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胡建 建议/提案号: 7
标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化阵地的建设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我区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新建扩建农村文化中心,农村乡村特色景区,不断扩大有线电视、移动电信网络覆盖率,广泛开展特色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农家书屋、农村专场文艺演出、农村电影放映等方式进取建设农民的“精神文化家园”。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比较薄弱,滞后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比较落后,缺乏有档次有品位、吸引人的现代型文化阵地;二是现有文化阵地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农村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匮乏,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四是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除了电视网络视频娱乐消遣,留守农民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享受;五是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小、手段少,部分地区无证经营、违规经营现象严重,长期扰乱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六是利用棋牌室等进行赌博的现象不能彻底消除,有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等还时有存在,我们比较熟知的通剧下乡镇巡回专演等活动,虽然赢得广大老百姓的掌声。但还是单调和乏味。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精神礼貌建设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和谐。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各地普遍重视经济性、生产性的产品生产和供应,虽然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也不少,但在目标考核驱使下,地方政府还是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政绩工程,对贴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意愿不强,无论是总量、质量还是结构,都有些不足。

二、经费投入不足,阵地建设受到限制在当前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区各乡镇财政比较紧张,多数乡镇财政和农村团体经济比较薄弱,镇村两级缺少对农村文化建设计划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资金投入,硬件缺乏,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局限。

三、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不高大多数乡镇文化主管部门,人才队伍后备力量培养不足,造成了文化队伍不健全、不稳定的局面,并且缺乏文化专职干部。基层文化干部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村级文化管理员有名无实的现象不一样程度存在。

四、精神文化活动不频繁,吸引力不够强农村文化活动的数量不多,主要在重要的法定节假日和乡村的传统节日期间,日常及农闲时节的文化活动较少,甚至成为断层,且种类少、形式单一、层面不宽、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除了看电视、聊视频外,多数农民群众在扑克牌、麻将桌上寻找寄托。科学文化不占领主阵地,封建迷信等不正之风也会抬头。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化阵地建设,提议如下:

一、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强化职责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进行布局,采取新建、改建、合建等方式,实行资源共享,定期开展对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

二、多层次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配强乡镇文化专干,注重知识化、年轻化、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二是健全农村文化管理队伍,每个村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文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村级文体活动;三是培育群众业余文体队伍,鼓励和指导现有的文体团队更多的开展自编自演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文化经费各级财政要从制度上确保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支出,投入重点向农村文化倾斜;要逐年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实行多元化集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与农村结对帮扶,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渠道。

四、加强服务管理,促进农村文化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文化资源,扶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改变单一低效粗放的管理服务,实现综合利用和综合服务;三是把农村文化建设融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推动农村文化活动持续开展。

五、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摸清当地农村文化特性,摸清群众文化需求,挖掘保护好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特色文化形式,进取开展时代特征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农村文化活动的亲和力、吸引力,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农村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文化之家”。这也是农村振兴的一面景象。

承办单位: 主办: 文广旅局 协办: 宣传部、财政局
答复日期: 2021-06-23
答复内容:

胡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围绕“乡风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总要求,通过完善提升基层文化设施,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繁荣基层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重拾乡村文化自信。

一、持续优化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一)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近几年,我区不断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投入,通过农民集中安置区拆迁新建、盘活学校等闲置资产改建、整合资产提升扩建等方式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省、市建设标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二)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通过以奖代补,拨付音响器材、电脑等方式,扶持推动镇(村)文体广场建设。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都建有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广场,120个村(社区)建成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的示范文体广场,为群众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提升农家书屋建设。农家书屋是基层文化的主阵地,近年来,区委宣传部通过多方联动丰富书屋资源,开展活动提升书屋人气、延伸服务扩大书屋影响,农家书屋的作用发挥日益明显,对推进乡村文明,推进乡村阅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区现有农家书屋231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8家,现有藏书680000多册,每年每家至少举办4场以上活动。下一步,还将加强书屋的管理,实施流动书屋以书找人活动,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更好的服务和方便百姓。

(四)鼓励“文化礼堂”建设。2020年,为全面提升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五有标准牵头推进38个示范“文化礼堂”的建设,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

(五)搭建“通州文广旅电视云平台”。2020年,我局进一步拓展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基于广播电视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服务模式,与江苏有线合作,利用有线电视互动平台,积极搭建“通州文广旅电视云平台”,打造了电视文化馆、电视图书馆、通剧院线、畅游通州、中国曲艺之乡等专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切实保障基层人民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性和均等性。

二、持续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一)配强乡镇文化专干力量。去年,经区政府同意,从全区事业单位选调了5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安排到有关镇(街道)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文化岗位,进一步加强了我区群众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推动我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培养基层文化骨干队伍。我区每年拨付专项经费,开展“金种子”送艺下乡培训活动,为镇(街道)、社区培训文艺骨干人才,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三)积极培育业余文艺团队。近几年,我区通过开展“全区业余文艺团队调演”、“特色业余文艺团队升级评定”等方式,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奖励扶持特色文化业余团队达150个,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文化骨干,使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成为我区文化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三、加大文化阵地保障经费投入

近年来,区财政积极配合文化主管部门,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保障文化经费投入。2020年全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实现24850万元,高于文化高质量发展支出要求。2021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25068万元,切实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活动丰富了基层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节、古沙读书节、通州之夜文艺演出等活动提升了群众文化品位。但囿于有限的财政资金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区财政将在财力允许范围内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助力农村文化阵地软硬件持续改善。文化主管部门也要做好文化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文化活动产出质量,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