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文教卫体委员会; 建议/提案号: 016
标题: 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建议/提案内容:
    一、我区教育内涵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教育发展注重内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师德建设亮点纷呈,师能建设扎实推进,教育科研蓬勃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初步形成规模,教育均衡建设有序推进。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教育内涵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主动发展意识不够。除了“名师沙龙”等教师发展组织成员,还有很多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意识不够。教师学习应付上级统一组织的多,针对自身实际设计、策划和实施的少。一些教师专业发展找不到动力、目标和方向。部分学校教师缺失了经济杠杆后,就失去了激流勇进的动力。
    2.优质课程建设:课程研发能力不强。部分名师、优师比较注重构建属于自己的优质课程,但也有不少教师课程研发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有些学校和教师教育科研片面追求高大上而脱离工作实际,实际教学中,拼时间、拼负担、拼死揪的情况依然存在。
    3.学校文化建设:校际之间不平衡。我区不少学校重视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氛围。但是也有不少学校缺乏文化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学校缺乏应有的朝气。
    4.发展均衡建设:边缘学校缺乏发展动力。近年来,我区许多城镇学校、优质学校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效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缺乏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兴奋点和有效平台,加之思考不够,办法不多,凸显出教育理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全区学校内涵建设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二、新教育实验对教育内涵建设的意义分析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县区、2000多所学校共同参与。在理论上,它强调五个核心理念。第一,是无限相信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第二,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第三,是重视成功的状态。第四,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第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在实践上,它倡导六大行动,后来有逐步扩展为十大行动。它们分别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在组织上,它以新教育研究院为理论研究和活动组织中心,全国两千多所学校共同推进实验运作。截止2015年7月,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共有56个,实验区参加实验的学校2600余所,此外,还有156所非实验区的学校也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在目标定位上,它提出了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在文化建构上,它以“教育在线”网站为中心,出版多种媒体,策划和运作一系列品牌活动,推动实验交流、展示,促进实验工作的深入推进,传播新教育理念,营造了积极、主动、阳光、开放的新教育文化。
大力推进新教育实验,能为全区学校内涵质量建设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和管理载体,具有现实意义。
    1.新教育实验有利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新教育实验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全国的新教育实验共同体中,在这方面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能有效帮助教师立足岗位,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专业成长,发现各自职业的魅力,体会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因此,新教育实验对于全区教育系统重建敬业文化、提升教师个体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2.新教育实验有利于促进学校课程优化。新教育实验搭建了十大行动的框架,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研发卓越课程等一系列行动,有步骤、有方法、有系统地引导和组织每一位教师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课程产品,并以此不断优化学校各方面的服务,优化学校课程产品的体系和质量,从而整体优化学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服务质量。
    3.新教育实验有利于推进学校文化提升。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各地拥有50多个实验区,创造和积淀了积极主动、阳光向上、勇于创新、百花齐放的新教育文化,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机制优、工作氛围好、教育质量高的榜样学校;一大批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富有人格魅力的种子教师。这些都可以为我区学校文化建设吸收利用,从而不断创造我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4.新教育实验有利于打造优质均衡格局。新教育实验关注最普通、最基层的学校改革与发展,倡导草根化的行动研究,许多研究项目、研究课题来自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许多实验工作适合于在农村学校开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区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差距
    一是对新教育实验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将新教育实验等同于普通的理论研究、教育科研,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育实验的实践性、引领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育实验对提高教师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意义。有些学校甚至将这项工作当做一种装点门面的花盆工程,当做一种新的负担,没有主动研究、积极介入。
