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方启领 建议/提案号: 008
标题: 关于支持我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受成本上升以及虚拟经济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实体企业经营环境困难重重,下行压力大,导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矛盾突出,特别是部分创业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出现了“办厂不如买房,投资不如投机”的现象。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实体企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在虚拟经济的投资时限短,回报率高的趋势之下,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导致实体经济大量“失血”。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政府着力纠正“重虚轻实”的社会倾向,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的负担,由于目前能源、原料、人力等价格不断上涨,实体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这是实体企业绕不过去的沉重负担,建议政府在国家“六降一提一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并加快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支持方式,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

2、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组织保障,政府应拓展多种渠道,将中央、省、市有关推动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宣传到位,落到实处,特别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企业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具体困难,同时妥善解决有些企业长期发展积压下来的遗留问题,从而使得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3、要注重加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养,民营企业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养,是促进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为此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专门力量,宣讲企业家故事,向社会推广,尤其是要重视加强对我区年轻一代企业家的理想教育,政治培养,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区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在全区各行业树立民营企业家典范,激发更多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激情。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人社局;财政局;
答复日期: 2018-06-29
答复内容:

方启领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支持我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充分反映了广大企业家的呼声,切合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也正是各级党委政府正在全力推进解决的问题,有高度,有深度,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当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省、市、区委政府都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从各个方面拿出措施,千方百计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你提出的提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我们会同人社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研究会商,现答复如下: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先后研究制定了10多项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商务发展、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今年2月28日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区制造业大会,这是近十年来首次,进一步向全区广大企业传递区委、区政府壮大先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六大产业专项基金。近年来,我区建立了支持企业发展的六大专项资金,即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和金融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初步形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等产业扶持政策体系。2017年区财政在预算安排扶持企业专项资金26898万元,引导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集聚,同时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等普惠性政策,减轻企业负担5000万元,有效的促进了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稳中有进。我区在南通率先出台《中国制造2025通州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推进新型 工业化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若干政策意见》等,设立产业母基金。实现了六个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实现了新突破。2017年全区规模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应税销售超1000亿元,分别达到2201亿元和1037亿元。二是创建国家省产业名片实现新突破。现代家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地区、国家食品工业强区、金太阳家纺研究院成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南通供销产业园成为国家5A物流企业、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公司成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江海电容器公司成为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创新企业。南通家纺城、南通高新区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南通家纺城成为省工业设计示范园江苏省建设高标准厂房及使用先进区。南通家纺城、南通高新区成为省物流基地。创建4个南通市特色基地(电子信息、太阳能与风电装备组件、精密机械、汽车配件)。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通州工业在转型升级中打造经济升级版,加快向新兴化、高新区转型。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5家,2017年高新产业产值1209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9%。现代纺织、船舶海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六大特色板块规模工业产值超百亿元。四是重大项目推进实现重大突破。恒科新材料、甬金金属、东源智能电网、德尔福汽车连接件、鸿图科技、鸿劲科技、鸿泰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深南电路、旭东汽配、江海超级储能、东方泵业、旭东汽配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投产,恒科二期等一批加快推进。五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成功创建了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16个,30多个南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海星电子已完成公示等发文),省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0多家。通州区已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11家,总量位于全市前列。2017年市、区两级共安排专项资金近5404万元支持我区81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拉动企业技改投入近40亿元,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六是品牌经济实现新突破。截止2017年底,全区共拥有注册商标11278件,中国驰名商标17件,江苏省著名商标56件,南通市知名商标128件,江苏名牌产品44个,南通名牌产品90个。成功申报国家标准化工作组6个,大大提高我区相关产业在全国的话语权。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为标准的制定,目前为止,全区已有32家企业参与制定11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主导制定标准37项,通州企业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标准话语权。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推动人才与发展融合互动。