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何山 建议/提案号: 114
标题: 关于培养“手艺人”,满足“小修小补”需求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高节奏运转的现代社会,“小修小补”的市场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和挖掘,“小修小补”的有效市场供给不充足。具体表现为:一是现代社会从事“小修小补”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年龄越来越大,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二是许多市民不知道哪里可以维修,即便知道也因路途远、维修时间长而搁置维修。
  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社区商圈扩容后,提供的便民服务包含便利店、菜市场、生鲜超市、早餐店、药店、洗染店、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等诸多内容项目,“维修点”也被纳入了社区商圈丰富商业业态范畴。给“手艺人”提供固定的服务场所,让“手艺人”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同和肯定。
  使手工知识及传统技艺得到提升和传承,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维修点”得到普及、“小修小补”市场需求得到“15分钟”及时满足的前提条件。为此,建议我区参照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多地,明确支持“小修小补”进驻社区,有条件地开辟建设“社区工坊”。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为本社区和邻近社区居民提供修鞋、修表、修自行车、配钥匙等一站式综合性修补服务,及时满足维修需求,倡导并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二是为“流动手艺人”提供固定的修补服务点,配合社区宣传增加客流量,在不提价的同时增加其收入、提高其职业社会认可度,手艺人之间也可进行“技能交换”,提升技艺、挖掘自身潜力。
  三是发展成为工匠手艺“传帮带”固定教学场所,促使学徒的技艺水平得到提高,使手艺不脱代,培养塑造新一代手艺人。

承办单位: 主办: 商务局 协办: 住建局、城管局
答复日期: 2022-07-11
答复内容:

何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养“手艺人”,满足“小修小补”需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积极提供社区“小修小补”服务。随着我区城市化进展的加快,社区商圈不断扩容,区商务局积极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把高新区碧堂庙社区作为试点,正在探索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更多路径。区住建局以培养“手艺人”、满足小区业主“小修小补”需求为出发点,要求物业服务企业配合社区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由街道、社区牵头,业主委员会具体负责,物业服务企业积极配合,联合“手艺人”推出有偿上门服务、为本社区和临近社区居民提供“小修小补”渠道,真正方便小区业主。

二是为“流动手艺人”提供固定的修补服务点。近年来,为了满足市民群众日常“小修小补”需要,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品质,区城管局对城区原有的便民修理亭、织补亭进行了提档升级,更新了一批设施,并合理规划布局了修理、织补经营地点,基本满足了修补从业人员和市民群众的日常需求。今后,区城管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城区各类修补亭的监管,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方便群众生活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依托固定修补点实现手艺传承。我区各级妇联、工会、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小修小补手艺传承宣传和集中培训,帮助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现灵活就业。同时,依托固定修补点开展工匠手艺传习,在实践中教学相长,促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使小修小补手艺薪火相传,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

感谢您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