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九三学社通州区委员会 建议/提案号: 044
标题: 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是国家、省、市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抓手。创建特色小镇这块“金字招牌”,一能促进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二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一批项目建设;三能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能集聚高端人才,搭建一批创业创新平台;五能产生溢出效益,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2017年10月21日南通市政府印发《关于培育创建南通特色小镇的方案》,要求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分批培育20个左右的市级特色小镇。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在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推动运动休闲、旅游风情等特色小镇建设”。区政府在2017年12月又制定了《关于培育创建通州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当前,我区正处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是破解目前发展难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州是移民之地,成陆时间较晚,人文历史不够厚重,自然禀赋不够丰富。加之产业特色不鲜明,具有特色、能吸引眼球的经典产业、核心元素不多;规划不够科学,缺乏前瞻性,空间承载能力不足,功能不够完备,机制不够灵活。但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要看到优势,提振信心。一是从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来看,我区有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川姜“双创”基地等。二是从产业来看,我区有家纺城、空港产业园、石港科技产业园、船舶工业园等。三是从科技创新来看,我区有科技新城、科创大厦、综艺金融港以及东大科技孵化器等。四是从人文底蕴、自然禀赋来看,我区有余西古村、石港渔湾水道,还有绿博园、金土地、忠孝文化园等景观,目前五接开沙岛体育旅游也已纳入国家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培育名单。这些虽颜值不高,但与浙江和省内有些特色小镇有相近、相似之处,形态良好,已具雏形。为此我们建议:

一、抓住机遇,确定培育对象。国家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目前已公布了403个中国特色小镇,南通地区的如东县栟茶镇、如皋市搬经镇获得命名。江苏省启动的特色小镇建设,力争通过3至5年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目前已公布了25个,南通的吕四仙渔小镇、海门足球小镇名列其中。通州区要有紧迫感,必须将此提上办事日程,迅速部署。川姜的家纺小镇具有较好基础,要巧妙包装,积极申报。兴东的空港、五接的体育旅游、船舶工业、东社的忠孝文化有良好的基础,还须统筹谋划,精心打造。石港有古民居(宅)、武术、京剧、书法、园艺等传统文化及渔湾水道等自然资源可以充分挖掘整理,创意策划。

二、全面动员,加快梯队培育。2017年5月,省委、省政府推出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己公布试点村庄45个,南通市3个全部落在如皋,第二批共25个试点村庄也将尽快启动。我区仅五接镇开沙村、十总镇十总居两家获评过省级美丽乡村,如果再不努力,省特色田园乡村又将落空。区各相关部门、各镇(街道)要全面动员,迅速行动。在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与美丽乡村等培育创建中,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在全区尽快形成梯队培育,逐步升级。

三、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培育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省特色田园乡村、省级美丽乡村涉及地方全社会、多部门,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建议区建立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政府各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文明办、农工办、交运局、水利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单位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全区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的政策研究和工作推进。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培育创建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整体联动,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主体是区政府,省级特色小镇、省特色田园乡村、省级美丽乡村培育创建主体是各镇(街道)。承担规划建设的主体,要按照工作任务目标建立相应的组织工作机制,推进培育创建。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根据特色产业类别,牵头做好本行业规划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一镇一村一策”扶持政策,指导和支持特色发展。同时,整合部门资源,落实配套政策,对上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对下与镇(街道)联动,协调解决问题。

五、积极引导,制定扶持政策。对具备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省特色田园乡村培育创建条件的,区政府应积极给予财税政策支持,特别是对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名单的,规划空间范围内新增财政收入区级留成部分及省、市返还部分,一定时期内予以全额返还。对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优先予以保障。积极给予金融支持,鼓励运用PPP模式推动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道)设立特色小镇建设专项基金。鼓励人才引进,对特色小镇建设亟需的高端人才、特殊人才,优先享受区各项人才政策,实行“一人一议”。同时,对国家、省、市明确培育创建项目的各项资金、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六、科学评估,完善考评机制。认真制定我区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培育创建考核办法,建立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考核机制,把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上来,及时评估总结创建和培育试点过程中的新经验、新成效,高起点、高质量、高要求推动我区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力争使我区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绘出美丽中国通州画卷。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住建局
答复日期: 2018-06-27
答复内容:

九三学社通州区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委长期以来对我区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于提案中所提及的问题,区发改委会同住建部门对我区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进行了梳理,对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全面的落实。

一、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

2016年7月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后,国家各部委又陆续发布了多个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文件,同时各省也纷纷出台文件,从政策上、资金上对特色小镇建设加大支持力度。2016年底,江苏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6〕176号),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2017年10月南通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培育创建南通特色小镇的方案》。特色小镇之所以能够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持续火热,是因为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提出,通过发展特色小镇可以促进、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业,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二是缩小城乡差距。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带动一大批村镇的经济发展和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借助特色小镇建设的东风,原有特色产业的小镇就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竞争力,同时原来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小镇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则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四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建设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使游客在出游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满足游客多样需求,也促使旅游产品开发者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时转变思想,不断推陈出新。此外,特色小镇建设还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促进农民思想意识转变、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的意义。

