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王鑫鑫,姚峰,王罕 建议/提案号: 287
标题: 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安全管控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2021年四川成都一小区男子将电动自行车推入电梯爆燃的事故在媒体持续发酵,引起社会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问题的高度关注。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工具涉及千家万户。据中国电动自行车协会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已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近3亿辆。但随之而来的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却多发频发,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平均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约有2000起,我区多个小区也发生过多起电动车爆燃事故,电动车爆燃速度快、温度高,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危害极大,而且90%发生在门厅、过道及楼梯间等场所,电动自行车上楼更是成为居民安全的严重威胁。
  一、当前我区电动自行车使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居民普遍安全意识淡泊。对电动自行车室内停放、充电,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的认识普遍不足。出于出行方便和防止被盗,很多小区业主选择把电动车“上楼”或者在楼道、门厅、地下杂物间停放和充电。
  二是小区集中充电设施严重不足。自从公安部出台《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以后,不少新建小区加强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和配备,但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充电车棚等配套设施明显不足。同时,即便有的小区配了,不少中老年人出于省钱或不会使用扫码付款功能,往往也不受业主欢迎。更有甚者,不少老旧小区由于没有配备集中充电的车棚,不具备集中充电条件,绝大多数居民只能选择“上楼”进入楼道、门厅或者“飞线”进行充电。此外,广大农村地区电动车也大都在室内充电。
  三是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质量隐患。公布数据显示,因电池单体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占总数的34.7%,可以说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问题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出售非正规品牌的蓄电池,这样的电池过度充电会引起膨胀变性,在外观上又很难辨别,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四是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问题突出。由于电动自行车设定了最高时速,特别是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超过25公里,骑行速度较慢,不少居民在购买电动车时往往进行违规改装,通过商家私自加装大容量蓄电池、改接电瓶车线路,修改控制器设定参数,给电动自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五是电动自行车监管法律法规缺失。到目前为止,在国家层面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专门针对电动自行车监管的法律规定或条文。在部门或地方层面,虽然鲜有规定出台,但具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涉法宣传也远远不够,无论是社区、物业,还是居民,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控的建议
  一要大力推进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建设。从非盈利性公益事业进行定位,我区要把建设小区充电棚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城市住宅小区分批次进行增建、改建、扩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不论是新建小区还是老旧小区,努力实现全覆盖,同时全部配置符合安全规定的集中充电设施,以满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需求。
  二要深入推进居民安全警示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城乡居民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让电动车上楼,不在楼道、门厅、室内停放和充电。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微信短信等媒体平台,制作警示性标语、火灾案例图册,加强宣传教育、警示教育,切实提高群众对电动车火灾防范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努力让广大居民家喻户晓,自动自发做好自我防范。
  三要坚持多方联动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由政府部门牵头,公安交管部门加强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上路、超速、违停等不法行为的查处;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商家经营劣质蓄电池、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修改限速控制器等不法行为的查处;社区要大力支持督促小区物业加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和违规充电行为监管,辖区民警配合社区居委会进行行政执法;机关事业单位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回小区、作表率。
  四要健全管理电动自行车法规制度。制定出台规范电动自行车销售经营、停放充电、安全监管、事故认定、责任追究等涵盖整个电动自行车生产运营、安全使用的制度法规,补齐管理上的制度漏洞,强化落地落实,有效执行。
  五要推广运用现代智能科技手段。通过在电梯、楼道安装自动监控识别系统或门禁系统、报警系统,阻止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或楼道,保障居民日常安全。推进集中充点喷淋、烟感等消防设施配套建设。

承办单位: 主办: 住建局 协办: 公安局、市场监管局、通州自规局、应急局、消防大队
答复日期: 2022-06-22
答复内容:

王鑫鑫、姚峰、王罕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安全管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电动自行车以其方便、低碳、环保等特点,迅速成为居民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我区电动自行车群众保有数量不断增加,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由电动车违规停放、私拉乱接充电导致的火灾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区电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但集中充电停放配套设施建设薄弱,配建率偏低,导致“乱停车、乱充电”等现象较为普遍,安全隐患较为严重。区委、区政府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应同步建设具备过载保护、功率监测、充满自停、故障报警灯功能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非机动车配建指标不少于1.5辆/100平米建筑面积,同时要求小区应设置地面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并按照不低于总户数15%的比例配充电桩,将此作为小区交付备案条件。对已交付使用的有物业管理商品房小区,由我局协调街道、社区具体组织小区业委会在征求小区业主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工作。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截止2020年底城区62个社会化物业服务的商品房小区中已有55个小区建设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点。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推进老旧小区充电设施改建。按照区政府《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有关工作部署,对于老旧小区及实施基础物业服务小区根据区政府由属地政府开展此项工作,我局将予以积极配合。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将电动车集中充电停放设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并与其它改造一并实施。

二是加大巡查力度。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加大巡查,对物业管理区域内有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乱拉电线的电动车主进行劝阻,对拒不听劝,不集中停放的车主,由公安消防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进行依法处理。

三是加强电动车停放管理宣传引导。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加大法律法规及条例的宣传力度,利用小区宣传栏、LED显示屏、张贴宣传画等平台,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充电宣传,宣传近期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视频或图片,提醒业主认识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害性,提升消防安全意识,自觉规范停放、使用正确的充电方式。

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电动车集中充电安全管理。通过加装报警系统、利用门禁系统阻止为主将电动车推进楼道或进行电梯。同时,在电动车集中停放点加装消防设施、监控设施,进一步来保障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的安全。

感谢你们对我局小区管理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