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建议/提案号: 004
标题: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一、我区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上的工作成效

近年来,通州大力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积极推进河道治理,美化水生态环境。2015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通州区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5~2017年)》,要求对全区所有的等级河道及非等级重要河道进行系统整治,全面落实河道长效管护机制,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科学编制规划、整合各类资源、打造特色亮点、实施长效管理,统筹推进拆坝清障、河道疏浚、桥涵配套、岸坡绿化等河道整治建设。全年疏浚河道377公里,清淤土方460万方,整理河坡1280公里,拆除坝头坝埂1226条,整理河坡1439公里,绿化河道岸坡3200亩,农村水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1.“河长制”工作落实不力。一是“河长办”设置需改进。目前,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职能由“河长办”牵头负责,办公地点设在水利局,工作人员也全由水利局内部人员抽调兼职,导致名义上是“河长办”在牵头,其实质工作依然是水利局在落实。由于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涉及到区、镇(园、街道)及水利、环保、住建、农委、交通等方方面面,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河长办”很难承担起组织、推动工作的职能。二是“河长”工作未到位。我区2014年6月18日第9次区长办公会议讨论并通过《通州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方案》并正式实施。意在通过“河长”的监督、协调来加大河道治理、管理力度。然而,从运行一年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河长”没有真正履行其职责,甚至没到过所负责的河道现场,尤其是基层“河长”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2.责任考核制落实不严。一是考核机制不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考核机制是“河长制”的重要内容,但没有把“河长”的责任落实列入考核之中。同时,在考核内容设置上,只设奖励,没有对工作不力者的惩处,致使考核成效不明显。二是资金保障不到位。近年来,一方面,各片区用于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保障资金缺口较大,建设进度缓慢;另一方面,河道疏浚及管护区级补助标准也相对偏低。全区河管员工资标准低于南通市平均水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和成效。三是宣传教育工作不深入。水环境治理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不够广泛、深入,老百姓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企业偷排污水、群众乱倒垃圾、开发建设非法填堵侵占河道等现象屡禁不止。

3.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不强。一是区级层面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由于区级层面的协调、规划不及时,加之部分镇(区、园、街道)之间治理目标、思路和手段不同以及经济实力的差异,致使一些镇(区、园、街道)交界河道治理意见不统一,治理工作难落实,河道污染难解决。二是镇(区、园、街道)及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衔接。各镇(区、园、街道)、部门在推进治理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自为政,步调不一致,工作不统一,治理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导致一个区域刚完成了供水管铺设,又开始污水管填埋,刚完成河道截污纳管施工,又开始河道疏浚清淤作业等,重复工作,效率低下。三是因土地开发造成水系不畅、功能退化。镇(区、园、街道)在土地开发利用中,随意侵占、填堵镇(区、园、街道)村河道,造成河道淤积、水系断头,引排功能下降。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1.必须强化责任目标,加强组织领导。一是配强组织领导机构。建议学习借鉴浙江省云和县“五水共治”的组织模式,在区政府单独设立“水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安排一名区政府领导专职负责水环境治理工作,并从水利、环保、农委、住建、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集中办公,统筹推进、协调指导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二是加大执法考核力度。按照《通州区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5~2017年)》确定的任务书、时间表,强化依法、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确定河、塘、沟、港等“河长”责任人,建立全区水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大监测、考核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水质状况,落实水质和责任人公示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的奖惩挂钩,建议学习浙江经验,“河长”做得好的提拔使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就地免职。同时,逐步探索建立水生态环境“河长”离任审计制度。三是创新资金保障模式。区、镇(区、园、街道)两级财政要向水环境综合治理倾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差别水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充分激发广大企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内生动力,主动加快转型升级。同时,探索建立统一的融资平台,多途径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到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中来。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努力获得上级污染治理、河道整治等方面的资金补助。

2.必须强化协调机制,增强工作合力。一是提升“河长办”工作成效。区“河长办”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区水系网络建设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切实发挥区级层面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统筹、协调等职能作用。二是建立各镇间沟通协作机制。各镇(区、园、街道)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密切沟通,合力治污,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相协调、相衔接、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工作的整体性、连续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大水环境督查执法力度。要建立健全全区河道水域面积法定确权制度。各镇(区、园、街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把城乡水系网络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区职能部门要提前介入,做好相关业务跟踪指导,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随意侵占、填堵镇村河道现象得到遏制。四是增大水环境保护宣传引导。要广泛深入开展水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公众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

3.必须强化防治结合,减轻污染总量。一是积极引导重污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坚持“控新减旧”,严格控制增量,提高准入门槛,把好防治的“入口关”。对新改扩建水污染项目把好审批关,致力促进工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和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一系列配套办法,督促水污染企业依法达标排放。二是全面畅通城乡水系网络。在加快推进骨干水系建设的同时,注重农村水系的整体改善。以南通市“水美乡村”创建为契机,通过疏浚、拓宽、沟通、新开河道等工程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理顺和畅通水系,有效解决“断头河”、“肠梗塞”的现象,打通农村河道“毛细血管”,提升城乡水系流动性,提高河道自净能力。三是有效管控畜禽养殖污染。加快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加强绩效考核,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切实管控好养殖污染源的增量。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全区畜禽养殖户分布情况,坚持就近就便和无害化的原则,把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中心的选址和建设,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到相关镇(区、园、街道),尽快落实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项目选址和建设。