    二是推动实验工作动力机制还没有形成。就全区层面来说,实验推动工作的动力机制还不够有力。新教育实验的“榜样学校”和“种子教师”培养刚刚起步,学校和老师缺乏成功案例的引领;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没有正式形成,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重视此项工作。一些学校虽然启动了这项工作,但是缺乏后续的跟进措施,导致参与的教师不多,参与的程度不深。
    三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目前,新教育实验工作已经在部分先进学校开展,但全区层面还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一是缺乏新教育实验知识培训的专门途径,培训工作融合在其他培训之中,新教育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不够凸显。二是缺乏交流展示平台。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已经投入到新教育实验之中,但是与兄弟单位的经验交流还不多,自己展示的机会也相对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共生生态。三是缺乏专家同行引领平台。囿于地域、专业、人才的局限,一些学校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缺乏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和具有实践性的同行引领,面对实验工作有畏难情绪。
与海门、如东等先进的兄弟县市相比,我区的新教育实验工作起步晚,教师、学校、社会对新教育实验的认知度不高,实验的推进不够深入;项目不多,大多数学校处于摸索阶段,实验的氛围不够浓郁;实践不深入,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与兄弟县市相比有差距,实验的推进和应用还受到一些限制,缺乏足够的成功案例,受益面不够广泛。
    四、关于推进新教育实验策略的思考和建议
    1.建立领导机构,强化行政推力。全国各地新教育实验区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证明:新教育实验虽然源自民间,成长和成熟于一所所普通的学校,但是如果缺乏行政的支持和推力,就只能停留在零碎分散的层面,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氛围和强大的共生动力,很难真正将新教育的实验载体为我所用。建议由区政府办牵头,协调教育、财政、文广等相关部门,深入研究通州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订好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科学规划资金、媒体、队伍等各类支持平台,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有步骤、有系统地深入推进实验工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总体工作格局。
    2.优化专题培训,普及实验知识。新教育实验有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理论和一大批成功案例。建议结合教师培训,逐校开展新教育实验专题培训,既要用理论和思想武装教师,又要用榜样和个案引导教师,让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方法深入人心,让每一位教师与新教育实验相识、碰撞,激发教师自发、自动、积极地投身于新教育实验,形成各有特色的实验生态。
    3.培养引路榜样,研究创新路径。要根据通州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意识地选择基础相对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学校,在某个实验领域先行一步,深入探究;引导有志向、有实力的教师,立足工作岗位,创新研究领域,争做新教育实验的标兵;组织专家团队,指导和协助学校开展实验,通过榜样引路和专家指导,研究和探索一条适合通州实际情况的新教育之路。
    4.搭建各类平台,营造共生效应。新教育实验的推进离不开各层面的交流、展示,离不开行政引领,要定期召开各种交流会、现场会、座谈会,组织各种会课活动、沙龙活动、征文活动和参观考察活动,引领实验活动蓬勃开展。要紧跟全国新教育实验的运行机制,通过评选区一级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先进学科组、先进个人,并择优向上申报等工作,确立价值导向,引导工作方向。要将新教育实验的触角延伸向校园之外,向社区、街道、厂企拓展,组织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走进校园,参与课程建设,创新开展“家校合作共建”、“聆听窗外声音”等新教育行动,提升实验综合效益。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区政府牵头,积极申办全国新教育年会主会场。
    5.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实施水平。要在面上确立实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标准,将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情况列入对学校工作考核的内容,引导学校真正重视和投入新教育实验;要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出版物,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新教育实验中涌现出来的成功案例,先进事迹,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认识新教育,主动投入新教育。要将新教育实验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通过奖励和补贴等形式,引领和支持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研究探索活动,确保实验活动有效开展。
承办单位: 主办: 教育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6-04-07
答复内容:

区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关于《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5年7月,我区中小学整体加入了新教育实验。作为新的实验区,我区确立“描红、临摹、创新”三步走的战略,引导学校和一线教师逐步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对新教育实验工作的回顾
