段的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五是交通信号机陈旧。交通信号机是控制交叉路口红绿灯信号的重要设备,是交通信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交通控制方案,最终都要由信号机来实现。在日常交通管理中,信号机可以实现对路口交通信号进行单点、干线或区域控制。信号机的技术水平、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它在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及信号控制系统中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从而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目前,新世纪大道(世纪大桥以北至为民路路段)沿线的10台信号机均为骏码品牌,于2012年左右安装使用。通常情况下,交通信号机设备的使用年限为3至10年,这些骏码信号机绝大部分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内部电子模块均有不同程度损坏,且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为过时淘汰产品,不便维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号机校时模块,故障率非常高,时好时坏,造成信号机校时不准,严重影响干线协调控制的效果。新世纪大道原先设计的绿波带已经名存实亡,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交通延误和交通拥堵时有发生。 前阶段,我局交警部门更换了新世纪大道朝霞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机,使用智能集中协调式控制设备,并试点安装了用于交通流量检测的“雷视一体机”,该路口实现了单点感应控制,通行效率大幅提升,交通延误大大减少,交通拥堵明显改善。 六是智慧交通推进缓慢。信号灯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性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目前,全区共有道路交通信号灯路口420多个,安装流量检测器的路口却屈指可数,完全依赖人工采集交通流量数据,并综合考虑影响交通流变化的诸多因素,形成多时段固定配时方案,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可以借助科技赋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就可以根据安装在交叉口的流量检测器自动采集车流信息,实时对信号配时参数自动进行优化调整,不仅绿灯损失最小,而且通行效率必将大大提高。然而,我局交警大队从事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民警十分有限,面对繁重的交通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明显无法全面管理。信号优化工作多年来基本上处于单点配时调整,系统的深入应用基本停滞,信号控制效果不佳。由于交通流状态、交通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信号灯的设置、使用和管理也要不断变化。特别是随着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推进,道路交通信号灯的急剧增加,工作量成指数级增长。因此,我们期盼通州城市交通大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落实,加大智能化装备的投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全力打造“路畅人和”的交通环境。 二、全面提升交通信号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 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是衡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摆脱日益严重的交通困境,提升我区道路交通整体形象和便民服务水平,提高道路交通速度、质量、效益,实现道路交通“人、车、路”和谐发展,全面提升交通信号控制水平。我局将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城市交通大脑工程建设。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更好地服务于通州区的社会经济建设、文明城市建设,提高百姓的出行体验。为此,我局针对通州城市交通现状主导设计了城市交通大脑(涵盖智能红绿灯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围绕“1+1+N”(即一个平台、一个中心、N个综合交通业务应用)来建设,“一个平台”即是亟需建设的智能化、一体化的智慧交通管理平台。“一个中心”即交通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目前,该方案的招标文件正在编制审核中,近期将挂网招标。该项目建成后,将整合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公共交通资源,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交通态势感知能力、扁平化的指挥调度能力、科学化精准化的勤务管理能力,实现辖区内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环保,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购买信号优化外包服务。随着公安部部署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简称“两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信号优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警力资源有限,科技手段不足,信号优化仍然任重道远。根据全国知名的专业从事第三方服务的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公司的评估,交通信号优化运维团队至少需要专业工程师2名,超过100个信号灯路口以上,每50个路口增加1名。而我区的信号灯路口多达420个,体量甚至已赶超地级市,目前仅有1人负责此项工作。因此,我局交警部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已将信号优化外包服务融入城市交通大脑工程建设项目中,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通过警企合作、信号控制外包方式来成立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借助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管理理念,让交通信号更精细、更智慧。 此外,您提到的“丁字型路口,车流较少方向采用黄灯”的建议,没有交通法律法规的支撑,也不符合交通信号灯的使用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不建议尝试;您还提到“一侧道路空旷无人,另一侧道路在漫长等待。以及夜间时段的漫长红灯现象”的建议,并不是所有路口的空放是不合理的。安全是交通管理的首要原则,设置信号灯配时方案时将保障各类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特别是行人过街。在平峰、夜间时段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根据机动车通行最小时间以及行人最小过街时间来确定最小绿灯时间。为了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当行人最小过街时间大于车辆通行最小时间时,我们会根据行人需要的最小过街时间来确定最小绿灯时间。此时,红绿灯路口若无车辆、行人通行,或仅有少量车辆通行,那么,合理合法的空放就会出现;您最后还提到“注意道路红绿灯的损坏维修”的建议,我们将责令养护单位加强对红绿灯的管理和维护,制定长效考核机制,落实专人对红绿灯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红绿灯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障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安全。 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 2023年06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