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经济科技委员会; 建议/提案号: 012
标题: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通州制造业做大做强
建议/提案内容:
    一、我区制造业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区工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打造升级版,焕发新活力。一是加速向高新化转型。2015年实现高新产业产值807亿元,增长20.8%,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3%。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3%。二是加速向规模化转型。现代家纺、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等八大特色支柱产业,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731亿元,增长14%,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93%。总量超百亿的现代纺织、船舶海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六大产业板块更具特色。三是加速向集聚化转型。南通高新区、南通家纺城、滨江新区、锡通科技园、石港科技产业园、空港产业产园六大产业集聚平台初步形成,重大项目特色产业加快集聚。南通家纺城的现代家纺、滨江新区的船舶海工、空港产业园的航空产业、高新区的精密不锈钢、汽车配套件等特色板块加快发展。
    2.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成功创建了“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等;建成了全国第二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国创纺E站、江海圆梦谷列入首批省级众创空间;组建了现代家纺、船舶海工、现代建筑等三大产业研究院;建成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77家,省工业设计示范企业7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43家,“十二五”期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个;创建省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22个,总数在南通领先。
    3.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恒科新材料、甬金金属、东源智能电网、中港粮油、鑫冶金属、卡特彼勒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了精密不锈钢、汽车配件、精密机电等新兴产业板块。涌现了甬金金属、雄邦压铸、创斯达、德尔福、江海电容器、华宇印涂、冷冻设备等一批行业小巨人和科技型、规模型优势企业。
    4.两化融合成效显著。出台了两化融合认定办法和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按照“发掘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支持一批”的发展规划,全区已培育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两化融合标杆企业。韩通重工、创斯达、大富豪啤酒等25家企业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南通高新区、南通家纺城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先后有5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列入省两化融合示范项目。
    二、以《行动纲要》为引领,加快推进我区制造业做大做强
    1.充分认识做大做强我区制造业的重要意义。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国家、省、市对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先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都对通州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和超前的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和前瞻布局,在推进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新台阶上的新动力。通州走在新一轮苏中发展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制造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实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通州”的战略目标,制造业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高端高质的通州制造品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新常态下的新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通州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低端加工比重偏大、劳动生产效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重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必须尽快摒弃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通州制造做大做强的新跨越。
    2.进一步明确做大做强我区制造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做大做强我区制造业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着力点,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把握“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通州制造业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生产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到2020年,打造成南通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先行示范区,并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高地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家纺名城。一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根据我区现有发展基础,要提升发展高端纺织、现代建筑、船舶海工及配套装备等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配件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航空配套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机器人等三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我区高端纺织、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超千亿元,船舶海工及配套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超500亿元,汽车配件产业、航空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超百亿元。二要着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重点支持和引导优势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更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大力促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创新。要加快科技新城和南通高新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建设,引进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等创新指标明显提升,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三要加快提升产业智造化水平。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企业制造装备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力争用3-5年时间,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达到100%,实现“数控一代”全覆盖,建成一批智能车间和具有示范意义的智能工厂。引导支持纺织(家纺)、机械、轻工、船舶等传统行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同时以恒科新材料、派得羽绒等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车间。机械装备、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要以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节能环保装备等为推广应用为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推进智能研发设计,推动研发设计与生产联动协同。到2020年,全区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40%的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加快实施重点示范工程,实施智能车间建设工程,重点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区建设40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培育2~3个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四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生产服务新业态,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重点发展以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七大类生产性服务业。要以南通高新区为主阵地,以科技之窗等为主载体,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列入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到2020年,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3个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发展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5家以上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0家以上。“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五要加快培育跨国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集团),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步伐,通过海外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品牌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向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深化产业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以“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为重点,推动通州优势企业走出去、富裕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促进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构建通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到2020年,努力实现对外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对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展,对外投资方式进一步多元。
    3.要认真落实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具体工作措施。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通州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区里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的推进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做大做强制造业和产业升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二要制订推进计划。要根据《行动纲要》要求,认真研究制订未来10年推进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年度实施计划和相关工作任务,要突出重点,选择相关行业、企业率先培育,以点带面,分步实施。三要实施项目带动。推进《行动纲要》的实施,关键要有项目带动,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上来,要尽快启动区重大项目库建设,对规划所涉项目逐一组织评审,具备条件的纳入项目库逐年启动实施。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明确重大项目责任领导和部门,明确建设目标和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加快推进。四要建立评估机制。要研究制定全区制造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阶段性检查与效果评估。适时开展中期评估,不断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现。五要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订推进《行动纲要》实施的政策意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现有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建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加大对重点产业培育、转型升级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支柱产业的资产重组。加强金融服务,创新融资方式,着力满足优质客户和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中小微企业私募债等各类债券。加强土地保障,重点支持重大制造业项目的用地。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探索股权配给、期权激励、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入股等创新措施,努力形成人才与资本、技术与贡献相结合的分配导向。
承办单位: 主办: 经信委 协办:
答复日期: 2016-04-07
答复内容: 已解决或正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