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西亭镇政协工委 建议/提案号: 10
标题: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拧紧全区学校食品安全链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学校的餐饮质量与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同时也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为学生提供安全营养的饮食,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这不仅仅是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地方的发展问题、稳定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学校食品安全引发的网络舆情时有发生,对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我区未发现类似情况,但是我们要深刻吸取其他地方的经验教训,把学校食品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重视学校的食材采购、烹饪加工、食堂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校的食品安全水平。
  一、全区学校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
  当前在校学生中,寄宿制学生,一日三餐均在学校食堂用餐;非寄宿制学生,每天有一餐或者两餐在学校食堂用餐。因此,学校食品安全的主要方面和重点关键就是学校食堂的供餐安全。目前,全区共有高中食堂5家、中职食堂1家,经营模式为全部承包,供餐人数(含教职工)分别为12893人、4043人;初中食堂27家、小学食堂47家、幼儿园食堂77家,经营模式为全部自营,供餐人数(含教职工)分别为29874人、57173人、24307人。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关注学校食堂伙食质量,不断打造阳光食堂、放心食堂、满意食堂。一是突出学校食堂公益性。教师伙食补贴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师生分开单独核算。学生食堂的水、电、气均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降低食堂运行成本,保证食堂伙食质量。学生带量营养菜谱提前一周公开公示。食堂当天采购食材名称、数量、价格、供货单位以及食堂财务收支情况、学生伙食收费标准和结算清单,均纳入校务公开范围并长期公示,如有结余则一律在学期末统一退还给学生家长。二是突出饮食安全性。校园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各校全部配齐配优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日排查、周管控、月调度”食品安全风险动态管控机制。全区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每学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全员食品安全意识。区教体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公安局等部门,不断加强督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区财政每年加大投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学校食堂标准化运作。三是突出供餐优质性。坚持大宗食材公开招标制度,招标公告和中标结果都在教育云平台公示。建有全区学校“学生营养菜谱库”,实现资源共享。科学编制、不断优化学生菜谱(含水果、牛奶、加餐点心等),提供品种多样、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营养丰富的饭菜。食材当天采购、当天现做,解除家长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担忧。学校执行陪餐要求,每餐均有校领导和膳食管理委员会的家长代表与学生同菜同餐,接受家长代表们进食堂监督体验和满意度测评。
  二、学校食安链上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全区学校食品安全情况总体较好,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食安链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采购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为学生提供就餐的学校食堂,只有米、油等大宗食材由区教体局统一公开招标采购,而其他如猪肉、蔬菜等生鲜农副产品食材均由各学校自行招标采购。学校各自采购数量相对较小,形不成量大价优的规模优势,有些大型优质供应商基于配送成本等因素,参与投标积极性不高,现有供应商大多是规模体量较小、仓储物流条件一般的企业。
  二是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没有跟上形势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供应商数量较多且分散,导致教体局、市场监管局对学校食材供应商的监管难度比较大,无法对学校食材供应源头开展有效监管。学校没有配备食堂快检室,无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对食品安全隐患早排查、早预防、早控制。
  三是专业人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学校缺乏专业营养配餐师,不能很好地对中小学、幼儿园等各年龄段学生群体所需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进行科学分析、合理搭配,从而难以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营养配餐进行把关。
  三、加强学校食安链的几点建议
  确保学生在校饮食安全,这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采取原有措施的基础上,要瞄准问题靶向施策,推进通州区“阳光食堂”信息化智能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学校食品安全链进行补链强链。
  (一)以智能化管控风险,把好食材采购关。一要实施公开招投标,积极防控招标风险。学校食堂在自主经营中以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择依法取得食品营业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专业餐饮服务单位提供服务。优化食材采购评标方式,防止简单以最低价方式中标。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将中标供应商、中标周期、中标品类与品种等信息纳入平台,供应商每天按时进行订单与配货管理。二要采用智能核磅秤验收,有效把控过程风险。强化各校使用“阳光食堂”平台和电子秤,自动抓取食材入库管理,对食材进行自动称重验收,一键拍照自动上传,双方在线签字,验收过程透明公开,检查食材品质、溯源凭证及检测报告等,避免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验收客观真实。三要提高食材采购监管标准,切实防范安全风险。投入资金组建快检室,实现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阳光食堂”平台互联互通,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平台,学校实时查询,市场监管局实时监管,确保食材安全、新鲜、当季、价宜。
  (二)以规范化提升质效,把好过程管理关。一要抓资金使用。明确学校食堂人员配备、财务管理等要求及风险防控要点,规定师生就餐分开采购、单独核算,限定伙食成本开支范围,定期组织财务审计,及时整改存在问题。二要抓验收标准。明确要求学校食材质量验收标准,规定进入校园的所有食材的质量合格证、检验检测证必须随货同行并拍照上传信息平台,所有蔬菜水果都必须快检,所有猪肉、牛肉、禽肉必须集中采购,所有鲜活水产品必须增氧配送,从源头上保证校园食品安全。三要抓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努力实现食堂明厨亮灶率100%。深入开展食堂油烟净化整治,在学校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教育学生要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三)以制度化加强监管,把好结果评价关。一要完善监管模式。创新学生营养餐交流、评价制,组织全区学校每天网络“晒餐盘、比质量”,各学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学生餐菜品更丰富、数量更充足。在全区所有学校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建立“食品安全员日管控、食品安全总监周排查、校园长月调度”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二要加强日常检查。教体局要常态化检查学校食堂和食材供应商,会同市场监管局开展春秋开学季、重要节日、中高考食品安全专项督查,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隐患,通过以查促改、闭环管理,提升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环境。三要提高配餐营养。在全区学校配备专兼职营养配餐师,科学编制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生营养食谱。建立各学段营养食谱研讨小组,审核各学校每期的配餐食谱。邀请营养学专家来通授课,对全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营养配餐师进行营养知识培训。定期开展“食堂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学生家长“进食堂、议食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提升食堂服务质量。

