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王建华、刘笑峰 建议/提案号: 9
标题: 关于特种设备安全“天网”工程增量扩容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特种设备安全“天网”工程是2020年通州区为民办实事工程,是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革新安全生产监管理念,创新信息化监管手段,实施以信息化监管为主导的特种设备安全防控工程,建立“人防”“技防”“设施防”防控体系,实现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全流程管控。

一、“天网”工程实施与成效

1、建立了远程监控体系。“天网”是以远程监控手段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将监管的触角前移到操作现场,已在全区405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重点作业区域安装1381个监控设备,覆盖全区所有气瓶充装单位、37%的起重机、48.82%的锅炉等七大类特种设备,24小时实时监督操作人员规范操作。各分局指挥室实时监控、定期回看现场作业情况,突出作业过程中违法、违规、违章作业行为的即知即改,实现隐患消除向前提、事前消除隐患,确保“隐患零积压”。截至目前共下发监管执法指令6700条,短信提醒10385条,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12784条,其中安全风险极高的占比达到35.18%。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风险隐患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2、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区市场监管信息化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各镇市场监管分局信息化指挥室,构建上下协同的“1+14”(指挥中心和14个基层指挥室)两级信息化监管体系,以区局指挥中心为区级枢纽、对全区进行统筹协调,以基层指挥室为镇级中心,推行值班长制度,实现特种设备监管高效运转。通过常态化的强化提醒,有效提升了企业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安全规范操作意识,作业人员不佩戴安全帽、企业违规改变特种设备用途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针对事故概率较高的起重机械、叉车等重点设备,安装声光报警装置,设备启动自动警示场内人员远离作业区域,避免交叉作业产生安全隐患。今年特种设备相关事故零发生,得益于“天网”工程的顺利实施。并且该工程已经多次被国家级媒体、省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作为创新做法,成功刊登在新华通讯社的《内参选编》上,被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进行推广。

二、“天网”工程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今年是“天网”工程实施的第一年,目前接入全区405家特种设备重点单位,占全区特种设备企业的比例仅仅9%,对2400台特种设备实时监控监管,设备覆盖率不到10%,且厂中厂等小微企业覆盖率低:吊装行业中风险最高的往往是一些厂中厂等小微型企业,这些企业设备、人员管理都不到位,目前接入的单位还是以规上企业为主,导致整体的企业覆盖率偏低。另外,目前各镇配备的专业视频巡查人员力量不够,平潮、五接、兴仁、高新区文员人均监控设备数均接近或者超过100台,监管压力巨大,一旦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隐患积压,仍然需要各镇区园加大人员力量投入。建议:

1、在“天网”工程完成初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增量扩容进一步拓展“天网”工程,提升智慧监管质效。围绕安全生产可控、基础全面夯实、压降事故风险的目标,积极推动“天网”工程常态化、高效率运转,通过落实视频监控机制着力消除作业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通过对人员、设备情况、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进一步落实排查整治重点,利用“大数据+网格化”提高监管效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2、各属地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天网”工程投入力度,并继续提供人力与资金支持,以大安全的角度扩大“天网”工程的覆盖面。逐步将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从高危到一般、从重点到普通的原则,全面纳入到“天网”工程的整体管理体系中;从硬件、软件配置方面着手优化,根据监管需求完善系统功能,提高智慧程度,指导精准监管。力争天网工程特种设备企业的覆盖率从9%提高到30%,监管设备的覆盖率从10%提高至30%。

3、继续推动技术升级,在视频监控中加入人脸识别、物体移动捕捉、违规行为远程对讲等技术手段,同时探索远程实时语音提醒的可能性。极大减少天网工程对人力的依赖,实现更为智能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承办单位: 主办: 市场监管局 协办: 应急管理局
答复日期: 2021-07-09
答复内容:

王建华委员、刘笑峰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特种设备安全“天网”工程增量扩容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天网”工程是我局2020年提出的一项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构建“人防”“技防”“设施防”三位一体的全新监管体系来护卫我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自项目开展以来,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智慧监管创新基本解决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根本性、源头性问题,筑牢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防线,全面提升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对项目进行进一步完善,具体做法如下:

一、聚焦点抓关键,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点。“天网”工程抓住“主体责任”这一关键,通过“人防、技防、设施防”的综合手段运用,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理念由被动型的“要我安全”为主动型的“我要安全”。

(一)远程监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之眼”。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使用环节现场操作的不规范所导致。因此,“天网”工程将监管的触角前移到操作现场,在将一期405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纳入视频监控的基础上,联合属地政府,推进监控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截止目前新增监控企业100余家,摄像头300余个,覆盖的企业数和设备数均有较大的提升。此外,我局编写了24小时实时监督操作人员规范操作手册。根据手册的有关要求,指挥文员可以迅速掌握监控的基本要点和操作流程,一旦发现违法违规操作行为,信息化指挥室会立即通过管理平台点对点发送指令或者短信提醒,责令企业立即整改,网格监管员进行闭环处置。建立首犯提醒、再犯约谈、三犯移送的工作机制,将屡教不改、多次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予以移送,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经过常态化的强化提醒,有效提升了企业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安全规范操作意识。