我区根据“人才强区”、“人才强企”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引才聚才主体作用,通过创新人才政策、举办系列活动、推进平台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支持、引导企业“走出去”、“请进来”,以人才集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1)创新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引进人才。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依照省“双创计划”评审条件,鼓励企业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以及紧缺急需人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创新类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同时,鼓励企业柔性引进海外工程师、设计师、规划师、咨询师等高层次外国专家,经评审,一次性给予5-10万元工薪补助。引进外国专家、留学回国人员获得国家、省市级项目支持的,给予引智企业项目资金1:1配套支持。提升企业各类创新载体层级,对企业新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招引博士后实质运行的,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20万元、20万元建站补助。对工作站(创新基地)每新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设站企业5万元补助。(2)举办系列活动鼓励企业引进人才。邀请企业积极参加“高洽会”、人才环境推介会等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参与江海英才创业周、广交会、深交会等大型集会。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驻外招商联络处、招才引智工作站的资源优势,通过面上的专场活动推介以及点对点的拜访对接,主动承接人才、创新资源的转移。引导企业发挥引才的主体作用,紧盯德国、澳大利亚等海外联系紧密地,以及北上广、武汉、西安、哈尔滨等高校人才集聚地,开展集中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向通州集聚。(3)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区级财政共安排人才开发专项扶持资金2.33亿元,重点突出名优人才培育、产业人才引进、建强载体平台等。积极推进科技之窗、科技金融港、科创大厦等创新平台和家纺产业研究院、船舶海工研究院、建筑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充分发挥“市+区”政策叠加效应,在省、市各项人才政策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实施“510英才计划”,并为双创人才项目和市江海英才项目提供配套资金,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升我区企业创业创新能力。(4)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增加企业发展动力。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专场招聘、校园招聘、线上招聘等各类招聘会活动,积极缓解就业压力和企业用工难题。2016年-2018年组织的“通州区人力资源交流暨高校毕业生双选春季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1000个,12600多人经洽谈与招聘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结合年度劳动保障书面检查、社会保险稽核,围绕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指导和帮助企业正确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水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是聚力创新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大力服务南通国家高新区建设,全面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2017年3月,通州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1)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深入实施小升高计划,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65家,列南通市首位。涌现了四方冷链、江海股份、奥特佳新能源等一批高科技上市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39亿元。组织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100多项,其中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计划立项4项,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800多万元。2017年完成高新产值1209.2亿元,同比增长14.5%,占比达54.9%。(2)创新平台载体功能更加优化。倾力服务南通高新区,高新区获省厅奖励资金1000万元。围绕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建筑、船舶海工、纺织三大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质态,海工研究院产值已超5000万元。建筑研究院与上海众材共建的检测基地揭牌运作。天津大学—密歇根大学南通联合研究院成功落户。省科技服务示范区科技服务骨干机构能力提升项目获得立项。新获批省级众创社区、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省级科技产业园,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各1家,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6家。(3)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制定《通州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通州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办法》《通州区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管理办法》《通州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产业的助推作用,加速形成投贷担联动、银行支撑、创投优先、财政扶持的科技金融体系。目前已引入各类创投机构40多家,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超30亿元。大力推广“苏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建立知识产权质押投融资体系,加强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的合作,扩大“苏科贷”业务规模,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积极为科技型及高层次人才企业服务。近两年,“苏科贷”放贷总额超 3.8亿元,总量列南通市各县前列。(4)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区域主导产业知识产权特色。中国南通(家纺)快速维权中心的建立运行,对家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中心以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维权为重点,为本地电商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维权服务,每年调处案件100多件,外观设计专利确权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3-7天。建设知识产权产业保护中心,紧紧围绕我区家纺产业,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组建南通现代纺织产业保护中心。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专利展示、特色产业专利交易及托管线上服务,交易专利、版权画稿8000多万元,已托管企业发明专利3000多件。充分发挥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南通家纺城版权管理优秀示范点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构建专利、版权和商标“三合一”知识产权保护体系。(5)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加深化。由每年定期、阶段性举办产学研活动,变为随时征集企业需求,线上发布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线上线下全程促进,先后在北京、东北及成都地区举办有针对性、小型化的产学研对接会。进一步完善我区重点产业专家数据库,我区企业可零门槛注册,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与高校院所专家进行对接,实现“集市选择”到“超市采购”,有效打造了“常态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机制”。2017年,我们累计为70余家企业的130项技术需求提供了定向发布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筛选了35家高校院所的90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向企业进行了重点推介。(6)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更加拓展。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区级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达4400万元。成功举办第四期“人才+金融”对接会,促成人才企业获得各类股权融资1.11亿元、担保基金1900万元。发挥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盛发科技园等区级重点平台的综合承载功能,在项目入驻、园区管理、后续服务上提升运营水平。新增省外创新创业项目51个,落户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5名。新入选省“双创计划”16人,入选总数创历年新高,特别是团队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入选市“江海英才计划”11个,获资助金额1560万元,居南通市首位。组织评审区“510英才计划”,资助项目49个,资助总额4610万元。

