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农工党通州区支部 | 建议/提案号: | 27 | |
标题: | 关于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健康通州建设步伐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完善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是全面推进健康通州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卫健委 | 协办: | 人社局,编办 |
答复日期: | 2024-06-17 | |||
答复内容: | 农工党通州区支部: 贵党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健康通州建设步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摆在重要位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优化健康服务,筑牢筑实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的“健康之路”。目前,全区建有4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14家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6家村卫生室,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距离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贵党在资源配置、人才建设、能力提升等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下一步,区卫健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广大居民“健康守门人”,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资源配置,夯实基层根基。一是调整机构布局。编制《南通市通州区医疗卫生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资源配置标准,加快推进中心卫生院与所在地卫生院、卫生院与分支机构有效整合。二是改善基础设施。主动对接区资规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充分利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督查督办契机,协调多方为工程项目推进注入动力。加快推进卫健系统重点工程项目,建立月度例会制度,有序推动平潮中心卫生院、刘桥中心卫生院、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社卫生院等工程建设。三是优化信息平台。全面推进智慧卫生三期建设,提供区域医疗机构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应用区域远程影像、心电和会诊中心,提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医疗服务。四是强化公卫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工作的属地责任,推动镇、村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在镇(街道)指导和村(居)党组织领导下,加强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社会化水平,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能力普遍提升、作用有效发挥。 二、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完善编制管理机制。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布局调整,科学核定基层医疗机构三定方案,动态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探索实施编制备案制,逐步增加卫技人员的配备数量。中心卫生院按照区委编办核定的人员控制数使用,备案制人员与在职在编人员同工同酬,缴纳企业保险。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编制年度招聘计划时,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每年安排计划50名左右,毕业后安排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落实乡村医生进编管理,调剂3名事业编制,用于今年定向招聘在村卫生室工作满6年的执业(助理)医师1名和专项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2名。三是提高人员待遇保障。编制2024年度卫生人才奖励资金预算,用于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创新,以优惠政策留住基层卫技人才。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适当增加基层医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对收支有结余的单位,予以再增加绩效工资,不断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强化人员培训考核。制定通州区基层卫技人员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规范开展基层适宜技术培训,集合区级师资,实现全科医生、护理人员、乡村医生三类人群基层适宜技术全覆盖。严格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督促全区医务人员切实开展三基培训考核、务求实效,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三、突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特色科室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根据医院特点,发展特色专科,培育特色人才,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竞争力,统筹布局、科学谋划县域内基层医疗特色科室建设方向,主动对接市级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引进优质资源,补齐儿科、口腔、中医、康复、药学等薄弱专科短板,形成“一院一品、全专并重、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到2025年,建成2个以上基层特色科室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达到50%以上。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中医服务内涵。提高中医馆、中医阁的服务能力,力争年内新增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2家,完成等级中医馆全覆盖。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丰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内容,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三是增强村卫生室能力。全面开展村卫生室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乡村医生依法依规执业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村卫生室业务质量管理。围绕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感染管理和基础管理等方面对村卫生室至少开展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经费和收入分配核算的依据。四是强化信息融合支撑。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建设应用基本公卫、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工作站以及家庭医生签约系统,打通医防信息壁垒,实现公共卫生信息与医疗信息有机融合、共享共用。运用智能协同办公软件,实现日常业务功能应用、线上流转、数据留痕,构建“五位一体”的智慧平台、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公卫、智慧管理卫生健康信息化体系。 四、完善运行机制,优化服务供给。一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区域医疗资源使用效能。出台《通州区关于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领导下沉重构资源、专家下沉带学带教、质控下沉提升标准、管理下沉增强服务”等举措,促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立区域双向转诊平台,调整参保人员在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一次住院期间上转、下转病人的支付比例、住院起付线等,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支付杠杆作用,引导区域内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收治基层病种的能力稳步提升。二是加强镇村卫生统一管理。镇卫生院组建由全科医生、公卫医生、专科医生、执业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实行区域分片责任包干,帮助乡村医生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健康管理团队每月不少于2次到责任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引导资源和患者下沉,使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大探索创新力度,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印发《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六个拓展”“三个延伸”,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组织医疗骨干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家医团队内至少有1-2名二级以上医院医疗骨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四是加快推动医防融合发展。将“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建设”项目纳入2024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区13家卫生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统一硬件设施标准和服务流程,落实精准健康管理,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实现临床诊疗和随访管理一体化,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规范化服务和“防、筛、治、管、康”全流程管理,以有效提升慢病防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慢性病病死率。建设完成后将为全区慢性病患者提供连续化、规范化、同质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最后,感谢贵党对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 南通市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