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区工商联; 建议/提案号: 004
标题: 关于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夯实通州产业基础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国人远赴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给我们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尴尬和无奈,对我国的产业发展也敲响了警钟。同样,也向通州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良方有哪些?在走访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夯实通州产业基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工匠精神积淀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区形成现代纺织、机械装备、船舶海工、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八大主导产业板块,在产业兴起的同时,逐步形成现代工匠精神的积淀。突出表现在:

1.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在实施商标品牌和标准化战略过程中,广大企业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技术创新,打造优质品牌产品,取得了丰硕成果。到目前,全区已经创立中国驰名商标15件、江苏名牌50个;成功申请全国标准化工作组1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8项、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3家,55家企业168个产品通过国际标准认证,覆盖电子、电器、新能源、家纺和纺织品、机械制造等行业。特别是通州建筑铁军始终把“质量兴业”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首位,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共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53项,居全国县(区)之首。

2.技术工艺创新突飞猛进。我区大力营造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前沿的技术,创造最新的成果。全区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2015年列入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67个,4个企业产品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5个企业的9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专利技术开发研究得到高度重视,2016年1~9月,全区已经申请专利3293件,其中发明专利448件,专利授权量2339件,为提升通州制造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3.企业工匠精神有所萌生。在近年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精品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化、高端化、差异化产品得到开发与提升。东帝纺织在市内率先涉足服装定制领域,通过研究把握市场定制类服装对面料的多种需求,开发出更多符合定制市场的面料,促进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来实现附加值提高。四方冷链致力于推动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56项,凭实力、服务质量和诚信树立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将公司打造为国际知名的冷链物流装备供应商。福乐达汽配通过区工商联牵线,成功实施省工商联和德国高级专家组织(SES)智力合作项目,开德国工程师参与我区民营企业技术攻关的先河。南通四建黄建中、通州建总顾振林两位技工入选中国建设工程施工优秀工匠称号。这些都是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重视现代工匠精神的成果,充分体现现代工匠精神在企业中开始萌生。

二、当前我区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面对日趋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国内产业竞争的压力,我区的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驾驭市场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有:

1.产业发展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传统产业比重依然较大,大多数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较为低端的位置,身处低附加值环节,企业为求降低成本,缺少追求完美的经济实力和内在动力,生产经营处于粗放状态。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我区制订《中国制造2025通州行动纲要》,出台了提升通州制造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速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通州产业发展发挥了导向和推动作用,但具体落实到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这些政策措施急需向产业发展主体的企业高效传导、有效激励。

2.企业生产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进入行业起点不高,企业主眼界不宽,着眼于赚快钱,追求短平快,而忽略了产品的本质灵魂。由于长期以来一味依赖加工仿造,奉行拿来主义,对创新设计和工艺改进的投入不足,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忽略品牌和技术提升,许多企业对产品质量缺乏追求完美的愿望,缺少精益求精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成为制约精品产生的最大羁绊。直接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偏弱等。

3.员工对工匠精神追求有待进一步激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巨变,由于对权力与金钱的崇拜,使工人不再拥有40年前社会老大哥地位,那些默默耕耘、诚实劳动的匠人以及身怀绝技、身手不凡的技工、“土专家”则淡出人们的视线。特别是绝大多数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后的民营企业,从白领到蓝领,不再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与企业主的关系是雇佣关系。很多企业饱和的岗位工作量设置,让一线员工疲于应付,不要说对工匠精神的思考钻研,就是对于现有工作的一般性改进,也懒得去思考。这样的社会氛围和生产环境,严重束缚了企业员工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三、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助推产业发展的建议

