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邱训忠 建议/提案号: 112
标题: 关于促进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体育的育人价值,实现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已逐渐成为共识。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在规定的体育课程外,青少年有了更多发展自己体育兴趣爱好的课外时间,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社区体育服务等就近就便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平台,是促进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掌握2至3项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升体质健康,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学校是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双减”后,除了体育课外,我区各中小学校基本都为学生提供课后体育服务,但各个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课后体育服务项目,是十分希望能有多样的选择,满足其个性化兴趣性需求,同时能指导其运动水平提高。但是目前,由于经费、师资力量缺乏等原因,大部分学校是由学校体育教师负责课后体育服务,多为学生自己活动,教师负责监管。这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多元化选择,使学生对课后体育服务的积极性打折扣。除了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外,在社区开展的体育活动是满足广大家庭需求,方便青少年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另一种主要方式。但是目前适合青少年的“家门口”的体育锻炼场所、体育培训和活动等偏少,不能很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影响了青少年走出家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鼓励学校通过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等形式,丰富课后体育服务形式和内容,开展分层、分段体育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和吸引力。同时建立全面的课后体育服务监督与评价体系,不定期开展巡视、监督与评价。
  二是加强适合青少年的“家门口”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和公益性开放,统筹利用社区学校等场地资源,遴选符合资质的青少年体育机构,合作开展社区青少年体育培训、亲子体育活动等公益性活动,推进实现青少年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助力青少年参加运动,健康成长。
  三是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参与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等体育公共服务,与学校、社区、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选择。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青少年体育社会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和活动的质量。

承办单位: 主办: 教体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24-06-06
答复内容:

邱训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通州区教体局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能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一校一品、一生多能”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学校体育课后体育服务工作,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将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鼓励体育专业社团利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进入校园参与学校训练及盘活存量体育设施深化对外开放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利用好课后延时服务

一是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由义务教育学校根据需要自主选聘有资质的兼职教练员或社会体育组织,提供课后体育活动指导、体育兴趣班教学、学校运动队训练等服务,补齐学校体育教师短板。

二是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积极组织引导有资质、高水平的社会体育组织进入学校,运用社会资源补充学校体育师资,满足学生多元运动需求。如先锋小学聘请的足球教练员。

三是各学校将加强兼职教练员和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完善评价制度,对列入区教体局公布的黑名单的机构,学校不得选择。

二、深化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

学校运动场馆及社区运动设施是是群众“家门口”、下楼就能锻炼的场地。我局盘活存量设施,深化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一是应开尽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2021年,通州区教体局制定了《通州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并分类给予补助。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对社会开放的学校共计65所。但因三年疫情,各类开放设施设备接近老化,区教体局将积极向区财政申请建设资金,逐步恢复开放工作。

二是加强对已建体育设施的管理。区体育部门及社区分级履行健身器材建管护职责,加强老旧小区的健身设施巡查,收集关联信息、对建设时间久远的老旧健身器材场地,及时整合资源、优化布点。同时,督促社区安排专人对辖区健身器材进行定期巡查,确保腐蚀、损坏的健身器材及时发现、及时报修,对报修的老旧、损毁器材,区体育局随时维修更换,保证器材完好率。

三是强化对新建体育设施的规划。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对于群众反映新增设健身设施的需求,与各镇街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及时了解周边环境及健身设施建设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单位由各镇街及时纳入建设计划,区教体局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我区积极加强体育教育的宣传推广工作。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大对体育专业社团进校园的宣传报道,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让青少年能选择更多的体育运动,从而形成全社会鼓励支持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切实提高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和活动的质量,形成“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精神风貌。

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