二、我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基本情况

(一)主要做法

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注重调研学习。2017年5月,区发改委组建了特色小镇调研组,赴宁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特色小镇调研活动,参观了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杭州湾滨海欢乐假期小镇等,并听取宁波市发改委分享特色小镇推进的工作经验,从中吸取了较好的经验。二是注重考核激励。为突显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我区在2017年年底制定了《关于培育创建通州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并将特色小镇建设加入全区“四个全面”年度考核中,权重1分。尤其在制定具体考核细则时,根据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创建要素制定了既切合实际又能紧扣目标的考核办法,为年度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三是注重跟踪推进。2017年7月,南通市召开特色小镇创建培育交流会,经过筛选,我区6家小镇参与汇报交流。9月,区发改委特色小镇调研组对6家申报市级特色小镇的镇(街道)进行了实地勘察和座谈交流,掌握特色小镇工作实质性进展,为下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推进情况

按照规划引领、产业主导、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生态立镇、市场主体的思路,我区首批6个特色小镇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江海数字小镇。位于高新区科技新城,计划总投资40亿元,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定位于信息软件、人工智能等研发孵化产业。目前,已落户天津大学密西根大学联合研究院、航天十二院军民融合产业促进中心、纺织研究院、海工研究院等平台,接待中心、数字货币产业园、智慧家居体验馆、数字航空体验馆等均已规划到位,小镇客厅建设已进入图纸设计阶段,人工智能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应用层三个层面均有项目落地。三年内,小镇将重点建设江海智汇园、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南通)国际交易中心、数字货币产业园、数字航空体验馆、数字小镇生态建设五大项目。家纺小镇。位于南通家纺城,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以电子商务服务为重点,沿川姜镇金浩路打造未来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家纺电子商务物流基地,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家纺电子商务街区。小镇分五个区域,即市场集聚区、仓储物流集聚区、商贸商务区、设计研发区和生活区。总投资6亿元的中通物流苏北转运中心、总投资2亿元的磨框四期安置房工程今年年底前开工,目前,小镇正与国内大型企业积极洽谈,寻求合作整体开发事宜。空港小镇。位于兴东街道,计划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定位于高端制造业,发展立足于兴东机场和以机场为核心的航空运行、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航空创意、航空物流等产业项目。目前,已有华夏、尊翔等业内知名航空企业落户。航天果蔬小镇。位于十总镇,计划投资22亿元。小镇立足于白鹭湖庄园和镇区的农业基础,以“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航天农业院士工作站”和“智能化葡萄园”项目为突破口,打造集科研示范、科普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采摘垂钓、健康度假、太空示范、商务接待、生鲜物流为一体的“航天果蔬小镇”。目前,正在与北京三润泰克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 、太空巡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接洽。田园小镇。位于石港镇,规划面积约1.33平方公里,定位现代农业,周边配套休闲娱乐、农业观光项目。国学文化小镇。位于东社镇,计划总投资50亿元,核心区规划面积0.6平方公里,以“天下书院”为核心,打造书声、书趣、书香、书韵为特色的国学特色旅游小镇。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贵委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可操作性很强,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准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落实。

(一)以整体联动下好“一盘棋”。强化区发改委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小组职责,具体负责全区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的政策研究和工作推进。各镇(区、园、街道)创建主体要按照工作任务目标建立相应的组织工作机制,顺应特色小镇建设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和修编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和创建培育方案,推进培育创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统筹考虑特色小镇建设、特色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农庄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一镇一策”扶持政策,指导和支持特色发展。

(二)以产业思维塑造“特而精”。特色小镇的本质是产业问题,核心是创新发展。围绕力求“特而强”,不求“大而全”的产业导向,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准确把握好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特征,以培育产业集群为抓手,强化特色产业项目招引,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集群效益明显、经济总量可观的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省级特色小镇1家、南通市级特色小镇2家。

(三)以政策保障破解“要素难”。对列入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在财政资金、用地保障、投资融资引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强化财政扶持,支持相关镇(区、园、街道)设立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产业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土地保障,用足用好省市区各类土地保障政策,强调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鼓励人才引进,对特色小镇建设亟须的高端人才、特殊人才,优先享受各项人才政策。

(四)以思路创新化解“运营难”。特色小镇的运营是将所有的功能要素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各类资源进行综合运用叠加落地的过程。注重开放式招商引进运营团队,积极探索采用特色小镇PPP模式,以特色小镇项目为合作载体,让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实现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的目的,同时为社会资本带来一定的投资回报率,实行创新共享。以大数据探索“新模式”,探索运用新技术,将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改进管理,预测市场,推动经营。

(五)以生态文明提升“高颜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坚持以“263”专项行动的黑色水体治理为抓手,推进各镇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使特色小镇更生态、更宜居,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进一步突出“一镇一品、一镇一风格”,推进建设“高颜值”特色小镇。

感谢您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并恳请您们今后一如既往对我区特色小镇建设多提宝贵意见!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