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变。工匠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体现,现代工匠具备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现代工匠精神是创新创造和严谨专注的有机结合。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光大,努力将现代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为通州产业在发展前行的道路上注入不懈动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技术工艺创新。智造时代,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模式,需要工匠精神和技术工艺创新的融合。现代工匠的特征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只有依靠现代工匠精神,才能生产出功能优、人性化、高质量品牌产品。一是要继续大力度鼓励科技创新。继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工匠精神有机结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革新能力。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做优做强高端纺织、现代建筑、船舶海工及配套装备等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提升我区产业层次,推进我区产业加速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二是要继续大力度推进企业拓展转型新路。技术创新作为市场创新的基础,是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企业处于技术创新体系的中心。因此,要鼓励企业面向市场,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视野,树立全新的生产理念,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按照人性化标准,实现多元化的市场供给。要重视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不断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加工制作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品设计能力,攻克复杂关键技术,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促进产品功能不断升华,促进通州制造向通州智造发展。三是要继续大力度培养创新人才。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迫切需要大量创新型的实用人才。而现代工匠可以把科研人才先进的设计理念转变成一流的产品。要进一步拓展招才引智的思路,不仅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的人才,还要有意识地把国内外退休的专家或在职的工程技术骨干,通过中外人才合作项目,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进来。利用人才项目合作带来先进技术工艺的同时,建立和拓展与海内外技术人才的人脉关系,积累人才技术资源和优势。要特别重视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商会的优势,采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创建实践基地等方式为通州产业输送更为优秀的一线工人。

2.要以工匠文化影响社会外部环境。工匠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一种文化、一种信念,浮躁的社会生态与需要崇尚的工匠精神格格不入。培育工匠精神需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营造精致专一的工匠文化。一是要帮助企业建立以工匠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企业是工匠文化的主要载体。要积极帮助企业建立以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牢固树立建百年企业、创世界品牌的发展愿景。把客户、消费者摆在第一位,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商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实现附加值最大化,充分体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二是要完善崇尚工匠文化的体制机制。工匠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改善对市场体系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方式,加大知识产权、专利产品保护的力度,严格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重视产品标准化建设,以工匠文化和价值理念引领企业发展。三是要在全社会加强工匠文化的宣传引领。要组织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加强对工匠文化的宣传造势,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浓烈氛围。要把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与企业家精神的宣传,通州品牌、创新发展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全社会对工匠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为建立起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认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要让工匠思维注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不仅包括企业长远目标、投资领域、发展速度,还应该包含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工匠精神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大力培养工匠型企业家。大力引导企业家对传统制造业的坚持和坚守,倡导企业家实施聚焦战略,专注自己擅长的行业,生产经营中要坚持抓研发投入,以工匠精神抓产品创新,努力做到极致,积极争取自己的产品或工艺成为行业国际标准。在培育企业家重视新技术、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和提高企业家开发新技术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保证产品技术始终保持领先性。二是要开拓企业家转型发展的战略眼光。帮助企业家树立产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意识,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花更多的气力开发生产技术工艺复杂、附加值、市场难以替代的产品,培养更多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更加关注用工匠思维引领企业发展,重视品牌创造,追求制作工艺的精湛,加强产品的原创和技术研发,掌握积累更多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三是要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工匠式的现代管理,还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要创新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和治理结构,深化精细化的企业管理,讲求规范化、高质量、严要求,以管理出效率、出效益、出人才,通过管理让通州制造实现价值嬗变。

4.要用提高工匠地位激发劳动者创造力。我们不仅需要大批科研人员,需要大批企业家,也同样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一是要维护劳动者的价值尊严。要让工匠精神立起来,必须让所有寻求生存发展的企业员工,真正能够安身立命,有尊严、有地位,有好的生活、好的发展、好的前途。只有实现劳动真正光荣、工匠受尊崇,工匠精神才有生长之基,才能发扬光大。全社会要共同帮助广大工人自尊、自立、自信,在积极的工作中,实现劳动获得感及荣誉感、个人尊严感、社会认同感。要尝试组建工程师、技师协会类的组织,开展生产技术研发、监督、标准化、专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在技术研究、权益维护中,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显现他们的社会价值。二是要帮助劳动者树立职业理想。劳动者的劳动操守、职业理想和精神追求,是产品注入灵魂和生命力的源泉。我们的职业教育机构和工会等相关部门要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劳动者职业品德教育,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产业工人心灵深处,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体现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产品中去,真正心无旁骛、一丝不苟地钻研工作。广大企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改善员工待遇,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培养员工对企业强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要继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动在企业推行年功工资、职业年金制度,进一步树立工人的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共存共荣,共同参与企业的长远发展。三是要激发劳动者创新创造潜能。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工匠精神突出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要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培育、激励并重,造就出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力量的工作环境。区有关职能部门及劳动竞赛委员会要大力推动劳动者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组织劳动技能比赛,开展技术能手评比,加大对金牌职工重奖力度,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更大力度地向一线工人倾斜,在全社会形成促进劳动者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培育工匠精神生成、发扬光大。要鼓励有经营头脑的工程师、技师加入到创业创新活动中,帮助他们实现更为远大的发展目标。