  一年来,全区实验学校渐次并轨,逐步融入,各项实验工作渐次展开。一是行政推动,积极参与实验研究。我们以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教师培训活动、专题读书活动以及互联网平台交流等多种渠道,向学校介绍新教育实验的性质、对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介绍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情况以及取得的良好效益。鼓励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口,逐步进入到新教育实验的研究工作之中。二是宣传带动,培养塑造实验典型。依托《通州日报 教育特刊》,深入开展教育话题讨论,营造新教育研究氛围;开辟“新教育展台”栏目,每期刊发一所学校新教育实验的做法、经验和亮点;组建“通州新教育”微信群,及时下发新教育研究院的《新教育》报,介绍全国新教育实验动态、新教育实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广大校长教师积极参与新教育话题讨论,取到了积极的宣传普及和舆论导向作用。三是点面联动,阶梯推动实验行动。在抓学校层面新教育实验推进的同时,密切关注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个人推动新教育实验的情况。及时发现亮点、发现潜质,托举和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梦想。开展“好老师和他的孩子们”征文,帮助教师挖掘和展示自己教育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件和人物,发现教育生活的幸福与完整。在2015年全国新教育实验“研发卓越课程”高峰论坛上,我区卓越课程研发项目有六项入围,其中一项入选《卓越课程研发经验选编》。四是激发主动,引领融入实验大潮。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新教育实验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师对新教育实验的认知度也有了新的提高。许多教师已经有了积极加入新教育实验的愿望。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课程实验班级”征集活动一经推出,学校积极性十分高涨。全区小学申报新教育实验班级60个,老师们希望通过这个形式,更多地学习新教育,融入新教育。
  随着工作的深入,新教育实验正不断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正从行政推动,走向积极主动。
  二、新教育实验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 促进通州教育内涵发展》提案中,提案人深刻指出了我区新教育实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是对新教育实验认识不足。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育实验对提高教师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意义。二是推动实验工作动力机制还没有形成。全区层实验推动工作的动力机制还不够有力,缺乏长效性的激励机制,持续推进的动力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培训载体、交流展示平台、专家同行引领等还没有有效形成。这些问题的提出,很有见地。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确实制约了新教育实验的推进,影响了教育的内涵发展。
  三、下一阶段工作举措
  新教育实验的推进要有新的举措,新的思想和新的成效。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引导广大学校向着更高处攀登。
  一是召开推进工作会议,全面推动新教育实验。近期召开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议,通过会议展示部分实验工作走在前列的学校,分享经验,确立榜样,提升各学校推进实验的紧迫感,同时通过榜样展示,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的研究氛围,引导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走创新发展之路。
  二是成立实验推进指导小组,提升学校工作质量。由区教育局牵头,组织新教育实验工作方面的专家,深入学校开展指导,帮助学校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找准发展方向,规划发展阶梯,落实发展策略,提升发展水平。协调解决新教育实验推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瓶颈的突破。同时,针对少数学校推进不力的现象,开展督导检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构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三是优化实验专题培训,普及新教育实验理念。结合教师培训,新教育的各项活动,分学校,分专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各项培训,提高培训的层次和效果;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拓展教师视野;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让新教育实验融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成为教师自身内在的需求,自发的要求。
  四是组建专题研究团队,实现优势互补与项目突破。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在全区建立多个专题研究团队,由相关领域的骨干教师领衔,制定计划、落实经费、推进实践,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各种研究活动,提高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含量,促进新教育实验与我区学校教育实际深度融合,同时,紧跟全国新教育实验推进步伐,融入“新教育实验班级建设”“新生命课程建设”等项目,走具有通州特色的新教育实验之路。
  五是确立导向机制,提升新教育实验整体实施水平。评选区一级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先进学科组,先进个人,择优向上申报。继续做好新教育实验宣传,在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成功案例,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工作观、价值观,培养一批种子教师、榜样教师,提高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水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新教育实验触角伸向校园之外,组织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走进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和课程建设,提升实验综合效益。
  新教育实验已经在通州大地扎下了根系,我们将在这片沃土上努力耕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呈现出具有通州自主创新特色的新教育实验新格局。


  通州区教育局
  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