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蔡松松 建议/提案号: 13
标题: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就是数字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互联网业等,都是有了数字技术后才出现的产业。产业数字化则是指这些产业原本就存在,但是利用数字技术后,带来了产出的增长和效率的提升。为加快推进我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在此建议:

一、聚焦发展重点,夯实数字产业化基础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因此,要确保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聚焦发展重点,集中力量破解影响数字产业化的关键难题。一方面,加强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数字核心技术包括5G、集成电路、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是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一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核心数字技术自主可控。二是积极发挥各方作用,建立健全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合理布局5G、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避免新基建在区域之间的无序发展和过度竞争,提高新基建的区域覆盖范围,提升新基建单位产出效率。二是全力打造“新基建”供给链。产业链安全强调上下游产业间的配套、协调和稳定。

二、适应创新大势,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

加快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数字技术,实现对既有经济模式的颠覆性重塑,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推动力。加快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稳定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上,具有“稳定器”的作用。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网上外卖、线上教育、在线诊疗、远程办公、跑腿闪送等个人和企业数字化服务竞相出现,既解了中小企业的“疫情之困”,也增加了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的信心。

三、促进融合协同,更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不是两个平行的进程,而是彼此叠加、相互促进。只有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交叉、融合和协同,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字经济价值。

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加快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加快数字化共性技术的研发,是推动数字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支持在具备条件的行业和企业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加大对共性开发平台、开源社区、共性解决方案、基础软硬件的支持力度,鼓励相关代码、标准、平台开源发展。加强政府对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推动平台研究成果向行业企业公开,促进中小企业低成本应用和融通创新。

打造数字产业集群,高水平驱动数字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助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集群内企业协同创新,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激活产业数字化新活力。数据要素可以改变经济学对其规模报酬不变的经典假设,推动实体经济向精细化配置、精准化服务和柔性生产的方向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行业产业生产率。有效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和活力,关键是建立有效数据要素市场。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科技局
答复日期: 2022-07-05
答复内容:

蔡松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国际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变革传统产业,从以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数字产业化”阶段,发展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支撑的“产业数字化”阶段。

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我区出台了《通州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通政办发〔2022〕18号)、《通州区支持企业“智改数转”若干政策意见》(通政办发〔2022〕34号)和《通州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通政办发〔2022〕37号),着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

城域网建设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通州已实现千兆进楼宇、百兆进户,光纤覆盖能力达100%,列全省第一方阵。“三网融合”工作稳步推进,通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合作,优化网络资源,加强业务、技术及服务创新。实现国内首个对沿海100公里范围内4G网络全覆盖,2021年新改建5G基站841个,实现城区、重点镇(街道)、工业园区的覆盖。

(二)数字产业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涌现了睿博信息科技、濠汉信息等拥有核心技术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南通高新区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正式开园,半导体光电产业园签约落户,正逐步形成集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制造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零部件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三)产业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

贯彻落实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建立了政府、园区、企业多层面的推进机制,不断深化企业信息化集成与协同应用,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2021年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34家,星级上云企业12家,培育认定市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7家。

二、下一步推进举措

(一)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新能级

依托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统筹通州网络基础设施,构建集约化、智能化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城乡一体化精品网络,加快5G基站规模化布局,基本实现5G网络城乡全覆盖。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宽带普及率进一步提升,互联网IPv6发展速度加快。

(二)构建核心技术攻关新体系

加快推动应用型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补齐研发链短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实施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实施指导,完善企业培育全过程精准服务,准确把握各类型企业申报时间和条件,推动企业创新持续发展。

(三)推进“智改数转”有序化

加大“智改数转”宣贯力度,通过系统的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让企业真正“敢转”“想转”“会转”,进一步凝聚“智改数转”赋能产业转型发展的思想共识。全面推进“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工作,聘请行业专家深入企业一线把脉问诊,构建区镇协同专项工作机制,落实好监理监督和区级统管职责。开展政策宣贯活动,强化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大转型投入,促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转化取得实效。

(四)促进民生服务数字化

加大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和保障领域的应用力度,结合“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新业态趋势,探索和扩大便民服务智能终端在社会民生领域的覆盖范围。建设智慧健康通州,以“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为重点领域,建成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打造智慧养老一体化平台,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推进智慧文体建设,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科学化、智慧化的文化和健身体验。提升智慧教育服务能力,加快智能技术应用,推动各类综合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五)打造基于产业链的大数据平台

充分发挥中国家纺产业网即中国·通州家纺指数分析研判的导向作用,加强对我区家纺市场和家纺产业的发展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发布面料价格指数、成品价格指数、市场景气指数、工业景气指数、规模效益指数(50指数)、各类资讯信息等,向家纺企业及从业人员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

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家纺等产业集聚优势,联合链上企业汇集企业产品产量、客户属性、市场区域、销售规模、产地、价格、质量等数据,以及通过物联网传递的运行、故障信息等机器数据,建设行业大数据库。推进园区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汇聚园区企业数据信息,强化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应用。

(六)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打造全国数字赋能示范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以家纺、汽车零部件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助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先行区。围绕我区一主一新一智、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领域,细化科创项目招引目录,确定科创项目招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积极招引大集团和上市公司在通州落户制造基地,强化区域和产业链协同创新。

打造全省数字融合应用引领区。扩大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度应用,推进数字通州建设,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善、产业联动的数字通州发展新格局。

(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推进数据要素分级分类保护机制。科学分级分类数据要素,对不同安全层级的数据实施差异化安全监管策略。提升数据要素安全保护技术能力。提高网络数据空间安全一体化防护能力,着力支持数据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加强网络数据安全核心技术攻关。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通州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事业的关心和指导,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指导我们,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