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现代工匠精神。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有广大企业的主动作为,我区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将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的基础将不断夯实,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一定能够不断加快,工匠精神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坚守,建设“强富美高”新通州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承办单位: 主办: 经信委 协办: ;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人社局;总工会;
答复日期: 2017-04-21
答复内容:

区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夯实通州产业基础的建议》提案收悉,所提建议很有见地,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对此,我委非常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对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以国家名义重拾工匠精神的时代呼唤,也是“中国制造”向新高地冲锋时高高举起的旗帜。培育现代工匠精神,不仅铸造了一把引导全社会重视产业、发展产业的金钥匙,也搭建了一个提升产业制造水平、提振产业发展信心和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发力点。
  二、当前我区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1.从产业载体看,吸引工匠人才集聚的环境有待改善。高端纺织、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等是我区重点支柱产业,但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层次技能人才集聚不多。汽车配件、新材料、航空产业、储能材料等新兴特色板块产业链还不完整,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相关配套企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技能人才未能形成集聚效应。
  2.从市场主体看,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理念还有空间。我区的支柱产业中,很多企业发展追求短平快,忽视产品的本质灵魂。许多企业一味奉行拿来主义,对创新设计和工艺改进重视不够,忽视品牌建设和技术提升,缺乏对产品质量追求完美的愿望,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直接导致我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产品档次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偏弱,生产经营理念还处于较低层次。
  3.从社会层面看,崇尚技能的社会文化环境尚未形成。很多家长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维,而对职业技能教育往往是顺其自然、操心不多、投入有限,造成很多学子对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存在困惑或兴趣不高。社会各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特别是大师级高层次人才的“匠心”,对于把产品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推动通州制造规模化、品牌化更是重要支撑。
  三、培育工匠精神,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措施
  加快通州产业发展,必须顺应新常态,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培育工匠精神,对于引领我区产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实施四个“工程”:
  1.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将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为工匠精神培育巧搭平台。一是鼓励科技创新。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强创新投入、人才激励、技术积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深工业设计研究,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个性化设计与“私人订制”产业,促进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我区产业加速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二是推进拓展转型。鼓励企业面向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实现多元化的市场供给。重视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不断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加工制作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品设计能力,攻克复杂关键技术,促进通州制造向通州智造转变。
  2.实施工匠培育工程,注入产业发展动力。我们将立足通州传统特色和新兴战略产业,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划,优化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亟需的各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一是出台政策。我们将尽快制定出台并实施《南通市通州区引进高技能类人才奖励办法》。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重视领军型或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并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培养和带动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二是加强引导。企业是产业技术应用的主战场,更是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舞台。我们将引导企业尽快建立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增加技能在工资中的比重;引导企业加强与职业院校的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形成产学研紧密相连的局面,共同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实施质量强区工程,提升产业品牌拉动力。我们将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鼓励加强各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检验站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调动工匠技能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增强质量创新自觉,推动品牌创建,打造产业区域品牌。一是品牌战略推进创新模式。我们将加大争创省市名牌重点企业的调查摸底,向企业提供“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引导企业确立品牌建设目标,完善品牌经营策略,组织企业开展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推动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打造更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提高“通州质量”水平。二是标准创新加快转化速度。我们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同时积极推进开展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让更多的“工匠”掌握一定的标准化知识,使技术创新与标准创新的转化更便捷。
  4.实施“匠心”塑造工程,营造社会环境。工匠是一种职业,一种技艺,一种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专一和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是“产品追求零缺陷”,是“产品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一是帮助企业建立以工匠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我们将引导企业建立以追求卓越为核心企业文化,牢固树立建百年企业、创世界品牌的发展理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商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二是将在全社会加强工匠文化的宣传引领。我们将通过组织专题采访、系列报道、摄影大赛、企业宣传片、专题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加强对工匠文化的宣传造势,努力让优秀工匠“现身说法”,多角度挖掘“通州匠心”,立体传播通州工匠“绝活”,为建立起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认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衷心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敬请一以贯之的对通州产业发展工作提出更多更好更富创意的意见和建议。

  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