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魏佳喜 | 建议/提案号: | 187 | |
标题: | 关于推动“双招双引”再创新成效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双招双引”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招引将战略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新发展阶段的新突破。2023年,全区上下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精准发力,有效服务,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高端人才项目、优质科创项目奔赴而来,为全区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撑起“跳杆”。虽然“双招双引”工作取得优良成效,但在储备优质产业、人才、科创项目资源,拓展承载各类项目落户空间、凝聚全角度“双招双引”合力、保障招引的项目后续落地上仍存在能够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鉴于此,为进一步推动“双招双引”工作取得新成效,建议如下: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全面加强“双招双引”工作矩阵建设。首先要聚焦专业招引队伍建设,通过日常培养+专题培训+定向培养方式,不断提升“双招双引”队伍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各类行之有效的招引方式方法,锻造招引铁军,打造“一专多能”的招引队伍,增强招引质效。其次要在组织领导上聚合力,进一步充实区、镇两级层面招商专业队伍,加强区投资服务中心与各个乡镇(街道)的互动。适当引进外力,发掘区镇两级在外知名人士、乡贤、商会和辖区内知名企业家的作用,不断拓展招引渠道,凝聚招引合力。最后要在政策支持上打造强磁场。通过多种途径将区镇两级的利好政策有效有力宣传出去,并结合辖区内产业链实际情况和延链补链强链构想,着力构建“一链一策”的政策体系,让更多企业家、高端人才了解通州、向往通州、携手通州。 二是挖掘载体空间。结合国有资产清查专项行动,全面、准确、翔实地排摸出存量资源,并对其进行专门梳理,分门别类制定处置方案,特别是针对过去企业违规用地被罚没收资产的处置,建议要明确相关处置方式,为乡镇推进工作消除心理压力,切实发挥出存量资源作用。持续探索集体土地上市工作,缓解土地指标趋紧现状下项目落户压力。加强镇级层面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区级补助标准,加强建设指导,挖掘优质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单位,增强乡镇拓展优质科创、人才项目承载空间的积极性。 三要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力加速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推行优化“项目经理”“工作专班”等机制,积极构建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一流生态,通过良好营商环境和优惠政策,给项目方提供充分投资信心。项目从对接洽谈到落户竣工,区各职能部门、业务窗口以及属地政府要靠前服务,提前告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求和注意点,杜绝因不清楚政策规范、不了解相关要求、不明白相关节点导致的遗留问题。围绕重大项目建立“中枢调度”工作机制,每周汇总项目进展、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由主要领导批阅,第一时间将有关工作指示反馈相关单位,一线办公、狠抓落实,以周为节点滚动推进,高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升通州“有效招引——有力保障——新项目有效招引”的金字招牌。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商务局 | 协办: | 财政局、资规局、发改委 |
答复日期: | 2024-06-26 | |||
答复内容: | 魏佳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双招双引”再创新成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全区以“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以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围绕八条重点产业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狠抓项目招引,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动能显著增强。2024年截止目前,全区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277.35亿元。 一、“双招双引”工作进展 (一)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健全,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注重抓好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强招商队伍,不断推动形成全区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抓好顶层设计。完善“1+3+N”产业承载体系,推动石港科技产业园、平潮科技创新区等二级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多梯队专业产业园区。聚焦光伏储能、汽车电子、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主导产业,围绕关键环节深耕细分、完善产业图谱清单,建立通州在外乡贤资源库,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招商精准性、高效性进一步提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10+7”月度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突出招商引资工作龙头地位,强化“一把手”招商责任,压实高新区、镇街、投资服务中心和区级部门主体责任,全区抓产业、抓招商的氛围日益浓厚。建强招商队伍。注重“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在全区遴选综合素质好、熟悉经济工作和产业的同志充实壮大招商队伍,分层次、分专题每季度开展“精英招商专题培训”。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激励作用,持续巩固高新区、投资服务中心、镇街三大主力招商队伍“争先恐后”、区级部门协同发力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二)项目招引量质进一步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2023年,我区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52个,计划总投资391.1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01.96%;2024年上半年,我区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277.35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完成率居全市第一。从体量看,2023年签约并注册项目中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2个(5-10亿元32个,10-50亿元9个,50-100亿元1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3000万美元9个,1亿美元1个)。2024年签约并注册项目中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1个(5-30亿元29个,30-50亿元1个,50亿元1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8个(3000万美元项目7个,1亿美元项目1个)。从产业看,2023年签约注册项目中涉及我区三大主导产业项目27个,占比51.9%。2024年新签约并注册项目中,三大主导产业项目24个,占比61.5%。 (三)对外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靶向高效招商持续走向深入 注重转变招商方式,扩宽招商渠道,坚持科学招商、精准招商、靶向招商,招商实效不断提升。创新招商方式。资本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等多元化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南通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通过与各类行业头部基金公司、投资机构合作,先后引进了度亘激光、源卓光电、罡丰科技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项目。