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钱建锋、陈郁刚 | 建议/提案号: | 264 | |
标题: | 关于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推动政府职能转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审批流程得到明显优化,审批前置条件进一步精简,行政事项审批实现不见面审批、当日办结,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为企业落户通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减审批的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发现不少项目审批手续不齐全。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企业反馈:他们不熟悉项目实施应当办理的全部审批事项,应当提前告知他们;部分审批事项前期准备资料繁琐,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办理。这给营商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存在问题分析 1. 部门协作机制不够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取消审批事项前置条件,但与项目实施审批事项有21项,需企业去分辨项目关联审批事项,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去主动办理审批业务,容易出现申报漏项。部门之间联动性不足,各自为政,因不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缺少对企业的主动服务意识。 2. 部分审批事项宣传不够广泛。部分审批事项宣传力度不大,社会知晓度不高,造成部分企业以及为企业落户服务的工作人员不了解相关审批事项。 3. 部分审批事项程序不够简化。依法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是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部分事项审批涉及前期环节多、要求高、程序繁琐,造成企业不理解、不支持。 二、相关建议 1. 完善告知服务。项目立项后,由项目主管单位会同各职能部门形成一张清单,一次性告知企业应办理审批事项、应履行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2. 加强沟通协调。项目主管部门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系,职能部门提供主动服务,及时为企业项目审批各环节排忧解难。 3. 推行区域评估。2019年,省商务厅等七厅局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由于诸多原因,我区园区域评估工作相对滞后。要加大力度推进区域评估,区域评估报告由各园区管理机构组织编制。实施区域评估后,企业落户园区,可较大幅度简化相关事项的审批程序。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行政审批局 | 协办: | 南通高新区 |
答复日期: | 2022-06-01 | |||
答复内容: | 钱建锋、陈郁刚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落实《通州区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一、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今年我局深入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出台《通州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方案》(试行),以“规范、高效、创新、利企、便民”为导向,围绕“工程建设服务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满意度提升”工作主线,提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硬实力”,做优促进投资发展的“软环境”,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走向深入。 (一)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制定《通州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工作方案》,组建审批“前延”服务队伍,在项目招商等前期论证阶段,各部门提前介入,对项目产业政策、能耗强度、排放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等综合研判;在项目签约阶段,实行批前辅导;在地块准备阶段,实行模拟审批。推进落实“预先审+容缺办+承诺制”项目审批机制,主动加强与镇街及投资者联系,围绕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不同阶段涉及到的审批服务事项,对投资者进行一次性告知,并指导其同步准备各类申报材料。 (二)推进“拿地即开工”。制定《南通市通州区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操作实施办法(试行)》,符合条件的项目在确立政企双方投资互信关系后,在地块划拨或出让准备阶段,依建设单位或出让地块申请单位申请,按各项准入条件先行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通过划拨或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3个工作日内办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业务事项,确保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建设。 (三)推行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简易管理。制定《通州区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服务简易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对社会投资的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保留9个必办事项4个可选事项,同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不包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外线工程施工、业主自主准备、中介服务、相关公示时间)。 二、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链代办 (一)依托全区三级代办帮办体系,推动项目审批更快速。积极落实帮办代办服务制度,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前延”服务、“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将全区重点项目和有需求的项目全部纳入帮办代办服务范围,全面推行项目报批全链代办,变“企业跑腿”为“政府代办”,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报批成本,助力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发挥代办帮办超前服务、全流程服务优势,保障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二)南通高新区实行专班服务,护航项目快落地。组建联合服务推进小组,建立“分段联办、集中推进”的工作机制及会商机制,推行即时即办,主动做好项目落户过程中的审批服务工作,将项目建设任务拆分细化,快速提炼出事项办理的关键线路和关键任务,帮助企业制定个性化审批流程图及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将部分事项穿插办理,同步推进,指导企业实施项目建设。联合招商局、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协调解决遇到的堵点痛点。通过专人辅导、延伸服务等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商事主体的实际需求,体现制度优势。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精准化的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三、实现区域评估成果应用共享 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及文物资源区域评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正在进行。项目审批过程中,依托南通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线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模块,对入驻园区符合评估成果适用条件的项目共享评估成果,做到“一个区域做评估、项目入驻全简化”,充分发挥区域评估对“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目前已有项目成功引用,为企业节约了资金和时间成本,推动项目早落地。 四、完善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 对整个审批工作流程进行多次梳理,规范审批事项、审批内容、职责权限、办事依据、办事流程、办事时限、办事结果等程序,按照《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落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工作制度,做到岗责分明,方便群众监督。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进行政审批高效化。 坚持把前延服务、拿地即开工审批常态化,打通行政审批服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确保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不断提高群众和企业对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擦亮“万事好通、周到有解” 营商环境品牌。 (二)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充实工作力。 进一步加强全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充实代办队伍人员力量,着力提高全区代办帮办系统干部业务素质,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代办员的骨干力量,全面提升代办队伍的履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