4.必须强化难点突破,提升治理水平。一是加快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按照全区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方案,加快管网建设进度,镇(区、园、街道)、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生活污水支管网入户方案。把握进度,明确责任,落实资金,确保按时完成全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切实提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对少数不具备接管条件的村(组),采取独立设施处理,统一工艺标准,统一招投标,以实现治理模式和工艺技术路线的最优化。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要进行全面评估测试,提出改造措施和方案,逐步推行委托第三方运行维护模式,确保已建成的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二是配置沿河垃圾收集设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增设垃圾集运设施,杜绝“河里垃圾堆岸上,岸上垃圾扔河里”的“垃圾搬家”现象。加强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收集处理方案研究,有效解决此类垃圾的出路问题。三是做好备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做好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彻底消除饮用水源地的安全隐患。四是妥善解决相关集中治理污染隐患。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所有开放式垃圾处理处置和转运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制定方案,逐步解决对河道、地下水的“二次污染”,杜绝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承办单位: 主办: 水利局 协办: ;住建局;环保局;
答复日期: 2016-04-01
答复内容:

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提的建议和意见非常善意,我们完全赞同。近年来,我们在水环境整治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水系规划。“十二五”期间,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在区域水系(河网)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积极开展了以镇区园(街道)为单位,以“整治水系、健全河网、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为重点的农村水系(河网)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编制规划分步抓好落实。通过水系(河网)规划,为加快农村防洪保安、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建设和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深入开展河道轮浚工程。全区农村河道虽进行周期轮浚,但河道淤积严重及填、堵、缩等问题仍较突出,存在“城镇变大了,水面变小了;道路宽畅了,水系打乱了;GDP上去了,水质下降了”的现象,河道引排和水体自净功能削弱,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近年来,我们在上一轮河道疏浚的基础上,编制了《通州区2013-2015年农村河道轮浚规划》,突出轮浚重点,加大财政投入,严格轮浚管理,农村河道疏浚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近三年
  ,我区共疏浚农村河道535条(段),长175公里,疏浚土方708万方。累计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改善排涝面积近15万亩。
  三是大力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我区通过对农村河道持续不懈的治理,河道引排能力得到增强,农村水环境得到改善,但还存在水系布局不够合理、河道调节容蓄量有限、水功能区水质形势严峻、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与水利现代化的目标、人民群众的期望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区委、区政高度重视,出台了《通州区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5-2017)》,决定从2015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对农村河道进行系统整治。我们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疏通整治水系、拆除坝头坝埂、清除渔网渔簖、打捞无主沉船、配套桥涵建设,大力实施以农村河道清障工作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行动。2015年,全区疏浚河道377条,清淤土方460万方,拆除坝头坝埂1226条,新建桥涵569座,整修河坡1439公里,绿化河坡3200亩,打捞沉船1080条,清理“三网”1.2万口。完成了8个镇11条20公里生态河道,3个镇4条10公里生态廊道水环境(一期)整治及1个水美乡镇、10个水美村庄建设。河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四是大力加强河道长效管理。近年来,我们将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了农村河道由区农环办牵头,水利局等部门参与,镇区园(街道)负责;区管河道采取市场化服务外包,区水利局直接负责的管理模式。出台了《通州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方案》、《通州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办法》、《通州区镇管河道长效管理考核细则》、《通州区区管河道长效管理考核细则》,采取日常考评、专项考评、“推磨式”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河道长效管理考核。每年区财政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河道保洁,全区建立了600多人河道保洁队伍,确保了人员、经费的落实。投入40多万元统一制作河道长效管理公示牌,实行“一河一牌”公示制管理。投入300多万元,统一采购500条手撑保洁船、36条动力保洁船配发各镇区园(街道),提高河道保洁效率。投入100多万元,在一、二级河道支河口设置漂浮物拦截设施,有效防止河道内漂浮物随意流动,便于集中打捞。
  五是扎实推进覆盖拉网式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步伐,2013和2014年,22个整治项目已完工12个、在建5个; 2015年整治工程已全面实施,在21个村(居)实施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目前已完工1个、在建4个,其余项目正在开展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已形成通州区畜禽养殖区域规划,确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范围和要求。完成6家关停养殖场前期调查取证,待资金补助政策出台,即启动关闭程序;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也在有序推进。
  六是深入开展区域环境行业整治。近年来,区环保局对印染、钢丝绳、电镀三大重点污染行业和小天生港河开展了深入整治。截止2015年底,全区共取缔小拉链、小染色企业32家,46家印染企业完成了提标改造,提高了排放标准。对全区31家钢丝绳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其中25家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提升整治,安装了摄像头和在线监控。对5家审批手续不全、擅自生产的钢丝绳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将全区16家电镀涉及重金属企业列入关停计划。目前,通州区域内所有的电镀企业均已关闭。根据“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关闭一批”的原则,对小天生港河通州区域沿线6家企业进行梳理排查,督促企业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做到规范排污。