(二)人机绑定,打卡学习——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紧箍咒”。

操作人员、安全管理员的资质素质是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和基础。“天网”工程中的“人防”体系,为企业安全生产人员管理上了一道“紧箍咒”。借助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数据库,将持证作业人员与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与企业进行定向绑定,对不需持证上岗的设备操作人员实行备案管理制,逐级明确管理责任,规范操作人员资质。一旦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比对发现现场操作人员非备案绑定人员,辖区监管员立即到现场核实,有效防止人员流动导致的无证操作现象。在规范资质的同时,开发安全生产远程学习培训平台,要求企业组织作业人员、管理人员通过平台每天学习、定期考试,并对学习培训建立打分机制,对有违规作业行为、学习不达标的个人进行扣分,对培训教育开展不力的企业和学习情况不佳的个人开展约谈,推动企业主动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

(三)声光报警——作业区域自动“警报员”。

针对事故概率较高的起重机械、叉车等重点设备,安装声光报警装置,设备启动自动警示场内人员远离作业区域,避免交叉作业产生安全隐患。将声光报警装置的安装,作为强制性检验项目列入设备检验范畴,目前全区所有在用的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均完成安装声光报警装置。

(四)特种设备一码通——日常巡查监管更加便捷。

创新研发特种设备“一码通”管理系统,为全区所有特种设备设置动态身份证,检验机构同步上传、更新检验信息,监管人员扫码监管,企业实时上传维保、点检信息,社会公众、监管人员、维保检验人员通过“一码通”能全面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社会共治的局面。尤其是监管员在现场检查时,仅需对设备扫码打卡,设备基本情况就会“跃然屏上”,方便监管员对设备安全使用程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一码通”在进一步压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同时,实现了设备监察、检验、使用、管理的、信息的“云端存档”,为真正建立特种设备隐患可追溯机制打牢了基础。

二、大数据强研判,变“静态形式巡查”为“动态精准防控”

1.应急指挥体系更加完善。在前期建成“1+14”(指挥中心和14个基层指挥室)两级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我局通过完善指挥室规章,实行日汇报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教官以及开设实施视频对讲系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指挥系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证各项指令能精准到达网格,处置效率大大提升。对全局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统一调度,基层分局运行质态稳步提升。

2.精准施策,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大数据,在分析研判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推送给企业,并且要求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在指挥室坐班,与监管人员一起观看实时监控发现问题,自查自改。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约谈企业相关人员、线上考核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帮助企业夯实主体责任,精准助力企业扫清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共对300多家企业推送了1100多条性化安全生产智能提醒和整改建议,对218家隐患较多的企业开展了线上集中培训和线下行政约谈工作。

3.动态隐患处置更加高效。日常现场监管是静态检查,发现不了动态隐患。以2019年对全区所有4000多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4635份检查记录为例,其中超过90%的记录表上都是“现场检查时,当事人的特种设备未在使用,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台账资料齐全,未发现安全隐患”。“天网”工程的实施,让“隐患零积压”成为现实,通过实时监控、定期回看、数据研判,对作业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即时提醒、即时处置和整改闭环,安全生产隐患防控得以前移,有效发现了将起重机械作为健身器材、将叉车作为登高车、将码头吊作为摆渡工具等一批现场监管无法发现的隐患,形成了囊括169种高、中、低三种类型风险行为的特种设备违规行为库,为一线隐患排查提供了精准标靶。天网工程运行以来,共下发监管执法指令6700条,短信提醒10385条,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12784条,其中安全风险极高的占比达到35.18%。

4.资源共享,推动多部门形成合力。天网工程发现的大量隐患中,很多不属于市场监管的职能。比如,作业人员不佩戴安全帽、无阻火器的三无车辆随意进入气站的充装区域等。但是,通州市场监管局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始终主动向前一步,通过天网工程的资源共享,推动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与应急管理局、住建局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变各管一块为一块来管,形成部门合力,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提升了安全专项整治整治效果。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联合地方政府,推动“天网”工程持续深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监控的覆盖范围,优化视频监控点位的设置。大力扩展指挥系统队伍建设,加强定期培训,和标准的实施监督。此外,我局还将通过设立基层特种设备监察标准化流程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队伍水平和能力。同时开展上马动作识别等智能化手段的前期调查研究。力争在年底前将“天网”工程建成运行更加高效、手段更加智能、成效更加显著的可推广、复制的现代化治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