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陈爱华 建议/提案号: 93
标题: 关于加强非机动车出行安全监管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随着非机动车的迅猛增长,非机动车在给人们短途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使用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给自身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给城市和交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加强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从非机动车交通现状来看,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是非机动车监管难。非机动车不让行、不服从管理的现象较多,教育难、处罚难等一直是交通管理最突出的问题。

二是非机动车驾驶者交通安全意识差。虽然各级政府部门、交管部门在交通安全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部分驾驶者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

三是违法行为多。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道、逆向行驶、闯红灯、私装动力装置、违法带人等行为成为重大的隐患源。由于基层交警单位的人力等资源限制,加之近年来机动车增长较为迅猛的趋势,长期以来,交管部门的工作重心一直偏向于路面的机动车交通管理,客观上非机动车违法的现象逐渐增多。

根据以上情况,现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多方参与,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把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当成宣传交通法规的阵地。结合文明城市创建,部门和地区联动多方参与,动员和组织交警,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新闻媒体等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非机动车驾驶人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明确交通环境的畅通、安全、有序是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义务,进而提高自身交通安全素质,自觉减少驾驶中的违法行为。

二、部门联动,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涉及诸多环节和领域,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由政府协调规划、建设、城管、市场监督等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改善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和停放条件,加大投入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和交通安全设施并加强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落实具体部门负责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非机动车安全管理责任的指导和监督。

三、严格执法,加大非机动车执法力度。通过强制性的管理来约束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充分利用现有关于非机动车交通安全有关规定严格执法。对于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才能使他们对违法行为有所约束和控制,最终达到让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切实树立文明交通的自觉行为。

承办单位: 主办: 公安局 协办: 城管局
答复日期: 2022-06-11
答复内容:

陈爱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非机动车出行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电瓶车由于价廉、物美、方便、快捷、老少皆宜等特点,倍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城乡居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倘佯在城区大街小巷、乡村阡陌纵横,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随处可见浩浩荡荡的电瓶车大军。据统计,全区已有34余万辆电瓶车,我区已全面进入“电动”时代。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目前电瓶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范畴。受到道路基础设施不健全、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交通管理难以及时跟进等因素影响,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呈现多发态势,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已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因此,加强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整治,规范非机动车道路交通秩序,既是提升城市形象,营建文明、和谐交通的应有之义,又是改善道路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内在需求。为此,我们重拳出击,持之以恒抓好综合整治,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持续深入开展整治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端正执法态度,克服畏难情绪,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重点加强对事故黑点、管理难点进行集中整治,做到有违必纠,纠处并举,全面提高非机动车守法率。同时将各单位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纠处量列入每月绩效考核内容。在加大执法整治力度同时,积极发挥交通志愿者作用,在道路交通高峰、平峰期开展协助治理活动,构建全社会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有效减少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发生。

二、加大外卖电瓶车管理。针对外卖电瓶车交通违法突出问题,大队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卖配送电动车统一管理的方案》,对接我区美团点评、饿了么、百度等外卖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共商警企共治工作,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十二项制度,建立了警企协作、定期例会、信用惩戒、指导帮扶、宣教培训、联合整治等共治机制。指导外卖企业统一配送骑手、车辆外观标识,实行“一人一车一证一码”、按照“六统一、六不准”标准要求企业切实管好自己的车、自己的人。同时,整合警力资源,合理安排勤务,驻兵事故高危路口、流量较大路段,并突出午间、晚间等配送高峰时段,加强对外卖电动车交通违法现场查处力度,同时试点开展监控抓拍取证、落地查人处罚等管理措施,着力规范通行秩序,确保严治震慑效应。对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多发,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及时进行约谈,并向社会曝光,通报主管部门纳入不良企业信用记录。

三、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我们与规划、建设、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难以满足道路通行需求或易形成交通堵点、乱点、黑点的路段、路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治,对列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路口严格按规定标准和要求进行完善或改建升级;对非机动车、行人容易横穿的路口、路段实行物理封闭隔离,对一些路口进行合理的渠化改造;对未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和泊位的路段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设置完善。通过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车科学分流、准确导引,推动道路交通秩序的改善。

四、全面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一是送法巡回各地宣讲。我们牢固树立长期宣传、专项攻坚思想,以“五进”宣传活动为有效载体,组织源头民警、巡回宣讲团深入到小区、乡村、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组织交通安全宣传专题讲座、开展交通事故案例警示等形式,集中宣传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和交通安全技能知识,引导非机动车驾驶人自觉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积极摒弃各类交通陋习。二是开展重点人群宣传。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短信、农村大喇叭等新闻媒体和信息平台,重点加强社区群众、农村留守人员、单位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在校学生等重点群体针对性宣传,努力拓展宣传的广度、深度,做到宣传常态化,效果明显化。三是曝光典型交通违法。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设立宣传专栏,曝光典型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让广大群众清楚认识到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不可取,害人又害己,形成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人人维护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四是做好宣处结合文章。要求路面执勤民警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处罚中教育,在教育中处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违法者自愿接受处罚同时,能够真正认识到违法的危害性,心悦诚服交警执法,倒逼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良好习惯。

此复,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