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九三学社通州区委员会 建议/提案号: 040
标题: 关于健全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一、我区教育均衡现状分析

1.当前义务教育均衡状况令人担忧

当前我区共有小学45所,据调查,教育质量获得老百姓基本满意的小学有7所;初级中学27所,据调查,教育质量获得老百姓基本满意的有5所。其中不少小学和初中甚至出现生源数略高于教职工人数的现象。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城区学校学额爆满,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2.当前高中教育均衡状况令人担忧

全区高级中学经过调整撤并为4所,目前已经全部获得四星重点中学验收。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南通市同类学校同层次比较中相对较弱。在高中入学均分、高考本科升学率等重要指标上相对落后于兄弟县市。

3.教师流动机制尚不健全

在2009年通州区就出台了《通州区2009年暑期教师流动管理的意见》,但实际教师流动存在着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单向逆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平衡现象,导致实际上的教师流动与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宗旨相反。

二、影响教师交流的因素

客观原因:

1.工作生活差别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差别,大部分教师的流动更多向城市学校。由于长期的教育政策倾斜,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照顾重点学校和城镇学校,造成校际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现象。虽然教育现代化验收也对薄弱学校施加了一些雨露,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难以留住人才。

2.管理体制制约流动

现行的教师管理体制下,编制部门严格控制着人事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拨付人员经费,教育部门虽然管理着教师,缺乏自主招录、调入、调出教师的权力。编制部门往往严格按照多年前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很少考虑课程结构的变化、教师年龄结构的变化、学龄人口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寄宿制的需要、小班化教学的需要等因素。特别是,当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布局较为分散,学校和班级规模较小,按照原有的师生比配置教师编制,很难真正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3.政策缺乏配套措施

当前的教育流动政策虽然也推出了如送教下乡、双向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均衡师资的问题。相关政策在执行中更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尤其是关系到教师切实利益的如职称、评优、交通、住宿、子女入学等问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

主观原因:

1.教师的职业认同

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追求生活的安逸远远高于追求工作的出色,缺乏在艰苦条件下建功立业的精神,教师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教师缺乏对教师这一特殊角色的传统认同,仅仅将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服务意识和献身精神越来越薄弱,支持落后学校的内在愿望很淡薄。

2.教师的精神追求

由于现行政策的原因,在重点学校、城市学校教师在个人发展上具有相对的优势,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容易得到实现,因此传统优质学校更容易获得优秀教师的青睐,而薄弱学校则因“破窗效应”集中了越来越多的老弱病残,学校的不均衡现象愈加突出。

3.教师的第二选择

由于生源数量的减少,我区教育区划调整后学校数量和班级数量大大减少,整体上存在着教师结构性过剩和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但由于不少教师缺乏在职培训,对不适应教学要求的转岗存在抵触,占有着编制和岗位却不能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不利于教师的合理流动。

三、我们的建议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良好的师资意味着优质的教育,均衡的教育就是均衡的师资。因此,教师交流对均衡教育至关重要。政府部门要在教师交流中起主导性作用,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综合考虑。

1.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制度,适应时代变化要求

人社局根据形势的变化核算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标准和编制总量并进行定期调整,财政局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核拨人员编制经费。教育局根据教育发展、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统筹分配学校人员编制,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的编制数量。

2.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变“单位人”为“系统人”

改变教师和学校的传统隶属关系,变教师人事从单位所有为全区统筹实行全区统一配置、统一聘任、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打破校际间优质教师资源保护的壁垒,统一全区教师福利待遇标准,实现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同级别教师同工同酬。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置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将教育行政部门管“身份”、促“均衡”和学校“管人”、“用人”很好地结合起来。

3.丰富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教师交流的配套措施

在现有交流制度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通州区教师交流制度,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校长轮岗制度、农村任教制度、支教制度、挂职制度、服务期制度等,强化“区有校用”,均衡配置各级各类学校人才资源。尤其是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可以明确一定的交流比例,有效促进教师交流。

要使教师交流制度落到实处,实行均衡教育的目标,关键在于配套措施的实行。需要政府部门在编制、岗位、职称、聘任、考核、培训、待遇等多方面对现有教师政策进行调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整体推进。

4.制定教师教学岗位退出制度,促进教师岗位流动

对于当前学校存在的一些不合格人员占据着教师岗位,制约着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的现象,可以通过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教学岗位机制和优秀教师补充办法,将这些不合格教师转为教学辅助岗位,促进教师流动,均衡教师素质。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教学岗位退出制度的制定要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规定的前提下进行。

承办单位: 主办: 教育局 协办: 人社局
答复日期: 2018-04-13
答复内容:

九三学社通州区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健全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区现有高中4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25所,小学43所,幼儿园6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11万人,教职工1万人。自2013年春季开始,我区正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流动工作,流动形式有超编分流、组织调动和交流支教等。教师交流工作的推动实施,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2013年10月,我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

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通过教师调动、支教、挂职锻炼、组织调动等多种形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常态化。2017年,教师流动比例由上年度的14.5%提高到15%,骨干教师的流动比例达到24%。通过交流,教师们不仅在专业发展上有了更好的环境资源,同时还增加了多所学校或者是农村学校的工作经历,有效地促进了校际间教科研水平的交流和教师个体业务水平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是,由于经费保障与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现阶段教师流动的方式与流向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了有效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去年6月,区政府办公室印发《通州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通政办发〔2017〕49号)文件,重点在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先补足配齐乡村教师,建立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乡村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审办法,积极开展乡村教师培训,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八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此文件的出台对于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起到指导和推进作用。

今年4月,区政府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通政发〔2018〕6号)文件,在合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着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深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组织领导依法落实经费保障、全力保障校园和学生安全等七个方面提出24点明确要求,全区各部门正按照此意见要求,认真梳理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贵委提出的四点建议非常契合当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统筹使用编制。建立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根据办学规模和生源变化,每2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编制总量核定要充分考虑校长、教师交流和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充分考虑教师进修培训、生病生产和寄宿制学校的因素。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区教育局按照学校布局调整、办学规模、生源变化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剂使用,报区编办备案后实施。

二是集中人事管理。落实学校法人自主权,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着力规范聘用合同管理,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聘用学校按规定做好教师考核评价、评优评先、岗位竞聘、职称申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等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合同管理,切实履行聘用合同。搞活单位内部用人机制,加强教师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稳步推行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发中小学人才活力。严格教师资格准入管理,新进人员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三是合理组织流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常态化,加大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力度,合理组织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充分借鉴已经成立运行的教育集团和教学协作区的成功经验,用重点学校、优质学校资源辐射和提升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完善集团运作与管理机制,促进成员学校间学科教师学术交流的频度和深度,提高集团内教师的施教能力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城镇学校骨干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20%。完善交流教师工作目标制,落实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用制度促进交流工作出实效、有真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改建、租赁等方面,逐步满足乡村教师周转宿舍需求,确保广大教师安心工作。

四是完善岗位竞聘。完善教学岗位竞聘上岗机制体制,各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根据办学规模、本校实际核定教师岗位和岗位数,每年暑期组织本校教师竞聘下一学年教学岗位。其中参加工作3年及以内的新教师采取教学岗位竞聘和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由本校落实教学岗位;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及以内的教师未能竞聘到教学岗位的教师,由本校安排至教辅工勤岗位。其余未能竞聘教学岗位的教师由区教育局组织参加有岗位需求的学校竞聘教学岗位。仍竞聘不上的,由原学校安排至教学辅助及工勤岗位转岗聘用,并按教学辅助和工勤岗位人员实施考核管理,转岗聘用期间暂缓教师资格注册。

感谢贵委对通州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

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