五是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涉企业收费清理和专项检查。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为加强社会监督,有效制止各种乱收费,进一步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我委强化收费公示工作,全面实施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编制了3张收费目录清单,实行“目录之外无收费”、“目录之内严收费”。(1)对天然气实行价格优惠。发挥价格杠杆对燃煤锅炉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的促进作用,区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对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实行管道天然气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通发改〔2017〕29号),明确全区燃煤锅炉改造项目管道天然气价格优惠政策。燃气经营企业对燃煤锅炉改造项目使用管道天然气实行价格优惠政策,最高销售价格为3.20元/立方米,销售价格比同类用户优惠0.21元/立方米。自2017年7月1日起,全区燃煤锅炉淘汰后使用管道天然气的用户三年内所用管道天然气执行价格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省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的通知要求,及时稳妥落实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工作,自2017年9月1日起,对燃煤锅炉改造项目使用管道天然气价格由3.2元/立方米下调至3.08元/立方米。(2)取消部分收费项目。贯彻中央、省、市清费减负文件精神,督促收费单位迅速落实。2017年先后取消环境监测服务费、白蚁防治费、房屋转让手续费,停征城市放射性废物送贮费、船舶登记费、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卫生检测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降低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水利工程建设交易服务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17年全区取消7个收费项目和3个基金收费项目,减少涉企收费近5000万元。(3)降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率。从2016年5月1日起至2018年4月30日止,全区范围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低至19%,为企业减轻负担约16152万元。同时对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企业参保人员月缴费工资的下限不作调整仍按2550元执行, 为企业减轻负担约8500万元。从2017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全区范围内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降低至0.5%,为企业减负约2200万元。目前,正贯彻执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厅、省财政厅《关于继续阶段减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精神,从2018年5月1日起至2019年4月30日止,继续阶段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19%的单位缴费比例;从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4月30日止,继续阶段性执行1%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4)发放援企稳岗补贴援助企业稳定岗位。从2015年至2020年底,对在我区正常申报纳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企业,给予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补贴。2017年,我区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共补贴企业138家,发放补贴377.65万元,实现稳岗15857人。(5)落实困难企业缓缴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帮助企业克服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根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人社发〔2016〕82号)精神,对本地区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但恢复有望,暂时难以支付职工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已采取稳定就业岗位措施且没有批量减员,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省及所在区域产业和环保政策的企业。对需要缓缴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应向统筹地区地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地税机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同意后,给予缓缴期最长可达6个月的缓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期限。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应该按月申报应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缓缴期内单位职工调动、解除、中(终)止劳动关系,必须先将该职工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结清,方可办理有关手续。(6)落实优惠政策促经济发展转型。2017年共有715户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069.06万元,受惠面100%。2018年一季度共有657户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516.28万元,受惠面100%。落实科技创新类税收优惠政策,2017年落实高新企业税收优惠,共有17户企业所得税地税部门征管的高新企业享受优惠3174.08 万元,享受研发加计扣除33户,涉税金额6598.51万元。严格按照政策做好困难性减免审批,扶助困难企业。依法审批土地使用税困难性减免7户,减免税额161.32万元。

