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李维 建议/提案号: 2
标题: 关于联合培训西部对口扶贫地区技能人才,解决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较为突出,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究其原因在于,本地就业人员不足,而且大多不愿做一线工种;外来人员上岗又缺乏技能和文化基础;企业直接招录渠道少而且漫无目标。于是,有了从西部对口扶贫地区定招生员开展联合培训,以充实本地企业后备用工的提议,但仍需要着力研究进而落实。
  一、可能性分析
  1、本地企业存在现实而且急迫的技能用工需求。
  2、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南通市对口帮扶陕西汉中市,通州区对口帮扶镇巴县。如今虽然初步实现了阶段性脱贫目标,但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仍然强调,“要保持高昂的攻坚精气神,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力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接续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振兴”,所以与汉中市的帮扶联系还会长期,还会深入。
  3、汉中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山区,有较丰富的目标新生就业资源,为组织规范的集中技能就业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
  4、两地政府搓合,协同组织招生,校企合作培训,协议就业安排。如果促成此举,即可缓解本地企业用工荒,又能促进技能脱贫,利国利企利民。
  二、对策建议
  1、政府牵头协调,经过调研,落实到人社部门具体实施。
  2、整合扶贫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扶持政策,面向职业学校和学生甚至用工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3、确定委托本地或生源地职业学校具体承办,组织招生、培训、就业。
  4、企业参与,建立政、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目的。

承办单位: 主办: 人社局 协办: 发改委、教体局
答复日期: 2021-06-25
答复内容:

李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联合培训西部对口扶贫地区技能人才,解决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就您对我局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地就业人员明显不足,由于我区基础教育水平较高,大部分优秀学生高校毕业后返回家乡的不多,留在本地就业的不愿做一线工作。二是我区在企业薪资待遇、地理位置、交通便捷度等方面缺乏优势,吸引力不足。不仅本地大量年轻、高素质就业人口外流,外来务工人员稳定性也不强。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我区加快构建“3+3+N”产业新体系,企业对劳动者学历、素质、技能的要求明显提高,而劳务市场上具有职业技能等级与工作经验的技能人才需求难以满足我区企业发展需求。

为深入推进西部对口扶贫地区技能人才培养,解决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我区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区人社部门主动赴陕西镇巴与当地人社部门联合开展技能培训,主动上门“送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通过历年对镇巴的对口帮扶,包括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招生、组织开展招聘活动等方式,了解到镇巴新生劳动力学历较低、技能水平不高、职业素养不足。因此我区精心组织规划、贯彻落实行动,今年5月赴陕西镇巴开展技能培训协作的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丰富、紧扣“难点痛点”,主要包含:(一)与镇巴当地培训机构联合办班,组织技能培训;(二)与当地人社部门、培训学校交流座谈,了解当地产业特色、培训需求、就业方向等;(三)走访通州援建的社区工厂,了解当地产业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发展完善社区工厂积累经验;(四)考察当地特色农业项目,两地特色农业创业项目互动,探讨构建合作新模式,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升级发展;(五)了解当地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机构运行情况,建立双方劳务市场和中介合作机制,鼓励市场引导劳动力资源有序、合理流动。从而引导镇巴劳动力资源实现高水平、高质量转移就业,促进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更好的落实该项行动,区人社部门为镇巴提供优质职业培训资源,针对培训需求开展精准有效的技能培训。由镇巴人社部门组织参培人员,我区人社局负责挑选优质培训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口碑良好的师资,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培训课时,把好培训“质量关”,具体对镇巴县和兴隆镇的失业人员开展了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约100人。根据学员特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员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实操。以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培训成效,促进个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推动技能扶贫。

二、支持我区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业、劳务输出机构等与培训学校建立联合体,开展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汉中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山区,有较丰富的目标新生就业资源,为组织规范的集中技能就业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因此,大力推动我区企业与镇巴县职业中学联合办学,为我区企业提供专业对口的人才。一方面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签订学徒、学校和企业三方协议。校企合作的模式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以“政府搭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发展”为原则,以人才“培、用、留、享”为切入点和支撑点,缓解我区企业“用工慌”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建立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鼓励本区企业通过自主培训,对镇巴地区的新生就业资源,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紧密结合用工需求、行业发展,为企业员工“量身定制”培训项目,可广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科学设置培训时间和课程内容,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实际需求,帮助员工了解岗位职责、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上岗技能,增长职业本领。培训过程由人社部门全程监管,加强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培训结束后,通过评价考核,测试培训成效。对培训考核合格者,可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通过“以考促学”、“学以致用”的方式,提高镇巴地区技能人才比例,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

四、积极与劳务公司开展劳务协作,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要求,与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开展系列交流对接活动,促进劳动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优势互补。当前我区与云南的曲靖、宣威,贵州的铜仁,山西运城,陕西的汉台、镇巴等地签署了劳务协作协议,多次组织江苏恒科新材料、雄邦压铸、深南电路等多家企业外出招工,引进外来劳动力资源。今年我区在云南宣威挂牌成立了劳动协作站,深入对接开展劳务合作,并与当地技能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培训,向我区企业批量提供技能人才。接下来我区要加强与西部对口扶贫地区劳务基地的合作交流,共同谋划劳务协作工作,优势互补、紧密协作、精准对接,稳定就业对象。并采取赴劳务基地开展专场招聘会、定期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等多样化的形式,集中开展招聘洽谈和岗位对接活动,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满足全区用工需求,扩大人力资源引进规模。

五、深入了解西部对口扶贫地区的生源需求,广泛开展招聘和宣传活动。2017年我区开始每年春节期间组织企业赴汉中地区开展招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接下来我区要组织指导全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月和就业促进月”、“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为载体,举办主题丰富的大型招聘会、联动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向企业、院校、街道(乡镇)延伸,建立职业供求对接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的交流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招聘活动,持续做好现代学徒制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将实践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研究成果予以推广应用。

六、加大各项财政补贴力度,助力西部对口扶贫地区技能人才培养。

(一)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学校、企业或参加培训的劳动者个人给予财政补贴,鼓励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热情。根据关于印发《南通市通州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管理使用细则》(通人社﹝2020﹞32号)的文件要求,补贴标准为:初级工1000元/人,中级工2000元/人,高级工3000元/人,技师4000元/人,高级技师5000元/人。取得合格证书可享受补贴:理论课15元/课时*人(每天按8课时计算)、实操课20元/课时*人,补贴总课时不超过80课时,创业能力培训补贴为1000元/人。

(二)规范服务企业奖补办法,通过资金激励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人力资源引进工作。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西部结对地区劳动力到我区重点帮扶企业就业的给予奖励。

(三)对各类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组织毕业年度学生到区内企业稳定就业的给予奖励;对重点企业自主招聘结对地区初次来通稳定就业的给予奖励;根据年度劳动力引进活动开展情况,每年给予劳务基地建设运行费补贴等。

(四)设立现代学徒制项目专项建设经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做优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示范性职工培训中心建设、示范性实习及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研究基地建设、优秀中青年教师进企服务等。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