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王建华 建议/提案号: 23
标题: 关于恢复生猪生产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我区生猪产业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自古猪粮稳天下。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各地对生猪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大化,造成不少养殖档次较高的猪场也被列入关停退养序列。同时,自去年8月份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迅速传播到国内所有省份,疫情造成的损失之大,防控之难已超乎想象,生猪产能锐减,猪肉价格倍涨,已严重影响到民生领域。保供是民生所求,环保乃发展所系。养猪与环保,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维系着“美丽家园”,如何在两难之间谋两全,这是党委政府要谋划的工作重点。
  近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市今后三年猪肉自给率达到77%、78%、80%以上,养殖规模化率全省达85%以上,规模养猪场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这将对生猪产能恢复及提振养殖者信心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生猪产业现状
    1、生猪存栏量降幅巨大。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及禁养、限养措施落实,生猪存栏量降幅多数在30-40%以上,部分甚至超过70%,已有超过50%养殖户目前处于空圈停养状态。同时,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极大,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2、生猪养殖规模化、设施化程度偏低。近年来,不少农业部门精心培植的大中型规模生猪养殖场由于环保问题已被关停,生猪养殖逐渐由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导转为散户及小规模养殖格局。而散户及小规模养殖户普遍存在的养殖设施过于简陋,生物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会影响到当前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的生猪产能恢复。
    3、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异常复杂严峻。非洲猪瘟是导致本轮生猪减量的主要因素,防控形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将是一场持久战。非洲猪瘟有效防控是生猪恢复产能的必要条件。
  二、主要存在问题
  1、非洲猪瘟有效防控难度极大,制约了生猪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
  2、生猪养殖合理布局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3、存量的养殖设施档次及粪污治理均达到相关要求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环评及用地合法性亟需得到认可。
  4、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全覆盖未推进到位,亟需解决。
  5、亟需解决违法、违规从事生猪贩运及“私屠滥宰”行为。
  三、当前恢复生产应对措施建议
  1、生猪养殖合理定位布局。生猪养殖要给予合适的定位。建议根据各地基本农田数量及人口情况这两个要素,合理确定生猪养殖量,指标下达,明确考核措施。这样一方面能尽可能做到区域性自供自给,同时能充分保障农田有机肥供应量,提升农作物质量、档次。另一方面,通过生猪养殖合理定位、布局,能有效避免生猪突发疫病对行业的巨大冲击。避免由于生猪大范围流通造成疫病快速传播流行。
  2、对存量的养殖设施档次及粪污治理均达到相关要求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要鼓励其从事生猪养殖,尽可能解决困扰他们的环评及用地合法性问题。
  3、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要积极予以落实,达到全覆盖。通过政策性保险,切实解决农户“不敢养”的问题。
  4、鼓励适度标准化规模养殖,坚决压缩甚至取缔生猪小、散养殖。当前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的生猪养殖对企业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小、散养殖根本不具备相关条件,感染中招概率极高,对防控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5、多措并举,防控非洲猪瘟。一是通过媒体、告示等形式发动群众(可对举报属实人员予以奖励),积极举报生猪“私屠滥宰”及违规调运行为。这样能营造声势,让违法者“忌鼠投器”,通过有效执法,坚决打击造成非洲猪瘟快速传播蔓延的“罪魁祸首”,从而让非洲猪瘟防控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承办单位: 主办: 农业农村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20-07-10
答复内容:

王建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生猪生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生猪产业的关注,从你的提案可以看出,你对生猪生产做了大量细仔的调查研究,对我区生猪生产现状了解透彻,提供的数据比较准确,指出的存在问题一针见血,提出的措施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认真研究,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自古猪粮安天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恢复生猪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必须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吴政隆省长代表省政府向中央作出了郑重承诺,表示要把恢复生猪生产作为政治任务坚决落实到位。南通市委市政府把恢复生猪生产作为当下头等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下达我区今年任务为年末生猪存栏达到6.8万头,全年出栏达到10万头;2021年存栏量达到8.5万头,年出栏量达到14.8万头。我区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区委区政府建立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召集人,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资源局、行政审批局、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及有关镇为成员单位,研究部署关键举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高起点定位、高质量推进恢复生猪生产工作。

一、统筹谋划恢复生猪生产。全区统筹规划1个存栏5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对现有千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存栏5万头现代化猪场建设,一手抓现有千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并将生猪养殖场建设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配套建设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储备冷库、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企业,保障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推动生猪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目前5万头猪场建设选址已有意向,近期将投入实质性运作。现有千头以上规模场升级改造有7家申报,全部建成可实现生猪存栏3万头,现已有4家开工建设,有2家改造完成并投入生产,恢复生猪生产形势良好,至2021年底,确保完成南通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到时猪肉价格会逐步下降,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落实关键举措,加强用地保障。存栏5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拟建在申报中的通州区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核心区,为自动化、智能化多层楼房猪舍,按照部级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总占地面积不少于120亩。我们将用足用好生猪养殖用地新政策,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强财政扶持。整合省市区“菜篮子”专项资金和高效农业专项资金,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和扩能增量实施综合奖励。鼓励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为生猪规模养殖场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在政策范围内顶格给予贷款贴息。加强保险覆盖。协调人保财险通州支公司落实好生猪政策性保险,提高能繁母猪和育肥猪理赔额,每头分别增至2000元和1000元,保证生猪规模养殖场保险率达到100%。加强防疫防控。抓好动物疫情监测排查、应急处置准备、生物安全防护、餐厨废弃物管理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防严控非洲猪瘟,降低动物疫病传播扩散风险。重点扶持建设1-2家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其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社会化防疫工作有序开展。

三、压紧工作责任,健全考核机制。把建设现代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恢复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纳入乡村振兴个性工作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镇、部门,进一步压紧压实其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快工作推进。明确由区农业农村局为牵头单位,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现代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项目立项、评审、建设、管理等工作,及时开展建前、建中、建后全程服务和技术指导。目前,已制定实施方案,紧锣密鼓开展立项规划、项目选址、主体招商、政策衔接等前期工作,力争在7-8月份完成建设单位招选、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用地落实等相关手续。与此同时,加紧进行土地征用、粪污处理、尾水纳管、产业配套、动迁安置等准备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及时高效办理审批手续,保证项目一落地就能快速、顺利推进。加强督查问责。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监委建立专项监督机制,加大检查督查力度。对不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如期完成存栏5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建设硬任务。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我区生猪生产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来我们单位检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