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通州民进; | 建议/提案号: | 015 | |
标题: |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 激发高中发展活力 | |||
建议/提案内容: |
一、高中教育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4所高中,在校学生11913人,教职工1141人,教学班242个。全区高中教育总体水平在省内处于较高位次,但在南通大市比较,高考本二上线率仍然偏低。布局调整后高中教育面对新的办学格局和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新需求,高中教育的内涵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思想未能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在大中城市,人们对高中教育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许多优质高中的工作重心已经超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站到了促进核心素养提升新高度。通州作为南通东部正在崛起的新城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断向中等城市靠拢,老百姓对高中教育价值的认识也已悄然发生改变,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真正的能力素养、核心竞争力,即使考取了大学,照样难有好的发展前景。有些家长对一味死揪式的高中教育已经颇有微词,不惜重金将孩子送到大城市,甚至国外的中学接受教育。然而我们对高中教育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一切为了高考”的层面,有时甚至不惜以体育艺术教育缺失、德育成长教育弱化为代价,既未能充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也不利于真正的高考应试,与通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出现了脱节。
二是课堂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近年来,在打造“学的课堂”方面,全区有大力度的推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除了部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能自觉践行改革举措外,有不少教师还是难以跟上教改步伐,满堂灌、题海战术屡见不鲜,学生课业负担不合理、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并未真正杜绝,厌学情绪在一些高中生中蔓延。
三是德育工作未能应和时代发展新特点。信息化时代,高中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思想空前活跃。但是一些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形式陈旧,内容苍白,许多学生并不喜欢学校的德育课程。“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的心理在高中生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学校德育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高中生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类学校。
四是学校文化建设未能彰显办学品位。大多数高中学校受制于高考指挥棒,陷于事务性管理,过分依赖于制度管人,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校没有恰当的文化载体,难以凸显对教师的精神凝聚力,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师个人才能发挥缺乏足够的平台,许多教师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事业缺乏精益求精的追求,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各学校普遍存在。
二、加快通州高中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构建学校质量建设新维度。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正从关注“知识技能”逐步转向更关注“核心素养”,2017年开始在我省将实施的新高考也进一步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适应、人际关爱、家园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高中教育如果还守着传统的和狭义的训练主义思想,一味地带着学生在题海中沉浮,就难免会被新高考价值取向淘汰。关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改浪潮为我区高中教育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抢占新的发展点位提供了新的机遇。建议区政府牵头,对接高端智力资源,高点谋划高中课程改革路径。紧紧抓住“核心素养培养”的要义,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实施,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辅导安排、测试分析等多角度切入,建设面向改革的优质课程、特色课程和卓越课程,在课程的实施中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确立通州高中教育质量建设新维度和新高度。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展示高中办学改革成果,引领舆论导向,改进评价理念,支持高中教改。
2.拓宽教师成长通道,引领教师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优秀教师是学校最大的财富,改变学校要从改变教师开始。我区高中教师队伍总体是一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优质队伍。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引领,缺乏足够的成才上升通道,许多老师在思想上逐步消极,在工作上逐步失去激情,在专业上逐步落后。建议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和设计好高中教师专业成长、学历提升、职称职务晋升的上升通道,帮助每一位教师铺设合适的成长台阶,寻获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和成长幸福。高中教师配置、干部任用都要围绕专业成长、教学改革、工作业绩来转,对于专业表现出色的教师、中层、校级领导,都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确立能者上、平者让的用人机制,让真正有思想、有能力、有水平、有担当的同志任职学校关键岗位。同时,建议研究和利用好“互联网+”新平台,组织和鼓励教师依托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深入钻研业务,创造属于自己的课程产品、教育产品,打造虚拟空间的教育服务,确立专业品牌形象,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新技术的浪潮中实现自己的独特的专业价值,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学校要利用互联网+,将科研、课堂教学、学生工作、学法指导融入到最先进的技术方队之中,适时借助各种研究成果和团队力量,垫高我区高中教育发展的起跳点。
3.开展新父母教育,整合社会各界教育力量。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底层的基石。当今的高中生“独二代”居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但不少家长又多是“独一代”,都具有独生子女的基本特征,不少家长对教育规律不甚了解,不符合教育规律、乃至反教育规律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家校之间配合不和谐的现象屡见不鲜。家长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群体,也需要教育,需要引领,教育好家长,就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建议拨付专门经费,发挥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组织的作用,积极拓展工作视野,与全国各级各类家庭教育、父母教育研究机构对接,接受指导和辐射,引进高端研究成果,共同推动新时期父母教育改革。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茶座、家长微信圈、博客群等形式,帮助家长学习教育知识,交流教育心得,理解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指导家长正确应对孩子成长的烦恼。同时通过对家长的教育,引领社会力量理解教育、支持教育,铺设家长参与教育志愿服务的有效渠道,让社会教育的力量真正发挥作用。
4.确立错位发展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学校其实就是经营一种氛围,经营一种文化。建议有关方面大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增值评价机制,支持学校改进管理制度,落实制度管人,实现错位发展。同时,鼓励和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指导各高中根据自身生源特点、文化传承和地域特点,落实文化发展理念,提高学校品位。建议建立区级层面的学校读书指导小组,引领高中学校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在共同学习中形成共同价值观,形成文化认同;研究通州高中生阅读书目,构建适合高中生的读书课程;组织开展共读共议、互荐互评等读书活动,用催人奋进、激发动力的好书、美文,帮助师生涵养人文情怀,找到前行动力。要组织社会各界优秀人才,尤其是通州籍的优秀人才到校园演讲,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利用好“童声里的中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品牌、精品文化进校园活动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精品文化熏陶的机会。要利用好体育艺术教育活动,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校园音乐会、校园美术书法展、戏剧电影欣赏课等各种活动,建设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态。社会各界要支持学校建设贴合学校文化特征的个性图书馆、专题展厅、校园博物馆、主题画廊,用真善美的力量提振师生精气神,激励师生自觉学习、发奋工作,共同创造积极进取、美好难忘的校园生活。
5.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校际和谐共振的竞争局面。借鉴兄弟地区做法,探索和完善创新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要不断完善优化招生机制、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合作交流机制、初高中甚至小学等不同学段之间的立体化衔接合作机制;启动校际之间学校管理者、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学校文化、管理文化和教学文化的有效交融;不断创新和完善对学校质量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不同学科甚至不同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形成鲜明的质量发展导向和行之有效的激励办法,引导学校优质和特色发展,引导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全身心倾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教育局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16-04-07 | |||
答复内容: | 通州民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