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侨联台联 建议/提案号: 042
标题: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老年群体生活幸福指数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区也日益凸显。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且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的居家养老方式,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的有效方法。为此就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和扶持功能。一要着力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分配和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在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二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在社区资源利用、养老机构项目审批、税收、信贷、水电气供应等方面出台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督促抓好贯彻落实;把各单位各部门掌握的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层面实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功效。三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托老所等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事业,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四要搭建信息一体化平台。依托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平台优势,建立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社区便民网络等求助和服务信息沟通渠道,加强服务资源和服务对象双向交流,便于老人进行日常咨询和紧急求助。

2.引导居家养老多样化发展。一是结对帮扶居家养老。由志愿者和老人结成关爱对子,老人日常生活自己料理,遇急事、难事,志愿者帮助解决。也可以充分发挥离退休和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力资源,就近就便结对帮扶,让壮年老人帮扶高龄老人,解决高龄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难题。二是抱团取暖居家养老。由社区引导,老人之间按照就近、熟悉、合得来的原则,几家情趣相投的空巢老人联合起来,集中居住到一起,把其他人的空房子租出去,以房租来补贴生活费用。或者几户空巢老人集中在一家吃饭,搭伙养老,共同请钟点工做饭,集中照顾。三是日间托管居家养老。社区成立日间照料站,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采取早去晚回的方式,到日间照料站活动。

3.规范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要根据老年人体质状况、精神状态、生活现状等不同情况,为老年人规划好与其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模式。一是对于能自理的老年人,在社区开展“日托”班,中午集中就餐,并可安排社区卫生中心医护人员定期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体检。此种形式可以解除儿女的后顾之忧,又不离开原有的环境和家庭。熟悉的老邻居,老伙伴一起聊天、娱乐,有利于老人摆脱孤独感,促进心理健康。二是对于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采取互助的形式。动员自理老人担当起照顾半自理老人的任务,这样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老年之间也能相互照顾,容易沟通,尤其是社区中的老邻居在感情上更易接受。三是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探索一种新模式来解决,就是“志愿者”服务形式。社区的志愿者主要包括社区的居民,在空闲时间去当“义工”并且打卡记录在案,参照“义务献血”形式,日后“返还”,自己进入老年期后可无偿享受年轻时付出的“义工”服务。如果整个社会都树立“人人为我养老,我为人人养老”的观念,年轻时为自己今后的老年储蓄服务,养老事业就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大减轻整个社会的负担。

4.依托社区服务健全完善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中心,建立一种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并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形成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兼有护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应急救援的综合性服务。一是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上门医疗服务、基本生活服务、上门探访服务、外出陪伴服务、法律咨询服务、老有所教服务等,此外还可设立老年人日托中心、养老院,为老人安排适当的社区活动服务等。二是加强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的设施建设,使老年人有一个充分的心情宣泄、情感疏通之所。加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方便老年人开展舞蹈、歌咏、戏曲、乒乓等文体活动。三是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由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协调、街道社区操作,与社区服务机构和个人,共同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四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要对服务人员进行包括养老服务职业道德教育、老年人护理基本业务技能、老年人心理特征和与老年人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服务人员能力与素质。五是规范管理养老志愿服务队伍。对志愿者的意愿、服务特长、希望提供的服务等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以方便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并且制订一套奖励办法,使志愿者更好地发挥专长,提高服务质量。

5.加强居家养老政策的宣传。家庭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第一资源,子女是赡养老年人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子女和亲属自觉尊老敬老,建立新型的道德伦理规范,履行照料护理老年人的义务。对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那些不尊老不养老甚至欺负虐待老年人的人和事,必要时给予曝光,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把“高龄化、老年化、空巢化”所带来的“银发浪潮”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矛盾和影响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建设居家养老体系是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加快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更是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在这方面多花气力,多下工夫,让通州老年人晚年更幸福!

