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工商联 | 建议/提案号: | 027 | |
标题: | 关于聚焦先进制造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上。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区发改委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19-06-24 | |||
答复内容: | 工商联: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聚焦先进制造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所提建议很有见地,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对此,我委非常重视,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多次强调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8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聚焦“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幸福家园”四大定位,助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一是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8%,高于南通市平均增幅0.6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9.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2.47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8.2%,高出全年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4%,高于全区平均增幅0.2个百分点。高新行业投资增长32.6%,比上年提高29.9个百分点,高出全区平均增幅24.4个百分点;技改投入增长34.8%,比上年提高53.3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驱动动力更足。2018年,全区实施技改项目138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7家,创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5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7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比上年增加2.44件,增长8.9%。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1072人,比上年增加79人,增长8.0%。 三是减税降负效益更好。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2%,利润总额增长8.6%,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8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9.6%,比上年提高52.2个百分点,营业利润负增长的单位占比为8.7%,比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 虽然目前我区制造业发展运行平稳,但仍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低迷、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高新技术产业有待提升、龙头企业拉动效应减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优化。围绕提升城市能级,立足南通主城视角,加快重点片区规划设计、联动开发,科学谋划功能定位、资源布局。着眼市场变化情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三去一降一补”各项措施,大力发展新兴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内涵和生命力。着力打造地标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努力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智能装备产业加快培育冷链装备、节能环保、高端数码打印等板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集聚上下游项目,推动向系统总成、整车方向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7%。 (二)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将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企业开展更多创新研究,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争创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造更好条件。加大智能设备投资扶持力度,提高智能制造普及率,2019年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建成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运用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等创新创业载体,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突出双招双引,不定期组织高校和企业对接,推进实体经济创新成果转化,力争2019年新增各类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10家以上,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全面夯实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基础。 (三)搭建人才招引平台,助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人才专业市场,实现与上海等创新高地人才市场相联通,进一步加大吸引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的力度;落实通州“人才新政21条”,实施区“510英才计划”,依托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驻外招商联络处、“招才引智大使”等平台资源,加大引才聚才力度,为通州引进更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吸纳、招引更多高精尖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在创业扶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工作格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名以上,培育更多匹配产业发展的“通州工匠”。 (四)优化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研究出台《通州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工业、服务业、科技、市场监管、商务等方面,聚焦地标产业发展,分行业制定扶持政策,更加突出扶持的导向性、精准性、撬动性,2019年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以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扎实推进企业金融服务“家家到”、政银企对接“镇镇行”、“金融+项目”对接、“金融+人才”对接、“金融产品创新年”活动等各项活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度,实现全年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支持民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实现“苏科贷”融资放贷额2亿元以上;加快落实我区《企业股改和挂牌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19年新增IPO过会企业1家、新入轨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四板挂牌企业10家;深入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和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宣传月”、“排查月”,进一步提升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进一步规范,同时探索建立缓交制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清理取消、整合规范现行中介收费项目,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国家、省要求取消的一律取消;实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发放稳岗补贴、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严格实行一般工商业电价调整。 (五)强化品牌质量,打造通州品牌。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质量和品牌需要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质量提升,全力推进品牌培育,积极扩大通州企业、通州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增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着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信誉,鼓励企业做精做专、做细做优,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承载体,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制造业企业。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增强高质量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推进“一企一标”工程和“一镇一品”建设,2019年争取认定驰名商标不少于1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加强联系,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指导和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6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