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何忠锋 建议/提案号: 8
标题: 关于加强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要求“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10月,区卫健委要求全区各学校开展“抑郁症筛查”。据统计,全区普通高中心理健康人数占比43.7%,存在心理问题人数占比56.3%,严重心理问题人数占比5%。职业高中共计心理健康人数占比60.2%,存在心理问题人数占比39.8%;全区初中心理健康人数占比62.6%,存在心理问题人数占比37.4%。对照新冠肺炎爆发期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网络现状调查,各地区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53.5%(《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年6月报道),可见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堪忧。基础教育需要为未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和谐人,我区需要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上做更多基础性的工作。
  对此,建议如下:
  1.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督查,助力亲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根据调查,凡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90%以上存在着家庭问题,家庭教育方式、夫妻关系、家庭氛围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家长接受过良好心理学教育和教育学教育的凤毛麟角。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家长学校,社会、学校合力定期进行家长心理教育辅导,让家长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知晓各类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或已经遇到的问题,向家长介绍引导方法和解决方法等亲子沟通技巧。区教育督导部门应加强家长学校开设专项督查,对家校共育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助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扎实开展“音体美劳”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愉悦的心情是健康心理的根本,积极情绪扩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体验可以扩展各种认知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基础教育要积极推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打造心育的特色环境。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教育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与指导学生掌握音体美劳的技能,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陶冶学生心理,改良学生欲望,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毅力,进而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品质。良好的心育环境培养了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希望感、自信心、主动性、乐观的精神,其学习动力自然提升,正确的目标应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进五育并举,音体美劳课程要应开尽开,开足开好。鼓励各学校建设各种音体美劳社团并扎实开展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搭建平台。
  3.大力建设心理师资队伍,推广全员育人。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知晓专业的心理知识的老师。区人社局、教体局在每年的师资计划中要加大引进心理健康教师的力度,一般初中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城区学生数量大的初中至少配备2名心理教师,高中一般要配备2-3名心理教师。在此基础上各学校要围绕专职的心理老师和兼职心理老师,建立起中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心理教育研究室、专职心理教师、心理研究社团、辅导员的工作体系,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辅导员为主力、学校团委、学生会、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导模式。另一方面,积极的老师才能培养积极的学生,幸福的老师传递给学生的必然是幸福。教师队伍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也是心理师资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各学校要通过培训、研修,引导全体教师队把教育当作人生的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在追求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发展自我,体验和收获职业幸福感。

承办单位: 主办: 教体局 协办: 卫健委
答复日期: 2021-05-28
答复内容:

何忠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1.定期心理“体检”

为了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区每年9月份开学初均安排全区中学生参加南通市学生心理健康普测,保证不遗漏一个学生。各学校在测评结束的第二天查询测评报告,为后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新教师入职前均需进行心理健康检测,不合格的无法进入教师队伍。

2.科学规划“心”育

区教体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每学年专业培训不低于40学时,班主任每学年专题培训不低于8学时,其他任课教师每学年心理健康普识培训不低于4学时。区内5所高中、25所初中、45所小学均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老师,配备心理咨询室,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咨询室有值班老师。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艺术课、体育课、选修课、综合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确保心理教育课小学阶段每月1课时、中学起始年级每两周1课时,所有班级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各校利用班队课、思政课,注重心理健康及职业生涯等内容的教育。区教体局每年举办中学生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将“五育并举”灌输到日常管理中。

3.家校携手共育

我们以通州区家长学校为平台,开好老师、父母互补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挥家校共育合力,强化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机制建设。2021年4月起,在全区各所学校设立“我爱我成长热线”,让家长的求助咨询与学校指导之间有一条畅通有效的途径。2020年9月开始,我区家长学校在通州微教育上每月推出4期家长微讲座,迄今已推出30几期。这些讲座,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由单纯关注成绩到全面关注身心健康和能力素养。同时,完善家访制度。班级每个学生家庭每学年家访1次以上,今年5月底前,各校实现家访100%全覆盖,并优先家访重点学生,同时建立家访反馈机制。

4.精准心理帮扶

要求中学定期开展心理辅导。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其次是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战胜挫折。再者是普及面较大的团体辅导,最后是个别辅导,学校心理教师针对毕业年级、学业困难、家庭特殊等特定对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心理疏导。同时提升心理帮扶的精准性。通过每年全市心理普查的结果,结合家访情况,筛选重点关注对象,并对这些特殊学生建立档案,实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开展工作,形成精准帮扶体系,及时疏导。

5.注重劳动教育

各中学建构了“五大课程、五大活动、三个特色”的区级新劳动教育推进总体框架,全区域、全学段、系统化推进新劳动教育。区教体局重点打造新劳动教育实验学校28所、实验项目24个和实验班级52个。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圆梦行动,所有高中和职业中学均开设体验式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报告会场,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内容,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精彩”的价值观、劳动观。

6.落实督导巡查

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纳入区政府教育工作履职评价体系,纳入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内容,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组织区责任督学,覆盖全区所有中学,定期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十项举措”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开出督查诊断单,对整改不力的,约谈相关学校责任人。

专此答复,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