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邱训忠 建议/提案号: 111
标题: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等文件。目前,我区各中小学校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劳动教育,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有问题需要改善。
  一、现阶段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劳动教育出现形式化倾向。各校公众号经常能见到孩子根据学校要求递交的制作精美的小报。小报上记录了孩子的“劳动瞬间”,学校也以此为依据来衡量学生是否完成了相关的家务活动,对学生是否真正参加劳动,达到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目标关注不足。
  (二)部分劳动教育内容狭窄陈旧。各校课程计划中一直以来都有一项名为“劳技”的课程,该门课程有专门的教学内容,中小学各有不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也会参与一次学工活动。大多数中小学都会依托该类课程完成劳动教育。但该类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木工、焊接等内容与现代都市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教学形式也往往局限于老师讲授、学生操作,培养劳动观念、形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以及培育劳动精神的效果欠佳。
  (三)劳动教育边界和主阵地不清晰。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相关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相关课程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开展。这虽然给予了学校创新教育的空间,但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延续性发展。同时,课程计划规定的劳动教育内容未涉及校内义务劳动、课外科创活动等常见的传统劳动教育形式。
  (四)劳动教育主体过于单一。目前劳动教育主要依赖学校,而家庭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往往缺位。大多数家长仍把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当作唯一的目标,不愿意让学生多接触家务劳动,甚至在劳动价值观方面给学生以错误引导。如何改变家庭和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是一个难题。同时,社会各界如何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支持,形成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也是一个难题。
  二、对策建议
  (一)细化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校园义务劳动、科技创新、以及部分职业教育内容纳入劳动教育的范畴。同时加强劳动教育组织保障,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的时间、经费、场地、设备等。
  (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课程、教材建设。在劳动教育师资中结合使用劳技专业教师和科创等项目教师,适当引入一线劳动者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能。修订课程大纲和教材,纳入传统的家务劳动内容,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为家庭和家长参与劳动教育提供桥梁。
  (三)加强评价督导,借助社区力量,开展各种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教育。以“学生实践和创新工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公益性、普惠化、开放型的劳动教育大课堂,一体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融合的全方位劳动教育“大熔炉”。

承办单位: 主办: 教体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24-06-06
答复内容:

邱训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通州区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区域推进中小学新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被列入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并成功结项,全区劳动教育推进工作进入新阶段。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出现形式化的倾向。内容狭窄陈旧,劳动教育的边界和主阵地还不够清晰,劳动教育的主体过于单一。为此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系统。进一步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劳动与技术学科中心组作用,做好学科教研,开展国家劳动课程教学的研讨活动、培训活动,开发优秀课例;建设好“通州区新劳动教育名师(陈志祥)工作室”等几个专业工作室,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特色,研究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特色活动,培养校内劳动教育的新教师;聘请非遗传人、劳模工匠、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外聘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劳动,另一方方面培养校内劳动教育师资。

深入推进因地制宜的校本劳动课程建设。在开足开齐国家劳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区“小鲁班”少年工程课程、“小神农”少年农训课程,“小沈寿”少年工艺课程,“小范蠡”少年商业课程,“小主人”少年生活课程的建设水平。同时,探索将校园义务劳动、科技创新活动以及部分职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劳动教育的范畴;将传统家务劳动,学生生活自理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学校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继续建设好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农场、工厂、社区等纳入学校劳动教育资源体系,帮助学生从小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优化社会协同推进系统。积极对接人社、广电、总工会等部门,发挥部门职能,参与到劳动教育的组织和宣传之中;各学校建设好网络宣传平台,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优化《关于评选新劳动教育年度优秀学校、班级、项目及年度优秀教师的办法》,进一步引导学校借助社区力量,努力打造公益性普惠化开放型的劳动教育大课堂,促进学校劳动教育与社会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一课程”。

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