承办单位: 主办: 教体局 协办: 市监局
答复日期: 2024-06-06
答复内容:

西亭镇政协工委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拧紧全区学校食品安全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供应商队伍建设,在食材保供源头上拧紧全区学校食品安全链。通州区教育体育局一直坚守学校食品安全底线,在借鉴周边兄弟县市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印发了《南通市通州区学校食堂食材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通教技〔2023〕8号),将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局直幼儿园组成七个联合体统一大宗食材公开招标。公开招标采购,交易地点设在通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化了食材采购评标方式,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方式,结合实地履约能力考察确定供应商28家,解决了之前对近300家供应商“监管难”的问题。供货品类包括冷鲜品牌猪肉、牛肉,蔬菜等十大品类,中标供应商都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商或全品类经销商,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二、织密食品安全工作网络,在专业专人上拧紧全区学校食品安全链。区教体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分类培训,建立学校安全总监制度,抓好“三类人”、“三件事”、“三本账”,不断强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食品安全工作机制。计划利用2024年暑期进行学校营养配餐员培训。

三、加强重点关口智慧化建设,在技防物防上拧紧全区学校食品安全链。鉴于目前省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尚未实现省市区三级平台全面对接,我区计划于2025年采用智能核磅秤验收管理,有效把控过程风险,大力推进食材验收环节智能化,进一步用好江苏省中小学校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覆盖率100%;2024年建立全区学校食堂排油烟设施安全监管平台,对预防控制学校食堂排油烟设施火灾隐患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努力消除细微细小隐患,在日常管理上拧紧全区学校食品安全链。区教育技术中心于2023年开展网络“晒餐盘、比质量”活动,全区各学校将学生伙食状况拍照上传,教育技术中心安排专人核查统计。对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苗头性问题,一旦露头,教育技术中心即第一时间向“一把手”校长发出预警,同时派出专组踏校检查核实。

五、责令整改并“回头看”,在审计监督上拧紧全区学校食品安全链。区教体局审计办每学期均对学校食堂开展专项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列出问题清单,责令学校即知即改,并组织“回头看”。

感谢你们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