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通州九三; 建议/提案号: 009
标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一、我区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以平潮镇为例,农村供电、供水已实现户户通,农村电力建设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镇级主干道全面实现亮化。2009年开始实施四期供水一体化管网改造工程,管网长度达200公里,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交通明显改善,全镇农村公路里程为253公里,公路完好率达81%,实现村村通公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开展河道整治,改造中低产田,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力争2017年全面实现水利现代化。二是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平潮镇村(居、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均超300平米以上,服务窗口、办公室、广播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城乡统筹的为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村建立图书室、文化室、卫生室,行政村通光缆、通宽带、通数字电视的农村“新三通”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得到有效保障,享受农村医疗救助的人数增加。四是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清运、处理,道路绿化,河道整治以及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但我区农村公共服务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基础性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但仍有老线路、老设备,供电能力低。村级道路硬质化覆盖面小,路面窄,标准低,管护不到位,已损坏的公路需修复,断头路及路桥不配套还需安排建设。二是农村生活居住环境令人堪忧。由于陈年陋习观念,农村改厕几近失败。农村畜禽养殖粪便直排,面源污染严重。秸秆禁烧成为政府与百姓的两难,秸杆散堆河滩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农村公共服务长效管理维护负担沉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农村道路管理养护、河道清洁管理、绿化管理养护以及公共设施维护,是常态化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平潮镇属南通市中心镇,镇级经济发展及地方财力均处于较好位次。该镇镇级财政支出每年500万以上,一般的村(居、社区)差额支出每年20万左右,如果没有村级一事一议政策,大部分村(居、社区)将会发生新的村级债务。四是农村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文化层次逐步提高,但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无法应对和解决新型复杂的社会问题。首先是稳定性不够,人员流动性大,大学生村官由于多方面原因,往往把村(居、社区)基层工作作为跳板,考公考研,扎根基层的少。其次专业服务人才缺,农村社区卫生室全科医生奇缺。同时,基层干部经济待遇低,人均年工资3万多元,远低于外出务工收入,且村(居、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拟订《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指标指南》。结合《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突出群众认可度、群众满意度指标,规划至2020年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指标。规范各类农村公共服务内容、目标任务、实现程度,厘清政府和村(居、社区)服务清单,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鉴于各地发展的差异,实行分类指导,采取设置权重的方法进行综合测评。
    2.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去农业、农村、农民支持城市工业建设是通过农产品、价格实现的,现阶段城市工业反哺农业、农村,只能通过财政调节。因此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倾斜义不容辞。一是各级政府要坚持“三个高于上年”的农村公共财政投入政策,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高于上年”政策的落实,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三资”投向农村。二是适当降低上级财政集中力度,以切实提高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目前,税收增长仍以增值税为主,地方留成财力相对较少,应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本,适当降低上级财政集中力度。同时,在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中,重新确定转移支付标准。
    3.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探索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向创办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市场流通营销领域延伸。二是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加快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研究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和有偿使用办法,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保障农民拿到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增值收益的“大头”。三是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全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壮大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新路径,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社改制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同时,积极争取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集体经济负担,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税收分成返还制度,村域内工业企业的税收必须给村级集体分成,新增税收大部分留给村集体。落实被征地5%集体建设用地留给村级集体发展物业经济政策。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项目优先提供金融服务,实行利率优惠。
    4.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农村水利灌区改造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努力实现粮食增产。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域性公共设施整体规划中,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高标准推进农村道路、桥梁、电力、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镇衔接、干支相连、结构合理、配套高效、管理先进的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小公益农桥等财政奖补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5.注重民生幸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把钱真正用到惠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的事情上来。一是优化农村社区配套设施的布局结构,完善镇村公建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幼儿园、医疗站、活动中心、停车场、公园绿化、养老服务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强化服务功能。二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采用“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方式,满足各种人群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引领群众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在“学有优教”上,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入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民工子弟学校办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在“病有良医”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和绩效考核机制,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面向基层、纵向流动,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完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在“老有颐养”上,加快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长效管理机制,拓展管护内容,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运行维护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更高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农路管养、河道管理、绿化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工作目标,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6.优化服务平台,提升农村公共服务队伍素质。一是创新平台,建立全区统一的便民惠民服务热线电话。为农村社区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如水气换送、电器维修、管道疏浚、锁匙启修等等。二是优化村(居、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平台,与辖区内各服务网点进行联接;深化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一门服务、一口受理的扁平化运作机制,细化分片包干工作机制。三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管理费用合理分担机制。进一步通过宣传单、村务公开栏、黑板报等形式,将政府服务项目公开公示,做到家喻户晓,努力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四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提高镇、村(居、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加大基层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强化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承办单位: 主办: 农工办 协办: ;财政局;
答复日期: 2016-06-29
答复内容: 已解决或正在解决