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九三学社通州区委员会; 建议/提案号: 010
标题: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物质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文化水平逐渐成为新农村社会的短板。农民需要农业现代化,但也同样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然而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匮乏,则反映了农民精神生活的空虚,而两者的并存则导致了人们社会道德观念的低下和一代人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观念侵蚀人民的思想。于是,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引起热议;农村弃老虐老现象日益严重,未婚先育比比皆是;小赌场在村组和城乡结合部泛滥成灾;农二代农三代文盲增多,小老赖人物增多,农村中留守儿童辍学、留守妇女被性侵现象增多,猪犬被偷现象增多……这类负面现象增多,足以反映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给社会带来了不少问题。
    当然,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在抓经济建设同时,十分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呈区域差异。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的不平衡性。县城较乡镇、乡镇较村组丰富,经济发达乡镇强于经济落后乡镇,交通发达乡镇富于偏僻乡镇,文化底蕴深厚乡镇富于文化基础薄弱乡镇。
    二是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但反映农村文化生活的作品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民间文艺团体稀少;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贴的不紧,提供的简明法律、农业
科技知识较少,文化服务供需落后于农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三是农村文化事业重视不够。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对物质、精神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着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文化建设也就自然得到加强了的“自然论”;先搞经济建设,后抓文化建设的“先后论”;认为文化建设难度大,不能立竿见影,不出政绩的“无用论”,没有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和谐农村的促进作用。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正确引导。调查发现,农村日常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外,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打扑克、打麻将,连最基本的棋类、球类活动开展甚少,上网、玩游戏的农民更是为数很少,反映出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单调。由于缺乏适合农民的活动平台和正确的引导致使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赌博之风蔓延,农村传统美德逐渐淡化。
    五是农民文化阵地在渐趋萎缩。乡镇文化站“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个章子”的现象较普遍,农家书屋缺乏管理,难以真正惠及农民。文化站长多数忙于乡镇其他行政事务中,很少主动开展文化业务工作。由于缺乏经费,更难以
挖掘、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农村人口众多,许多地区文化落后,文化生活匮乏由来已久,负面现象多发,且被许多人潜意识认为习以为常,形成习惯。列宁说过,习惯势力是非顽固的势力,要在短时期内改变它,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这是正能量和负能量在农村这一最广大领域的较量,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需要政府重视,部门引导,政策支持,媒体宣传,榜样示范,形成队伍,多方配合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以及长效机制的支撑等,为此建议:
    一、完善文化建设机制体制,理顺农村文化发展的脉络。
    1、提高思想认识。基层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政府部门关于文化建设的整体职责,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级考核指标,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3、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城镇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县文化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由侧重于“送文化”逐步向“种文化”转变,变“文化下乡”为“文化驻乡”。同时要指导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注入农村文化发展的血液。
    1、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资金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乡镇文化建设。支持农民自筹资金,兴办农民剧团、农家书屋等,使农民群众也成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
    2、设立专项资金,加快阵地建设。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以及新妇女学校等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少花钱、多办事”。3、以奖代补形式,扶持文艺团体。增加对送戏下乡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资金支持,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活动,对能正常开展活动、创作艺术作品的文艺团体和文化能人给予奖励。
承办单位: 主办: 文广新局 协办: ;文明办;
答复日期: 2017-05-09
答复内容:

九三学社通州区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区文广新局与区文明办会商后,现答复如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呈现新气象,新农民有了新形象,农村老百姓文化需求呈多元化发展,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强烈,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镇(区园)的共同努力下,由文广新局具体实施,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于2014年创建成功,并以此为抓手,大力推进实施“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全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镇村倾斜力度,促进我区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同时,宣传部门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镇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已连续三年,开展区级村居文体广场建设,每年创建四十个,每个村居文体广场给予一定的设备补助。去年开始,全省开展镇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的创建,由区文广新局指导并推荐了46家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参与,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夯实了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今年,文广新局将再组织创建 13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个镇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镇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区委区政府已经把此次创建纳入2017年为民办实事工程,明年达到全覆盖。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区文广新局组织 “送电影下乡”2500余场,覆盖全区镇(街道)。“金种子·送艺下乡”艺术培训一万余人次,组织优秀教师队伍下基层对文艺骨干进行免费广场舞辅导,为满足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需求,我们还把各类艺术课程送进西亭小学、正场小学、金乐小学、家纺城小学,丰富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组织“送图书下乡”活动,以及每年不少于一百场的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
  三、现代文明理念不断培育。近年来,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培育,在农村突出移风易俗、敦风化俗重点。今年,区委宣传部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第四届“江苏最美乡村”推选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聚焦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养薄葬、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突出问题,一首抓教育治理、一手抓服务引导,注重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理念,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是基础,现代文明理念是关键,资金、人才资源是保障。每年,区文广新局都会通过竞争立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各镇(街道)也一定程度上加大投入,但在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以及专职文化工作者的配备上,还需进一步创新理念、主动作为,各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工作。

  通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年6月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