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陈卫东 建议/提案号: 327
标题: 关于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质效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全区上下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项目建设提速年”等活动,重构招商模式,聚精会神抓招商、齐心协力攻项目,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攻坚、大突破,为通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增添后劲。

目前,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一主题主旨主线,提振精神、凝聚共识、把握重点,奋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持久战。如何在有限土地上,落地更多优质项目,目前面临困难和问题如下:一是土地资源供给日益紧缺,项目的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招商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的比选;三是项目落地速度快慢不一,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四是各职能部门的审批宽严尺度不一,有待进一步统一;五是镇区园落户的项目良莠不齐,缺乏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主要疲于应付完成考核任务,看不出规模成效、规划成效等。

针对上述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招商用地公开化。每年的可用于招商用地数比较有限(大约50-70个地块),可参照南京等地先进做法,把用地红线图附所招项目的类型要求及用地规划要点等通过政府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向社会公告招商。这既能通过互联网向全球招商,扩大通州招商对外影响力,又能增加更多的项目的选择。目前,项目用地红线只有所在地镇区园知道,没有把招商功能最大化。

在项目用地方面,要更加注重节约利用。加快处置闲置土地,出台并落实土地退出机制和快速流转机制,合理使用流量指标,建立倒逼机制,全面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和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同时积极向上争取省点供指标,持续推进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严控新增违法用地。

二、建立健全招商项目比选机制。即每个地块的项目落地都需要经过比选,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决定。完善我区(含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比选评估工作,由区主要领导任主任,由发改委、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商务局及其他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建比选委员会,也可根据需要外聘专家辅助人同时完成项目比选。非经区项目比选委员会比选通过的项目一律不得落地。区项目比选委员会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主要职责:(一)产业比选评估。重点比选评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是否属于我区重点培育和鼓励发展的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评估项目的产业层次、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等,提出项目准入和布局意见。(二)土地供给比选评估。比选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与用地多少是否匹配,有没有虚报用地,是否符合城市建设规划,重点评估项目土地利用、土地出让、用地性质调整的合理性、合法性,提出项目供地意见。(三)安全、环境比选评估。重点从是否符合安监、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的角度来比选评估项目优劣。(四)园区落地比选。全区一盘棋,根据镇区园产业定位来判断项目应该落在哪个承载主体上。不能形成如南通高新区工业用地是高新区项目用,石港镇工业用地就是石港招商项目才能用这种错误思路。在同一宗工业用地,把全区(包含高新区)招商项目汇总,并通过比选委员会来确定由什么项目落户,避免“飞地项目”难以落地,同时促使招商成效最大化。如目前高新区工业用地由高新区招商的项目使用,既没有充分利用全区招商力量对同一宗工业用地进行全球招商,又没有能最大程度提升该工业土地产出比。

三、强化考核。综合考虑产业基础、用地指标、优惠政策等因素,确定各镇区园(包含高新区)和职能部门的考核目标,不搞一刀切,不能将南通对通州的任务简单批发给镇区园。在项目用地红线图在网上公开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招商任务平均化(考核领导主观能动性无差异),即大镇小镇一起下,但土地指标多的镇区园落地项目任务就要多下。同时把招商和项目落地联动考核,比如项目招引和落地建设共100分,通过项目比选委员会的招引单位获60分,提供落户土地的镇区园获40分。这既能充分激励全区项目招商人的热情,又能兼顾提高各镇区园的主观能动性。这能大大避免目前招商信息与项目落户不平衡性。坚持责、权、利相一致原则。

总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事关通州区的长远发展,万事考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在有利于通州区发展基础之上,不能站在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园区)立场上考虑问题,实行科学决策,促进招商资源集中服务于招大引强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项目建设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收益。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商务局、自规局
答复日期: 2022-09-27
答复内容:

陈卫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质效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区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办部门认真研究、积极谋划,现答复如下:

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区狠抓项目建设,推行链长制招商,优聘招商大使,打好组合拳,建立任务交办、协调会办、跟踪督办项目推进机制,建设了一批省市级重大项目。然而,受新冠疫情冲击,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严峻复杂,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冲击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制约,传统的招商模式带来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质效上下功夫。

一、优化项目准入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在项目招引过程中,改变以往招商注重“体大”“量多”的思路,坚持扩量提质并行,龙头型、旗舰型与“小而专”“高而精”并重,兼顾考虑产业之间、产业链之间横向与纵向的需求和匹配度,努力形成密切关联、互相支撑的产业体系。明确项目准入标准,坚持把能耗消费、环境影响、安全风险、投资强度等因素纳入项目准入的前置条件,着力推进“一主一新一智”产业项目和高科技服务业项目集聚。建立项目评估体系,组建项目评估专家库,对拟引进产业项目,进行投资者实力、建设内容、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综合评分,形成会审意见,作为评估项目是否引进的评判标准。

二、强化土地政策管理。严格执行南通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试行)(通政办发〔2022〕1号)。一是严格执行容积率标准。新上工业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1.2,同时,工业项目应按使用功能合理确定层高。高标准厂房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2.0,按工业用地管理的研发项目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2.5。二是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原则上,国家级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的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一般不低于350万元,亩均税收一般不低于40万元;省级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的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一般不低于300万元,亩均税收一般不低于30万元;其他地区新上工业项目的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一般不低于250万元,亩均税收一般不低于15万元。三是明确单独供地条件和投资规模。国家级开发区一次性投资不低于1.5亿元且设备投资不低于6000万元、省级开发区一次性投资不低于1.2亿元且设备投资不低于4800万元、其他地区一次性投资不低于1亿元且设备投资不低于4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可单独供地。用地规模小于1.5公顷且适宜使用高标准厂房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予单独供地。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精准有效抓好要素保障,对重大项目实行用地计划“核销制”,做到“应保尽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落实容缺办理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助推重大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三、完善考核和监管机制。我区出台了《2022年度高新区、镇(街道)、投资服务中心双招双引考核办法》和《2022年度区级机关部门双招双引考核办法》,在指标体系设计中,分类管理、合理赋值,增加重特大项目、优质外资项目考核比重,从招商引资的开工情况、所招项目所属产业类型和项目规模质量等方面,综合反映招商引资的质量效应,突破单纯考核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情况的旧有考评体系。通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完成任务数量、产业结构升级、项目推进跟踪”的要求尽可能地统一起来,促进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实现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保障招商引资工作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后期保障制度。全面实行工业用地“土地出让合同+投资发展监管协议”配置方式。在《投资发展监管协议》中明确投资强度、投产时间、销售收入、地均税收、退出收回等条款,用履约保证金的形式严格明确违约责任,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协同监管服务,建立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在项目准入、履约监管、绩效评估、激励约束等方面强化协同,切实加强工业项目“事前、事中、事后”服务监管。根据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差别化的管理措施,促进提质增效。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严格落实监管主体责任,研究出台企业相关提质增效政策措施和配套细则,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形成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