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张剑枫 建议/提案号: 152
标题: 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房地产行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不仅是改善城市建设和环境的重要依托,也是大众投资和改善民生质量的重要载体。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州湾新出海口、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通州作为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日益突显。这也带来了我区“房地产市场”(包括一手房、存量房)的持续升温。
  一、2020年我区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
  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区注册登记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企业共有175家,较2019年同期增加30家,同比上升20.7%,全国二十强房企中已有16家进驻通州。与此同时,销售数据面临“报复性”反弹。根据区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10月底,全区累计销售商品房20300套,同比增长19.46%;面积214.27万㎡,同比增长10.75%;销售均价12970.55元/㎡,同比增长24.56%。2020年各新开楼盘基本做到开盘即清,平均销售去化率达90%。目前,全区商品住宅库存71.10万㎡(城区35.42万㎡,乡镇27.54万㎡),去化周期在3.6个月。
  二、当前我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风险因素
  一是楼盘冷热分化,市场理性回归。1-10月,通州城区共销售13940套,占全区总成交量的66.67%,销售收入达204.79亿元。乡镇方面,共销售6360套,面积66.42万㎡,销售收入73.13亿元。主城区(城东新区、银河新区、高新区、金沙街道、金沙湾新区)核心位置受到追捧,乡镇中张芝山镇和五接镇紧邻南通城区楼盘也备受关注,这些区域的优质楼盘较多、周边配套较为完善、发展潜力较大,为就学、就业、居家等刚需购房者和投资型购房者的首选。其他乡镇销售进度较慢,冷热分化较为严重。
  二是实体雪上加霜,销售结构失衡。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商的兴起和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持续冲击着实体经济,而疫情更是致使实体店铺持续减少,商办用房销量也逐渐萎缩。1-10月,全区商业和办公类商品房共销售1430套,仅占全区商品房销售总数的7.04%,销售面积10.4万㎡,销售收入10.54亿元,分别仅占销售总数的4.89%和3.79%,整体结构严重失衡,住宅类商品房销售火爆与商办类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销售乱象丛生,谨防野蛮生长。房产销售中违规现象频出,走访调查中发现少数房地产企业未按合同约定的标准交付房屋,少数楼盘出现精装改毛坯销售,还有一些楼盘交房时,业主因房屋质量、电梯品牌、装修材质、配套设施、外立面颜色等问题,引发业主集体上访。此外由于今年全区房地产市场火爆,一些房产中介企业介入一手房销售,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房源再涨价转让的现象扰乱了房地产销售经营秩序。

四是资金风险加剧,警戒三条红线。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杠杆率高,需求量大,但目前随着融资政策紧缩,审核要求高,贷款发放慢,同时开发报建程序繁琐和审批速度缓慢,直接影响了房地产行业资金回笼的速率,增加了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风险,进而也降低了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投资回报率。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个别待开发地块一直未能开发。
  三、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开发项目,合理助力城镇化发展。住建、规划等部门要科学编制商品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考虑商品房累积可售面积、消化周期、存量土地等因素,有序控制土地投放和商品房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从源头上减少房地产库存。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立项管理和房地产投资调控,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通过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非主功能区乡镇城镇化建设进度,带动乡镇房地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监管调控,规范市场销售行为。加强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新设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审查,凡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加强对房地产市场销售行为的监管,严肃查处开发企业违规预售、随意改变规划设计、合同违约及制作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经营秩序。联合物价部门、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等职能部门,加强对商品房价格备案和“一房一价”制度的监管,推进二手房交易备案登记,实施商品房销售信息共享、存量房网签工作,防止房价过快、过高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三是建立银企对接机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搭建开发企业与金融机构互动平台。在确保资金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建议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房地产信贷有效投放力度,简化“项目建设、涉房交易”业务审批和办理流程,加快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放款速度。

承办单位: 主办: 住建局 协办: 发改委、金管局、自规局
答复日期: 2021-06-22
答复内容:

张剑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叠加,通州区位优势日益显著,倍受各大房企投资关注,全国前二十强品牌陆续进驻通州,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城市发展。作为房地产行业牵头部门,我们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购”目标,会同区相关部门强监管、优服务,促进全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自2016年以来,我局联合区自规(国土、规划)、市场监管、发改、物价、税务、人行等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检查,对房地产项目楼盘中存在的未批先建、未批先售、项目售楼部预售案场及中介公司公示证、照信息不全、营销人员推介房源虚假宣传、欺诈等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通报、查处。同时我局相关职能业务科室房产、工程、质监、安监业务联动、形成合力,定期开展行业管理检查工作,及时有力的纠正了一批损害购房业主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多年来,共查处各类违规行为35起、移交执法部门处罚18家次,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22份,暂停项目网签备案29家次。

二是加强研判,稳定房产价格。贯彻中央“房住不炒”决策部署,严防房价过快增长,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的情况,会同发改、国土等部门建立分析研判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认真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商品住房品质提档升级,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效率,结合前期备案实际情况和现行房价调控要求,在通州各片区指导价范围内实行房价地价“双限”政策,严格实行商品房“一价清”制度和“一房一价”备案制度,坚持“同盘不涨价、加推不加价”,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指数。

三是科学统筹,严控出地计划。近年来,我区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牢牢控制出地节奏。采用城乡统筹、高低结合、商住互补、交错推出的方式,合理制定出地计划。城乡统筹即城区与乡镇出地时统筹考虑、科学出地;高低结合即高价地块与低价地块有机结合、交替推出;商住互补及商业地块与住宅地块分批分次,有序出地;交错推出及按照年度出地计划同一片区不扎堆,不同片区分别出地。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部署,采用集中供地方式进行住宅用地公开出让,计划于6、8、10月份三期实施我区住宅用地供应出让,所有挂牌出让用地,严格执行片区指导价原则,控制土地溢价率,达到土地挂牌终止价的,统一采用公开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企业。

四是创新载体,强化预售资金监管。结合去年重新开发运用的“通州区房屋综合管理平台”,增设了预售资金系统,会同区人行出台了《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全面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监管。目前,全区在建在售的房地产项目均已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今后的工作中,我局紧密会同区发改、自规、市监等部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的部署,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促进市场销售、规范市场秩序,为促进群众安居乐业、维护市场繁荣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新通州而继续努力。

感谢您对我区房地产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