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王鑫鑫 建议/提案号: 68
标题: 关于建设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秋季开学后,我区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市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然而,校内减负、校外减课的中小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期和心理人格形成期,“双减”后增多的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双休怎样有意义度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家庭和社会关注的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青少年活动场所缺乏。

一是忽视了青少年社区教育。长期以来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度过,放学后的时间多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抢占。青少年的活动的时间少,各级政府对于社区教育认识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区域的建设不足,导致中小学生放学后及周末双休无处活动的矛盾在“双减”后暴露出来。

二是老年人几乎占据了小区公共活动空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小区公共空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几乎都被老年人占据了。打牌打麻将,放大音响唱歌跳舞等,邻里社区活动中心里多是老年人,公共空间几乎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供青少年阅读学习。即便是青少年运动、健身的地方也受到了挤压,媒体时有报道篮球场、足球场等被广场舞占据的消息。

三是“双减”政策将时间还给了青少年。“双减”政策要求校内给学生减负、减少作业量,加上课后延时,绝大多数学生回家后已没有书面作业。校外辅导班的整治初见成效,孩子们多出来的时间总需要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消耗。如果家长工作繁忙没空陪伴,没有自控力的中小学生很容易沉迷看电视、玩手机以及电脑游戏之中,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尤其自2020年疫情以来,中小学生因手机上网和网络游戏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青少年心理疾病案例增多。

青少年健康成长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小问题,还会直接牵涉到家庭、社会乃至国家、民族问题。由此建议每个村、社区设立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强社区建设。相关部门要重视青少年校外成长环境建设和管理,将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纳入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布局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德育教育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创建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社区微型活动中心,与我区文明城市建设相统一,让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有去处。

二要整合资源,协同合作。加强部门协调,联合区域内学校和社区范围内的相关公共资源开发青少年的活动区域。比如学校、单位、厂区周末的空置活动场地、公共健身场所、市民广场等。借用或租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明确责任,避免重复建设。

三要积极鼓励,集思广益。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并加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事业。积极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参与建设、经营青少年活动中心。政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益性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中心建设。建设实用方便的村、社区的青少年活动地点,既能满足双职工家庭的托管需求,又能兼顾青少年自我学习和发展兴趣、以及心理咨询需求。设立社区青少年活动指导工作平台,聘请专家设计、指导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组织、适量活动,拓展青少年的视野。同时又可以将青少年志愿服务和活动相结合,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爱国爱社区爱家的责任与情感教育。

四要因势利导,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建设社区青少年中心的契机,创办家庭教育培训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广大家长普遍缺乏教育经验,容易因此产生困惑和焦虑。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围绕着学生,社区的青少年教育中心无疑为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打开了新局面。利用村、社区的场地资源和专家力量协助培训指导,主动承担、指导、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健全家校共育机制。通过村、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立,关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缓解家庭、社会矛盾。 

承办单位: 主办: 民政局 协办: 教体局、文广旅局、住建局、团区委
答复日期: 2022-06-06
答复内容:

王鑫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正如您所说,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市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然而,校内减负、校外减课的中小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期和心理人格形成期,“双减”后增多的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双休怎样有意义度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家庭和社会关注的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青少年活动场所缺乏。为此,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社区阵地建设,并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一、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我区已连续多年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区镇两级财政投8000多万元,对全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全区234个社区建有不少于4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和不少于60平方米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每个村、社区都设立了“4点半学校”,可以作为青少年活动中心。

二、完善城区公园广场小游园等设施。目前金沙街道和金新街道城区范围内有20个公园广场和小游园,且分布较为合理,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公园内现有打球场地、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场等都正常免费对外开放,且维护较好,儿童及青少年可以前来活动。

三、加强配套用房的规划工作。为解决小区服务用房,近年来,我区拆迁安置小区在规划建设时都安排建设一定比例面积的社区服务用房,用于满足小区公共服务功能。商品房小区在规划建设时,也按照小区总规划建筑面积的千分之四配建物业管理用房,满足小区公共服务功能。这些配套用房,也可以用于青少年开展活动。

四、建立区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在区领导的关心和区民政局同志的努力下,2021年区政府投资250万元,对原档案馆进行改建,以后每年32万元用于第三方运营,2021年11月26日举行了通州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开园仪式,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可以利用场地资源和社会组织力量开展青少年教育培训指导,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可以关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缓解家庭、社会矛盾。

王鑫鑫委员:青少年教育引导,是关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将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督促属地政府、社区(居委会)及业主委员会,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文化服务设施,努力给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同时,也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