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民建 | 建议/提案号: | 17 | |
标题: | 关于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高地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是创新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作为上海“1+8”大都市圈北翼支点,南通交通枢纽的主战场、产业创新的新高地,通州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机遇。如何更好地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推动更多创新机遇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既是通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必选项”,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实现“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的“必答题”。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科技局 | 协办: | 发改委、人社局、组织部、高新区、金管局 |
答复日期: | 2024-05-23 | |||
答复内容: | 民建党: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高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所提建议很有见地,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对此,我们非常重视,现结合各协办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区委张建华书记在去年年底的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强调,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深刻认识创新意义,以更强的主动性谋划创新。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以高新区为主阵地、广大企业为主力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创新主体引培不断加快。坚持攀“高”逐“新”发展理念,出台高企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建立科技工作月度例会制度,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推动体系,去年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89家,同比增长18.4%;新认定179家,净增95家,列全市前三。充分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等各类奖励优惠,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7%,同比增长9.7%。根据区委、区政府明确的8条重点产业链,研究出台《科技招商突破年实施方案》《加强科创项目引育的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全面吹响科创项目招引冲锋号,近几年累计引进科创项目242个。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增强。深度融入长江口产业协同区建设,聚力打造南通高新区+二级载体平台+工业集聚区的“1+3+N”协同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平台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对企业在经费投入、人才引培、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和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与上海交通大学就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达成合作共识;鸿劲新材料研究(南通)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并正式投入运营;允沃新型研发机构、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均通过市级备案;恒科新材料获市级产业链(集群)协同创新联合体认定。目前全区共创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70家,其中省级以上47家,国家级2家,分别为海星电子和江海电容器。 三是创新生态涵养日益完善。持续加大科技政策集成力度,优化兑现模式,实施“免申即享、快申快享”奖补措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兑现时效。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积极开展科创型企业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加大“江海贷”“科创贷”“技改贷”等政策性业务的宣传推广力度,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推动了科创型民营企业的加速发展。当前科创人才集团已实体化运作,南通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成功设立6支子基金,包括3支政府主导型子基金和3支市场化子基金,将在科技招商、股权投资、载体建设运营、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以投带引”促进更多优质科创项目落地。坚持产才融合,不断加强对我区重点人才规模、层次、类型、能力等方面的需求研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行业领域高级专家、博士等专业人才招引力度,近年来累计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300名,资助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72个,资助总额4亿元。 尽管我区在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上采取了积极举措,为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主体科技创新的自主性相对薄弱,在创新链分工上处于中低端;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少、层次低;部分中小企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矛盾比较突出。接下来,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推动我区创新发展在上新台阶,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提高创新主体培育强度。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高企培育三年行动,着力提升科技企业规模和质量,确保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坚持以产创融合为导向、以实际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提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设研发机构比例,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研发活动、研发投入全覆盖。鼓励企业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 二是进一步提升载体平台建设水平。以南通高新区为主阵地,加快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不断提升科创项目承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推动平潮科技创新区依托交通枢纽带来的区位优势,加速集聚各类科技项目,打造全区科创强引擎。深入实施科创载体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与知名园区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孵化基地,高效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点对点”指导的方式支持企业新建一批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创新平台。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为载体,深化与在沪非一流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大院大所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 三是进一步加强科创项目招引力度。深入落实《科技招商突破年实施方案》,加强与各镇街互动,高频高效组织各类科技招商活动,确保全年新招引科创项目120个以上。紧盯北上广深、西安、苏南等高质量科技企业“密集区”,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大力招引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让更多高精尖科创成果在通州落地转化。在专职招商队伍中融入更多科技人才元素,加快把现有招商队伍建成“熟知科技前沿、掌握产业趋势、具备谈判技巧、精通项目服务”的专业队伍。 四是进一步推动创新人才汇集汇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洽会、“十链百校千企”招才引智系列活动等为抓手,精准链接高层次人才来通创新创业,力争每年招引重点产业链科技领军人才不少于80名。对标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新政3.0,以“先行先试”“二次资助”“上市奖励”等硬核举措,为人才创业起步、成长、壮大“全周期”保驾护航。全面提升“510英才一卡通”的含金量,为人才提供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以及生活津贴、购房补贴、购车补贴等服务,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 五是进一步促进科创服务完善健全。推动众鑫集团加快构建“产业+人才+资本”的战略布局,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培育,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在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上市。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市、区)优势,持续扩大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服务领域,营造聚力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南通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