六是强化金融支撑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我区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汇聚。(1)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重点领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发挥MPA(宏观审慎)评估和货币政策效果评估的引导作用,我区贷款总量稳步扩大。截至2017年12 月末,我区各项贷款余额863.92亿元,同比增长15.36%,余额和增量均居六县市(区)第三位。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2017年全年发放支小再贷款9亿元,规模居六县市(区)首位,全年小微企业融资额比年初增加41.72亿元,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实体、小微等重点领域。(2)是持续推进金融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倡导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先后下发了《关于南通市通州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南通市通州区金融精准扶贫暨普惠金融劳动竞赛实施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项目,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建立了通州区利率自律机制,维护存款利率定价平稳,引导贷款利率下行,2017年底,全区小、微型企业贷款加权利率5.598%和5.7557%,同比下降123.41和119.67个基点。(3)是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支持推动企业融资。截止2018年一季度末,表外融资余额353.84亿元,比年初净增32.99亿元,主要是通过理财直融、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方式累计向企业投放资金9.6亿元,通过短期融资工具和PPN等工具累计投放资金12亿元。(4)建立信贷平台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搭建起财政部门、科技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信贷资金风险池、担保类基金,初步建立了引入金融资本共同扶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提供担保和创新担保方式(知识产权抵押)来解决贷款难,与江苏银行通州支行、华商村镇银行、南通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贷款补偿基金20500万元,向区内15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贷款近133713万元。设立担保基金23300万,累计为120多家企业提供担保156030万元。(5)发展创业投资促进多元融资。财政出资与知名基金公司、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通过参股出资区内企业,支持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金融机构在我区建立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服务体系,增加创新驱动资本供给规模。目前,我区设立成立了天使基金、产业发展母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全链条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参股实体企业,为企业解决从初创期、成长期至成熟期全阶段直接融资需求。到2017年末,基金规模65010万元,实际到账:49000万元,其中政府出资31600万元、社会资本17400万元,累计参股42家企业,投资32799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支持实体经济是永恒的课题,扶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我们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区各部门进一步在财政投入、政策优化、人才引进、金融支撑、企业上市等多方面加大扶持,促进我区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加大精准投入。区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做到逐年增长。2018年预算安排科技创新、人才开发、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2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方向重点向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

2、进一步完善优化扶持政策。今年南通市将对原有扶持政策进行整合,我区将在市级扶持政策调整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创新,更加突出扶持的导向性、精准性、撬动性。

我区制定了《通州区工业大企业(集团)梯度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征求各部门意见。今年我区将通过提高技改设备补助起点、采取差别化的补贴利率等政策,推动企业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引导技改投入和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融合推进,优先支持与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关联度高的技改项目;深入落实“21条”人才政策,大力实施“510”英才计划、通籍人才归雁计划等,集聚各类高端人才;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各项鼓励创新政策,强化配套政策的集成度和精准性,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出台金融新政,鼓励优势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提高创新能力。

3、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制造业的金融投入水平。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智能智造等产业。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通过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大赛,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出科创贷、信用贷、循环贷、退税贷、无还本续贷、农保贷以及贷款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加大对银行、保险、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考核力度。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强化考核导向,下达考核指导性计划,对未能完成任务的金融机构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督促金融机构增强主动服务和创新服务的意识。加快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积极对接洽谈省市级担保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转贷等风险分担机制,最大努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4、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开展企业股改上市政策宣传“镇镇行”活动,围绕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助推企业上市、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联合证券机构针对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建议及企业上市等情况开展调研工作。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企业股改上市的若干意见》等措施助推企业上市,推进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进一步推进人才服务企业。今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快各类创业载体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平台载体。绘制人才地图。以高新区为重点,全力推进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配套产业园”全过程的人才项目产业集聚带,鼓励其余主力平台、镇区街道高标准建设特色孵化器和加速器,形成各具特色的平台载体。建强企业创新平台,引导全区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与服务机构。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通州实体经济的关心支持,我们将竭尽全力,服务好企业,为推进通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为通州打造彰显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立足扬子江城市群、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和幸福家园作出积极努力。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