  虽然我区在农村水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水面侵占仍较严重,水安全问题仍较突出。近年来,由于用地指标紧张,部分镇区园(街道)置水法而不顾,在开发建设中随意侵占河道及水面,削弱了河网的调蓄能力,加大了防洪排涝的压力。有的为减少资金投入,图省事方便,在修筑农村道路时断河筑坝,造成河网水系阻断,形成了大量的断头河,水系畅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让水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二是水环境状况令人堪忧,截污控污任重道远。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直排河道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点多面广,生活垃圾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从源头上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污染源的排放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建设管理各自为政,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不强。河道水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环保、卫生、农林、住建、交通等多个部门,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出成效,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由于区级层面没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各部门间、部门与镇区园(街道)间缺少统筹、协调、沟通,各司其职、各自为政,以致发生前面修路筑坝,后面拆坝建桥;前面截污纳管,后面疏浚清淤;前面铺设供水管道,后面填埋污水管道等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保障资金缺口较大,水环境整治任重道远。近年来,尽管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水环境整治任务繁重,面广量大,区级补助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工程建设的需要,镇区园(街道)配套压力较大,整治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水环境建设工程的推进。河道整治前期在治理,关键在后期的管护,由于河道长效管理投入不足,河道保洁人员工资偏低,影响了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巩固。
  我们深知改善我区农村水环境的工作还十分艰巨,离你们提出的目标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取得区环保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相关意见基础上,针对当前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区委、区政府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农村水环境整治力度,抓好水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河道轮浚机制。根据河道淤积情况,继续开展河道轮浚工作。一般情况下,镇级以上河道8-10年轮浚一遍,村组河道3-5年轮浚一遍。我们将根据轮浚规划,每年下达轮浚计划,并抓好落实。2016年,计划疏浚河道165条(段),沟塘464处,清淤土方369万方。
  二是继续推进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认真总结去年河道整治经验,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全力推进河道整治工作。2016年,全区农村河道整治计划拆除坝头坝埂1269座,建桥100座,建涵616座,疏浚河道426公里350万方,河道整坡1416公里,河坡绿化606公里5856亩。抓好10个镇12条20公里生态河道和2个镇3条10公里生态廊道水环境二期工程建设,逐步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属性。抓好1个“水美乡镇”、9个“水美村庄”建设,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三是加大力度推进覆盖拉网式环境整治。继续抓好畜禽养殖粪污面源防治,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不断提升农业对保护生态、美化环境、节约资源的贡献份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共建共享。2016年,继续实施3座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心建设,配套建设散养户蓄粪池193座,购置配套吸污车9辆。继续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学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2016年,在12个镇(区、街道)16个村(居)实施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新建村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3套,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5吨/日,建设污水提升泵站2座,污水管网23公里。
  四是狠抓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加大巡查考核力度,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纳入区对镇区园(街道)生态文明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将水美乡村、生态河道及已整坡绿化的河道作为考核重点。加大河道管理经费投入。将等级河道管理奖补经费由原来1750元/公里·年,沟塘2元/人·年平均提高到2500元/公里·年,3元/人·年,按季拨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拟投资300万元,在全区一、二级河道先期建15个临时垃圾清运码头,做到河道漂浮垃圾能分类堆放,及时清运,杜杜绝二次污染情况的发生。推行市场化服务外包管理模式。从2016年4月1日起,将16条通航三级河道与一、二级河道一并实行市场化服务外包,并采取政府补贴30%,由服务外包单位自主采购3条全自动、6条半自动、27条机械动力保洁船,达到一、二级及通航三级河道机械化保洁全覆盖。加强对镇管河道保洁模式的督促指导,力争全区50%以上的镇区园(街道),80%的村所有河道实行市场化服务外包,以提高保洁效益。完成县界、镇界河道长效管理责任的划分,消除河道管护盲区,建立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河长培训,确保《通州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方案》的落实。
  五是建立部门协作协商机制。建议政府成立农村水环境整治综合部门,专门负责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牵头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责,我们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整治和管护工作,环保部门要负责污水的达标排放,卫生部门要负责规范化改厕,农林部门要负责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管理,只有多部门合作、形成合力,水环境整治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同时,水环境整治还涉及到上、下游关系,如何处理上游来的污水,现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要进行研究探索。
  六是大力开展水环境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体验活动,强化全民健康和环境意识。2016年,结合“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等纪念活动,开展“江海安澜、水韵通州”主题宣传活动,制作河道整治阶段成果图片进行巡回展览,编排河道整治专题文艺节目到各镇区园(街道)演出,结合水事执法进行以案说法教育,提高群众爱河护河珍惜水环境的意识。


  通州区水利局
  201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