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民主建国会通州支部 建议/提案号: 025
标题: 关于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进我区农产品接轨上海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上海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大市场,也是我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主销区。跨江融合、接轨上海,努力建设上海“北大门”,是省委、省政府对南通发展的最新定位,也是我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区应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丰富的生态优势、尊师重教的人文优势和特色鲜明的市场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进我区农产品有效接轨上海。

一、我区农产品接轨上海的劣势

1.知名品牌稀少,在沪市场占有率较低。我区农产品在上海有一定知名度,如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响“景瑞”蔬菜品牌,产品进驻上海300多家超市,在上海大润发、沃尔玛、易初莲花、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大卖场设立了销售专柜,实现了通州基地与上海超市的有效对接。“景瑞牌”蔬菜更是连续10年成为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品牌。但除此之外,我区能叫响的农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就整体而言,我区农产品供给不均衡,核心竞争力薄弱,在上海市场占有率较低,品质和规模都有待提高。

2.土地零星分散,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我区土地面积广阔,全区耕地面积约79万亩,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且不能连片。随着土地流转的快速推进以及高效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我区农田零星分散的局面有所改变。由于传统观念制约,农民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尤其是长期流转的意愿不强,农户分散、粗放种养所占比重较大,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还无法适应大市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3.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附加值比较低。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我区关于产业发展的实用型科技引导和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科技惠农力度不够,农技化水平提高不快,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档次不高。农产品加工仅限于以产品分割、清洗、包装、冷藏为主的初加工,处于产业链低端,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4.销售模式传统,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差。我区重视农产品在沪销售,并在对沪营销上取得一些成绩。如一些规模蔬菜基地与“上蔬集团”旗下的江桥市场、江阳市场建立了销售渠道;一些加工企业在上海建立了贸易公司、销售门店;一些小杂粮加工作坊在上海市场设立了销售商铺;一些专业合作社、经纪人与驻沪经营主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但整体而言,我区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较为传统,存在专业化、企业化营销和配送少,农产品直销上海比例低,抗风险能力差,营销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二、推进我区农产品接轨上海的建议

1.加快品种更新,培育特色农产品。一是启动种子工程。与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名特新稀品种,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保护培育特色农产品。我区现有景瑞蔬菜、银河面粉、新中乳腐和西亭脆饼等特色农产品,在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的前提下,要大力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稻米、特色畜禽、特种水产等研发,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努力培育出更多具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

2.严抓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品牌。一是发展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防治方法,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采用“优良品种+无公害饲料”,为上海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二是加强质量监管。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追溯信息远程管理和通查通识,确保“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各乡镇建设标准检测室,更新仪器设备,配备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为市民餐桌提供安全保障。三是鼓励产品认证。响应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鼓励并组织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认定申报工作。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力度,发展适销对路的“一村一品”,在上海市场叫响“产地通州”。

3.发展规模生产,提高农产品产能。一是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优质稻米基地、双低油基地和省“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二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规范管理,通过现代农业园区这一载体,使农产品生产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四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加快粮食作物优良品种的研制开发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粮食增产的科技贡献率,用科技手段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提高我区农产品供沪能力。

4.促进精深加工,提升接轨上海层次。一是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我省提出的“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有灵活的运行机制、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的“六个有”标准,引导资金、项目、政策等要素向集中区集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二是拓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抓住全面对接上海的有利时机,不断放大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起符合上海市场要求的加工与消费之间的新关系。三是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农产品冷链、仓储、初加工等设施建设,推广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用技术,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不断提升我区农产品接轨上海的层次。

5.培育营销主体,创新入沪销售模式。一是培养壮大营销队伍。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来培育市场营销主体,以上海市场为目标,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卖场、大型企事业集团建立供销关系,在上海开农产品直营店,形成多层次的立体销售网络;同时,培训农民经纪人,进行资格认证,帮助他们掌握现代营销技巧。二是创新销售模式。瞄准上海集团消费,主动与上海大型企业、高校的后勤服务中心、餐饮服务集团挂钩联系,建立稳定的农副产品购销合作关系;瞄准超市等销售市场中的新生力量,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平台,借助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推动产销一体化;瞄准上海农副产品市场集散功能这个“窗口”,借船出海、借力登高,开设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立农业信息共享平台,让我区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

