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林欲金 建议/提案号: 321
标题: 关于大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南通市政府发布了《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我区制造业的“智改数转”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我区应在智造上再“加速”,在扶持企业发展上再“加码”。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区在“智改数转”方面有一定的起色。据调研,我区目前已获省级、市级智能化车间的企业分别为15家、36家,分别占全区849家规上企业的1.8%、4.2%;智能化工厂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均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从信息化发展情况看,我区自2018年以来,成为三星级以上的上云企业67家,占全区规上企业的7.9%,其中三星级企业31家、四星级企业34家、五星级企业仅有2家,分别占全区规上企业的3.7%、4%、0.02%;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贯标的企业32家,占全区规上企业3.8%;南通市级融合创新示范企业40家,占全区规上企业的4.8%;南通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仅有1家。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区制造业企业的“智改数转”的建设发展比例明显偏低,远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

二、存在问题

1. 不想转。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智改数转”的现实深刻意义。他们认为制造业没必要智能化、数字化,都满足于传统生产方式,还认为“智改数转”不过是“赶时髦”,甚至是画蛇添足。

2. 不敢转。企业担忧做“智改数转”,前期需要额外投入很大一笔钱,如果“水土不服”,不但带不来增益,还会耽误在手订单按期完成而失信客户。为此,很多企业由于担心承担风险而不敢转。

3.不会转。有些企业员工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临到具体操作时,就无所失从;加之在“智改数转”推动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经营、设计、工艺、采购、检验、制造等全业务环节,尤其是还涉及多部门职责的交叉,上下左右协调沟通时难免还会出现诸多盲点。

三、对策建议

推动制造业的“智改数转”,能够使得企业以更少的耗能、更低的环境污染率,创造出更高的效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含绿量”和更高的“含金量”。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智改数转”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1. 宣传发动,提高思想意识。根据南通市政府的《三年行动计划》精神,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除官方宣传窗口外,还应组织优质服务商将“智改数转”的模糊内容,形象化、简洁化,并通过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将“智改数转”内容下沉到企业管理者的视线范围内,尤其要注重提高企业“一把手”的思想认识。

2. 典型引路,提高行动意识。我们可以将“智改数转”成功案例收集汇总,并总结出量化的对比,用真实数据说话更有信服力。以此典型引路,组织企业参观学习“标杆”,眼见为实,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智改数转”带来的益处,从被动转换为主动。

3. 上门问诊,提高服务意识。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可引入专业机构的技术专家,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智改数转”业务的调查摸底、诊断咨询服务。在对企业的诊断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制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的具体解决方案,从中立的角度给与企业更多的建议,打消企业因“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所带来的排斥。

4. 政策激励,提高发展意识。区政府现有奖励政策力度还远不能起到对企业发展的激励性。为此,对企业“智改数转”项目还需加大扶持奖励力度,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智改数转”,可按照投资总额的30%左右分档、分类奖励。国家、省、市、区的各层级奖励可适当叠加享受。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从而实现激励企业主动去“智改数转”的目标,不断提高企业加速发展的意识。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答复日期: 2022-10-09
答复内容:

林欲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为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今年,我区制定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目标到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

一是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优秀服务商,免费为有需求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通过专家深入工位、产线、车间一线,帮助企业梳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一企一策”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和顶层规划方案。截至9月底,已完成区级首批200家企业现场诊断服务工作,25个市级诊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是出台《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的若干政策意见》,在省、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推进和服务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明确对新认定的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四星、五星级上云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分档次给予奖励等。

三是广泛开展宣传。通过专题召开推进会议,进板块、进企业等形式,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政策解读,组织服务商、企业代表进行业务辅导和经验交流,鼓励全区制造业企业抢占先机、勇立潮头,主动融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局大势,加快推进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积极争创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工厂)。今年以来,我区恒科新材料获评省级示范智能工厂,通达矽钢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智能车间等4个车间新认定为市级示范智能车间。

下一步推进举措:

一是全力以赴,梯度推进诊断服务工作。

按照三年梯度推进的工作方案,积极有序、统筹推进各项具体工作,聘请行业专家深入企业一线把脉问诊,构建区镇协同专项工作机制,落实好监理监督和区级统管职责,深度对接服务企业,让企业真正“敢转”“想转”“会转”。建立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诊断企业档案池,动态征集企业诊断需求,做好后续诊断服务与安排。

二是聚焦转化,乘势而上推进企业改转。

跟踪推进诊断项目转化,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投入。支持和鼓励企业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管理服务进行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研制与推广智能装备、自动化设备,重点提升关键工序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云上用数”,支持中小企业将现有的研发、生产、管理等系统向云端迁移,整合打通企业信息流、数据流、业务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等开展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

三是政策引领,全面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深入贯彻实施省、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强化落实《通州区优化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强化对企服务,以全区“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企业吹哨,我来报到”主题活动,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助力企业发展,定期召开对接协调会等,“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改转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