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教文卫体和文史委 | 建议/提案号: | 187 | |
标题: | 关于全面加强乡村道路安全标识设置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道路路面结构的改善,路面行驶的机动车逐渐增多,交通安全事故率也逐步提升。其中既有肇事者主观因素,以及农村道路等级较低,岔路、弯弯较多,道路狭窄等地形因素,又与乡村道路安全标识标牌设置不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多渠筹资,补短明责,加大乡村道路安全标识标牌设置力度势在必行。 一、主要存在问题 1.道路等级较低,安全标志配套不够。由于历史原因,乡村公路建设技术等级较低,大多数乡村公路只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硬化改造,往往只注重路面结构的优化,安全警示标志牌标识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做到与公路主体工程同设计、同实施,进而导致了安全设施的缺失。特别是乡镇村道主要由政府出资,资金渠道单一、总量有限,加之标准不高,许多着道路基本上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标识。 2.资金短缺较大,持续投入不够。根据相关法律,县级及以下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由区、乡(镇)和村级投资;村级公路建设主要由乡(镇)和村级投资,国家和公路管理部门给予补助。由于区、乡(镇)财力有限,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而在建设期间,各乡(镇)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了延伸道路里程上,无力建设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即使设立了部分安全标识牌,一旦损坏也无资金进行维护。 3.日常管理不力,维修养护不够。国家、省、县等主干道上,有交通和公安人员巡逻,通常保持全天候监管,危桥险路、公路标志牌设施会及时维护。而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组织实施,由于点多、线长、面广,没有专门的养护队伍和养护人员进行养护,缺乏固定的养护资金筹措机制和筹措渠道,基本上处于失养状态,致使严重损毁和缺失的安全警示标志牌得不到及时的修整和补充。 4.宣传教育缺失,护路意识不够。由于广大农村宣传教育缺失,交通执法力量有限,目前大部分农民群众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还相当淡薄,爱路护路意识较差,在乡村公路上和公路两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建房搭棚等现象较严重,对部分交通标志牌造成了破坏。甚至有部分村民对农村公路安全设施人为破坏、盗取,有的交叉路口新设置的警示标牌,在很短时间内就被人为破坏、盗走或挪作他用。更有甚者,在道路两边、桥头两侧长满农作物,不仅影响行人与司机的视线,还会使车轮的行进轨迹发生偏差。 二、相关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补足短板。组织各镇(区、园、街道)、及村居,对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普查摸底,建立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标识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妥善安排资金和人员,加强对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的乡村道路危险路段和地点安全标志设置工作,补足短板。建立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制度。强制要求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设置安全标识,没有设置的不得验收和投入运行。对翻修改造的农村公路,要积极完善防护、交通安全、配套设施,提高公路整体安全性能。 2.明确职责,形成机制。建立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农村公路乡村道路安全标识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做到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责任主体、机构、资金“三落实”。并按照“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确保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即有管、建即有养”,逐步形成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坏了有人及时修,缺了有人及时补”的良性、立体管理体制。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区政府要安排一般性财政预算资金,用于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二是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企业和个人捐助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三是要盘活农村“一事一议”资金,引导百姓出工出劳;四是要加强对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4.强化考核,提高意识。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乡村道路安全标识建设纳入对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标语等方式。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交运局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21-07-08 | |||
答复内容: | 教文卫体和文史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道路安全标识设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区自2002年开始建设农村公路以来,已建设农村公路(含县、乡、村道)3000多公里,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我区也一直十分重视,2012年我区开始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路段的全覆盖。但我区除农村公路之外,还有大量的项目路、一事一议道路(约4000多公里),这些路由于建设标准低,大部分未实施安防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重要有三点:一是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二是提高交通参与安全意识,三是加强对道路的管理。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督促各镇(街道)提高道路基础设施投入。目前区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仍投入大约8000万元对农村主干道进行提档升级,按照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实施,也就是路面宽度必须达到6米,受限路段路面宽度不小于5.5米,安防工程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经费有限,建设里程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明确:乡道、村道的建设和管养以及村道的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无论农村公路中的乡村道还是项目路和一事一议等道路,这些道路的管养主体应该是各镇(街道)人民政府,我们建议各镇(街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域内道路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提升,切实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 二、指导镇(街道)开展路口整顿。从以往的实践看,我区乡村道路安全最主要是交叉路口行车视距问题,我局将指导以各镇(街道)为主体开展交叉路口整顿,将一定范围内遮挡视线的树木、农作物进行清理,改种低矮的农作物,有条件的拆除遮挡视线的建筑物,并增设必要的交叉路口、减速慢行等标志,使驾驶人员能及早发现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和人员,及早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宣传教育。我局将协同公安等部门指导各镇(街道)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广播、事故展等各种形式提高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行为。 四、推进三级“路长制”落实生根。进一步明晰区管、镇管道路、桥梁的明细台账,做到管理无盲区。通过落实路长制,建立区有综合执法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制度,及时发现和整改道路安全隐患。同时我区即将出台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做到县道县管、乡村道镇管,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通过不断完善乡村道基础设施、宣传教育群众和加强管护共同将乡村公路安全管理好。 感谢贵委对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