6.注重科技惠农,提升农技水平。一是加强与上海农业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邀请专家与乡镇联合开展科技助农行动,让上海的先进科技有效对接我区区情,建设农技示范田,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生产力。二是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整合已有信息和平台资源,大力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探索科技惠农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社区资源,通过“说写演教”四步图让农民用简易的方法掌握复杂的农业技术。

当前,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主动对接上海,适应市场需求,将我区建成上海“米袋子”、“菜篮子”基地,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并充分利用上海农产品市场的集散功能,把我区农产品推向华东各省市,使我区走上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之路。

承办单位: 主办: 农委 协办: 商务局
答复日期: 2018-04-12
答复内容:

民主建国会通州支部:

现对你们提出的《关于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进我区农产品接轨上海的建议》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区成立农业对接上海工作小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各项对接上海活动。主要对接上海市及有关区农业、招商部门;对接上海的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对接上海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国外农业住沪相关机构。4月26日,我区景瑞农业、南通洲际绿博园等19家农业企业前往上海参加南通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推介我区优质农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下一步重点工作:

1、继续深入对接服务上海。继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招商,强化时效实效;推进以商引商,继续组织区内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如景瑞农业、双和食品等企业正常开展经常性对接活动,充分依托龙头企业的资源和人脉优势,在上海地区开展以商引商,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

2、组织开展两次规模较大的对接活动。8-9月,拟组织30家通州农业企业、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业主前往上海,参观考察上海相关农贸市场,组织与上海农贸批发市场做好洽谈。提高通州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通州农产品在上海市场销售渠道。

10-11月份,组织通州新型经营主体参加省农洽会、全国农产品交易会、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等。通过参会,宣传推介通州地方农产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效益,放大本地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鼓励和扶持农业经营主体以上海市场为目标,与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超市、卖场、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供销合作关系,在上海设立贸易公司、门店、商铺,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销售网络。

3、练好内功,为接轨上海奠定基础。一是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通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形成通州优质稻米基地、双低油基地和省 “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加强上海市民消费习惯的研究,围绕市民需求,建设特色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蔬果基地、水生蔬菜基地、山羊养殖基地、三黄鸡养殖基地、长江鱼虾养殖基地,进一步提高基地产能,满足上海市场多样化需求。二是创建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进一步创建农产品品牌,发展适销对路的“一村一品”,实现农产品品质与规模有同步提升。借鉴景瑞公司的做法,开展商标注册和地方特色农产品认定,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上海市民的购买欲;大力发展以产品分割、清洗、包装、冷藏为主的农产品初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通州围绕一产发展三产,先后开发建设了开沙岛休闲农业集聚区、石港渔湾水道生态休闲景区和南通金土地生态园、十总白鹭湖庄园、南通绿博园等休闲农业园区,吸引了大批的上海市民前来休闲旅游。今年将加快万顷良田区域鲜花小镇开发建设,将进鲜港乡村旅游集聚区建成通州城东生态新景区,以南通绿博园为基础,建设“梦幻生态小镇”,形成区域性的生态休闲区,让上海市民能够在走向通州的过程中,了解通州,扩大交流,促进本地产品的消费。

4、推动知名电商平台与我区开展农业互惠合作。主动在上海地区宣传推介通州品牌农产品,提升市场知名度,扩大线上销售份额。加强与供销系统通农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平台、江苏本乡本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邮政系统“邮乐网”、“村邮站”对接,引导全区各级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寻求与上海农产品电商类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菜管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

5、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依托通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冷链物流及仓储体系建设,满足农产品电商对农产品鲜活运输保障的需求。通过财政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在上海建设一批区域性冷库和配送中心,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也可以与上海当地的区域性冷库和配送中心合作,打通农产品物流“最后一公里”。

6、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布局,以东部片区建设为主体,加快统筹规划。二是完善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奖励政策,推进集中区建设。三是围区域特色产品精准招引加工项目,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农村政策的引领作用。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委员会

2018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