通过以商引商着力补链成群, “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产业集聚规上企业近200家,产值占比超36%,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跨越百亿级台阶。 拓宽招商渠道。推进招商平台建设,与全国 10余个市县工商联,多家商协会、中介机构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构建起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招商网络渠道。今年一季度,我们开展了“上海市通州乡贤新年恳谈会”、“通州(深圳)产业发展交流会”、“全区项目集中签约”等特色招商活动共计20余场,全面宣传通州,全方位激发招商活力。提升招商精准性。推动建立起“多渠道获取投资信息、小分队前期精准对接、分管领导跟进推动、主要领导出面促成签约、专班人马跟踪服务落实”的招商新机制,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红五月”招商引资突破月等专项行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敢为、敢闯、敢创的拼搏姿态,切实提升招引质效、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成果转化,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为通州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贡献力量。 (一)全力捕捉项目信息 项目信息的获取是招商引资的头道环节,也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 一是主攻重三类项目。始终把制造业项目作为招引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更加坚决地从单纯追求完成任务、低水平重复招商向以高质量引领招商、产业化定向招商转变。特别是要瞄准行业龙头、央企国企、跨国公司、世界 500 强,聚力突破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制造业项目,确保全年新引进 5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65个,百亿级争取实现突破。要始终对外资项目“高看一眼”,像富加宜这样占地小、产出高的外资项目,多多益善,要持续攻坚在手在谈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确保全年招引 3000 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 10个以上。要始终把科创项目作为爆发点的重要抓手,积极对接具备强大科研实力、正在寻求产业化的重大科研平台,找准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以及领军科研团队,带着名单去招商,力争全年招引科创项目 120个以上。 二是瞄准三大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是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要集中力量加强信息收集、活动组织等工作,全力拓展项目信息来源。北京的国企央企比较集中,要全面梳理央企国企与通州合作情况,加大对接拜访频次,推动一批央企国企综合型总部落户通州。要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契机,深耕上海、苏南,深入挖掘、主动对接一批有意做大做强但空间受限的优质项目。要挖掘珠三角地区科创资源,着力寻求科技含量高,适合通州发展的新产业项目。同时,也要放眼国内其他区域和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境外地区,全面延伸招商网络,把更多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好项目、好企业引入通州。 三是用好三条渠道。广泛搜集项目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联系一切可以联系的人士,努力把招商的触角延伸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要用好以商引商,发挥企业家在信息、人脉、品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鼓励支持已落户企业以存量引增量,吸引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落户,他们招揽自己的老乡、朋友来通州投资兴业,往往更容易取得信任,招商成功率更高。要用好中介招商,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银行、律所等专业机构积累的企业信息,可以说是现成的项目库,要借助他们的力量重点突破重大项目。要用好资本招商,资本对科创项目具有独特的吸引力,鑫汇、高新区总公司要进一步整合力量,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引进更多优质科创项目。 (二)全力建强招商队伍 2023年,区委、区政府对招商队伍进行过一次调整,建立了三支招商队伍,今年我们对招商机制进一步深化调整,实施“赛马制”招商和“扁平化”管理,三支招商队伍每周都要确保上报一条有效重大项目信息,每个月都要邀请区领导外出招商一次,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打造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招商队伍,推动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突破。打造一支想干事的队伍。投资服务中心、高新区、各镇街还要继续充实配强专职招商力量,今年要做到全年都有人在外招商,随时可以对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马比拼,形成争先恐后的浓烈氛围,在招引项目中拿出业绩,看看谁是真英雄。打造一支有本领的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招商人员从国家方针政策、产业发展趋势,到谈判技巧、商务礼仪,都要进行深入学习,全面掌握。特别是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对产业链条、技术路径、应用领域、区域分布都做到了然于胸,对客商的投资意愿和项目的市场前景、资源消耗、后续产出也要做到了如指掌,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通州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招商政策、保障能力要如数家珍,自觉当好招商引资的行家里手。 (三)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一是建强平台载体。载体资源是招商引资的关键一环,要加快构建以高新区为龙头、二级平台为支撑、其余镇街为补充的产业承载体系,形成配套完善、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高新区要继续发挥主阵地作用,对标苏南先进园区,高标准推进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等专业园建设,继续深耕重大项目和科创项目,确保全年落户5亿元以上项目27个。平潮是通州交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要加大与区属国有企业合作力度,加快产业园建设,继续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石港现有产业园基础较为扎实,要切实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金沙要集中精力招引优质科创项目,做优都市产业。其余镇街积极盘活资源、挖掘潜力,为产业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二是保障要素资源。项目的落地,离不开资源要素的保障,梳理全区资源库,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现在无论是土地、环境容量、能耗指标都是不可再生的紧缺资源,与其等指标不如挖潜力,要逐步盘活占用资源多、产出效率低的企业项目,做大资源总量池,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更好的项目上去。同时,要抢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城乡土地高效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内部挖潜的基础上,要用好上级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政策,通过点供等方式向上争取指标,这样既为通州保存了发展潜力,也为企业赢得了发展先机。 三是优化项目落户流程。2022年下半年,全区开始试行项目评审制度,对项目进行了筛选。今年我们要完善这一制度,各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对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主动担责、快速响应。 感谢您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南通市通州区商务局 2024年6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