承办单位: 主办: 民政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8-06-27
答复内容:

侨联台联部门的委员:

你们提出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老年群体生活幸福指数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龄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至2017年11月底,我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34.31万人,占总人口30.19%,高于全国12.89百分点,并随今后逐年递增,且人口高龄化发展明显快于老龄化发展速度。面对十分严峻的老龄化社会,这些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为引领,紧紧围绕“9064”创建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构建面向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政府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着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依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稳步发展。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的要求,大力推进居家养老中心(站)建设,2011年底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了区、镇(街道)、社区(村、居)三级网络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升级建设。目前,有71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家日间照料中心,并按域内老年人需求组织开展日托、助餐服务能力,其中有4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承接社会组织及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我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制订了通州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通州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考评办法(试行)》、《通州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区有1286名低保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失能老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失独老人、75周岁以上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农村“五保”老人以及7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一对一”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另有4580名老人享有志愿者、邻里互助以及小老人为老老人的帮扶服务。同时,不断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以失能、高龄、空巢(独居)等三类困难老人为重点,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紧急救援、家庭医生签约等方面延伸。该政策制度的落实,深受广大老年人群体的普遍欢迎。

2、推进主城区居家养老呼叫服务建设。主城区二个街道有770名困难老人享受 “呼叫一键通”服务,实现老人、子女、呼叫中心多向互动,主动监测;形成健康管理、紧急救援、医疗康复、生活服务、机构管理“五大系统”,合力助飞信息化养老,实现养老服务供求信息无缝对接。为居家的老年人带来了足不出户,方便可及的生活便利。

3、探索了具有通州特色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根据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点,我区每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把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人员的信息及扩展信息全部纳入数据信息库管理,并每季度刷新,老年人数据录入率在98%以上。同时,把为民服务的家政服务、水电维修、代充煤气、卫生保健、日托照料、法律维权等机构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一位老年人手中,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2)建立了一支社区专业的服务团队,随时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担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通过信息平台转换,实现无缝对接。

4、大力加强养老场所管理人员、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2014年8月我局职能科室到全区各镇(街道)巡回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2014年~2017年间,委托了南通市科技进修学院对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养老机构培训了一批养老护理员,有247名取得了初级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证书,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效应明显改观。

5、认真做好安全、防事故的工作。每年我局职能科室不少于二次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的检查,委托区公安消防大队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杜绝养老场所安全事故的发生。

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价评估。居家养老服务运行这些年来,我局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坚持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探索建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强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制订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价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考察、现场翻阅台账资料、上门了解服务人员和被服务对象、检查资金、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最后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确定的等级与运营经费挂钩。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共享难度较大。尽管我区社会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全部建立,但各类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社区内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保健、信息咨讯等服务资源分属不同部门和条块管理,存在着利益关系的矛盾,因此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为从根本上打破部门限制,没有形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合力。总之,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仍然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难以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养老资源分散在社区各个企事业单位之中,然而,很多驻社区单位对于社区建设漠不关心,缺乏参与积极性,导致这些单位养老资源的对外开放程度都很低,往往只限于内部老年人使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参与机制仍没有形成,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互动不够,各种老年服务资源的衔接机制尚待建立健全,满足多方位、多层次的为老服务需要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参与度不高、投资兴办主体单一。目前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还是以政府投资主办为主,由于我国老年人传统的思想观念僵化、顽固,对外界的新生事物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没有形成习惯,农村社区的老年人更加明显,所以,这些老年人是很难走出家门的。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人员不稳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是社会组织,进行了民非登记,按照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要求,应配置专职工作人员,但是,我区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内部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是兼任的,有的是临时的,还有经常变换不固定的,这种岗位人员不稳定性遏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期发展。

三、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下一步的措施

(一)通过加大宣传,营造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良好氛围。通过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努力营造一个政府、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才能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老年人有获得感、幸福感,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尊老、爱老和孝老主题活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宣传好家风发家训,传承中华孝道文化。

(二)鼓励社会参与,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确定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民函[2017]252号)精神,南通市作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的地区,今年起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放开,鼓励各类优质社会资本进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领域,支持专业机构或组织管理运营。

(三)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适用可操作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评估机制和综合性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引入第三方,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行业监督,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纳入职业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南通市通州区民政局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